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治疗研究

时间:2022-06-12 01:35:22

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近年本院共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3例,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采取针对性手术方式。结果:在全部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矫正率达到82.6%。结论: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有着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方式;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R6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034-01

脊柱侧弯是一种在青少年多发性疾病,其实质是患者的脊柱有一段或者一段以上的节段出现偏离身体中线方向的现象,导致其脊柱向某一侧发生弯曲形成弧形或“S”型。特发性脊柱侧弯是脊柱侧弯中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约占脊柱侧弯的75%,而青少年人群是该病的高危人群。目前现代医学界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尚缺乏明确的解释。本院近年来共收治13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手术方式进行如下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1998年10月至2012年6月,本院共收治了13例脊柱侧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分布在5岁~26岁,平均年龄(14.2±2.1)岁,包括藏族3例,白族4例,汉族6例。13例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接受治疗所经历的时间分布在2~25个月。在患者入院后,利用医学影像仪器对全部患者进行脊柱检查,其结果显示发生脊柱向右侧弯曲的7例,向左弯曲的6例;弯曲段发生在胸部范围内的8例,发生在胸部到腰部之间的5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弯曲角度分布在34°~104°,平均角度72°。13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其中心肺功能受到影响的8例,行动功能受损的4例,完全失去活动能力的1例。

1.2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采用合适的手术措施。本次研究的患者中,采用哈氏棒撑开内固定治疗的3例,采用鲁格棒进行矫正手术的4例,采用C-D器械矫正的2例,3例综合使用鲁格棒和哈氏棒。进行矫正手术时有7例患者进行剃刀背畸形的切除,6例进行脊柱融合。

2、结果分析

所有患者在相应的手术治疗后,伤口发生感染1例,有肺部感染2例,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并发症1例。患者的矫正角度分布在50°~70°,平均矫正角度65°,矫正率达到82.6%,术后回访的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没有出现脱钩、断棒等现象,治疗效果明显。

3、讨论

现阶段虽然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致病原因引发无数国内外医学领域专家学者的思考,这些专家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至今没有对该病的发病机理给出合理的解释。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病的发病人群中男性患病的比例明显低于女性,比例大约为1:4。

目前临床中对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是运用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根据相关研究,在矫正手术中应用范围最多的手术方式是加压一撑开术、棒一去旋转操作法,然后进行相应的矫正手术。这种治疗方式适应性广,当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弯曲段出现在胸部,且弯曲角度在40°之上,或者患者的弯曲段出现在腰部,且弯曲角度在60°之上,均可使用该手术方式。

目前治疗特发性脊柱弯曲有以下几种手术方式:其一,哈灵顿手术,是医学领域最早的对脊柱侧弯的矫正手术方式。这种手术方法操作简单,特别适合年龄较小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来判断是否需要对脊柱采取融合措施。一般来说,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或者对弯曲角度大于60°的患者通常不运用脊柱融合的措施。当对患者实施第一次手术的时候,对患者的弯曲部位往往只单纯的进行撑开并固定的方法,在尽力二次甚至三次手术之后,直到患者的大部分侧弯被成功矫正之后,才开始做脊柱融合的工作;其二,鲁格手术,其矫正的实现是依靠在患者脊柱内每一个小段用钢丝穿过,然后运用螺钉或者其他器械将钢丝固定并向横向拉伸。该手术方式矫正效果明显,但是手术过程中需要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在每一段脊柱内穿钢丝的时候,很容造成脊神经的损害。在对患者的脊柱进行矫正的过程中,其钢丝的拉力不易控制,同样也容易伤到脊神经,所以在矫正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对患者的脊柱逐渐进行矫正,避免造成其他方面的损伤;其三,当患者的侧弯角度超过60°时,就要采用前路与后路矫正相配合的方式进行。除此之外,随着医学界对脊柱的认识不断加深,创造出了C-D器械、双侧节段椎弓根螺钉等,该器械能够对患者的脊柱实现三维的固定。

上一篇:180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下一篇:护理专业学生人文与素质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