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困境\成因与对策

时间:2022-09-26 10:57:43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困境\成因与对策

高校体育馆是高校体育设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正常进行而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1]是开展体育竞技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其作用的发挥程度直接制约着高校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提高及体育产业的发展进步,也关系到师生身体健康的塑造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物质基础。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后奥运体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体育场馆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一种标志,因此各高校对体育场馆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高校场馆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较好地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同时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仍然存在。在此情况下加大了解与深入分析南昌市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现状,同时提出合理配置、高效利用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议显得十分必要。帮助实现“以场养场,以馆养馆”,进行体育场馆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优良体育锻炼环境,协助解决学校体育场馆负担重,体育场馆经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困境

根据国家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统计,我国高校拥有体育场馆28 741 个,约占全国体育场馆总数的3.4%。相对全国3000 多所高等院校而言,这个比例是很低的,江西省笔者走访了南昌市5 所高校,体育场馆总量达576个。高校体育场馆的主管领导调查可以看出,高校室内体育场馆占总数量的10.1%,而室外场地占总数量的89.9%,是室内场馆的8.9倍,说明室外体育场地相对较多。但相对于庞大的学生群体来说,当前体育场馆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室外体育场地易受天气因素的影响,一旦遭受恶劣天气,室内体育场馆便无法容纳众多学生进行运动,将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和任务的实施,因此几乎所有高校在天气阴雨或冰雪的情况下,均采取不上技术课的方式作为解决办法。假使天气一直不佳,也就意味着这段时间体育场馆都将处于闲置状态或者只有少数体育专业学生及个别班级能够进行正常的教学,因此大大降低了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导致体育场馆资源的巨大浪费。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学生拥有相当高的体育锻炼激情,大多数同学每周都会进行2次以上的体育锻炼.并且多数选择于下午及晚上的时间进行,这种状况则与体育场馆资源的闲置形成鲜明的对比。

1 新老校区的体育场馆失衡

随着近年高校招生规模的居高不下和高校的合并, 几乎所有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在进行规模不等的新区扩建, 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大学城建设更是风起云涌。通过调查得出:有80%的高校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校区,而体育场馆的建设是高校新区建设中最重要的教学配套设施之一。很多的高校因为老校区地段拥挤,整体上不好再布局新的体育场馆,基本上放弃了在老校区的体育设施建设, 而把场馆建设的重点全部放在了新校区。然而新校区呈郊区化发展,郊区居民人口规模小、人口集中程度低、居民体育消费意识淡薄以及大多数高校的新、老校区之间往往又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就造成了老校区没有场所进行锻炼,而新校区却没有人去锻炼,场馆空荡、闲置的景象,严重影响高校体育场馆的日常经营开发。

2 体育场馆资源仍然缺乏,近年新兴的体育项目资源缺乏尤为突出

虽然江西省体育场馆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庞大的学生群体来说,当前的体育场馆、体育设施还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对5所高校学生的调查,当前高校体育场馆的篮球场、排球场和田径场能够基本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但在当前高校最时尚的场馆建设上还凸显不足,主要为健美操馆、网球场、游泳池、体育舞蹈馆和器械健身馆的建设不足。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不能依旧停留在一般的大球类场馆建设上,应该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紧跟时展步伐,适时投入资金到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的场馆建设上。毕竟这些体育运动项目大多属于有偿项目,既能满足大学生的运动需求,又能为学校创造一笔可观的收入,达到双赢的效果。

3 高校具有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 充足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材,但却缺少专门的体育专业师资指导

体育锻炼需要体育场馆, 也需要采用科学的锻炼方法, 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高校拥有一批运动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和学历高的体育教师, 又拥有充足的体育场馆设施和运动器材。在全民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高校的体育人才和场馆器材资源都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然而整理结果所示,有82.3%的学生认为需要体育专业师资指导,对体育专业师资无需求的总量也只有17.7%,可见学生迫切需要专业人士进行体育项目的指导。专职体育指导员在体育活动中起着传授功能、指导锻炼和组织管理的作用。然而高校体育教师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后,很少能够对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从事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运动的盲目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体育活动的安全、科学的进行埋下了隐患。

二、成因

1 江西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现状

高校体育场馆现有的运行模式主要以体育教学与竞赛训练为主,其余时间大多为无偿开放或关闭。通过对在校学生关于体育场馆开放对象问题的调查,结果整理如下表所示高校的室外运动场90%对本校学生开放,主要可以从事的体育项目主要是篮球、足球、排球等传统的球类项目,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室外体育场馆的开放率还是相当高,但对外的开放率却不容乐观,只有20%,可见高校对周边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吸引力不够。

江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对社会大众的开放情况却不容乐观。而高校拥有规格齐全、设备完善、档次较高的体育场馆资源,在向本校师生开放的同时,还未能最大程度的扩展到向校周边社区居民开放,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又不利于发挥高校在全民健身中的指导推动作用。鉴于目前江西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我国发达地区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情况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快高校体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功能和作用,是江西省高校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2 不同高校开放运动项目

通过调查表明,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学生都会选择有偿体育消费项目。在所调查的无偿开放院校中,开放的运动项目主要是篮球,其次是足球、排球、田径,其中无偿开放的室外篮球场地达到100%,而高校有偿开放的运动项目主要有:乒乓球、器械健身、篮球、游泳、足球、网球、健美操和国标舞。这些项目显然是群众喜爱程度较大的运动,特别是器械健身、网球、健美操、游泳和国标舞,是当前最时尚的“贵族”体育项目,通过调查可以知道,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基本是以按小时收费、按月收费及按学期收费几种模式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运动观念的多样化,大学生对于“贵族”体育项目从不“吝啬”,在200元以上的支出费用中,比重高达62.8%,体育场地的开放有利于增加场馆利润。高校周边拥有庞大的居民群体,这是一个已具备经济实力的潜在消费群,可以为高校体育场馆创造一笔可观的收入。因此场馆的开发利用在兼顾学生的同时应以群众需要为主,开展有市场有需求的健身性项目,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场馆使用率,在合理收费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3 江西省高校管理现状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主要依托国家投资兴建,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质,这决定了高校体育场馆不可能走完全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体育经营道路,同时,由于场地又需要大量的维护费用,高校又必须走“场馆自养”的道路。因此,高校体育场地的管理管理人才必须是具有较高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通过高校体育场馆领导的调查显示,南昌市高校体育场地的管理者有37.5%是教师,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训练经验,这是从事体育健身指导和管理的潜在人才资源,但是,体育教师主要承担体育教学任务,从时间、经历、管理方法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质量方面多少还存在不足,专业管理人员有体育专业的相关学历,有体育场馆管理的实践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可以胜任场馆工作,然而12.5%的比例需要引起关注,要有计划的补充此类人员,以弥补体育教师在管理上的局限性。

4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全面开放成为发展趋势

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人们对于体育消费的观念在发生改变,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消费当中来。因此, 高校体育场馆实行对外分时段有偿开放, 个人、单位和社区都将成为高校体育场馆长期的消费者,也将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和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和实现,提高人们身体素质,使社会的体育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也有利于高校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5 体育场馆功能呈现多元化

人们对体育健身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馆实现多功能主要是指比赛场馆具有适应短期和长期变化的能力,应着眼于容纳更多的体育项目,提高体育馆的利用率,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多的室内强身健体的场所乃当务之急。因此应考虑增加乒乓球房、台球房、羽毛球场地、健身房,甚至小型网球馆,以满足广大师生文化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6 体育场馆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

21世纪,可持续发展将是体育场馆建设发展的主旋律,体育场馆建筑具有大尺度、大体量的特点,尤其是南昌作为2011年全国城市运动会的举办城市,高校场馆的融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高校与城市特征很好的融合,高校体育场馆就是衡量体育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尊重周围环境的发展,积极的与城市空间积极对话。让全国都能了解英雄城市,也能了解当代南昌高校体育的发展状态。

三、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各项设施

学校有必要加大对于体育场馆资金的投资力度,尽快完善各项体育设施,同时也要增加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和群众的运动需求,真正实现群众体育全民化。同时尽量减少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闲置现象,提高现有场馆的利用率,更好地为学生和群众服务。

2采取多渠道吸纳资金,实现以馆养馆

高校体育场馆的维护费用很大,进行体育场馆的有偿运营,将运营收入投入到体育场馆的建设,实行以馆养馆,以场养场。对露天、容纳人数较多、项目普及性广的场馆(如普通场地的篮球场、足球场) ,向校内和社会无偿开放,对室内、资金投入较多的场馆实行有偿开放和有偿服务(如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器械健身、高档网球场、台球等)。同时要大力吸引社会对高校体育场馆的投入,开拓资金来源渠道。

3积极向外延伸,搞好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可持续发展

可采取俱乐部制、运动协会等形式,适当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以保证运动场馆、

设施对外开放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4 建立健全体育场馆各项管理规章制

度,规范体育场馆开放程序

合理安排体育场馆使用时间,使整个场馆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道路。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工作,定期对场地进行培训,定期对场馆设施进行维修保养维护。聘任一些具备敬业精神、责任心强、具有体育场馆基本知识并懂技术的技工人员对体育场馆进行管理。

5 实行收益管理技术

收益管理在体育场馆经营中的应用策略收益管理原理就是通过对市场的细分,对不同目的、不同时刻的顾客需求进行定量预测,再通过优化方法确定动态的控制,使得总收益达到最大化,并保持增长。收益管理这种良好经济效益的管理技术,将会在中国公共体育场馆和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6 实施体育品牌营销战略――始终以发展战略为核心

体育品牌营销,必须始终围绕一个战略核心,即体育场馆的核心竞争力。体育场馆的核心竞争力是长期发展的指导原则,是财务、服务对象、内部业务流程和创新与学习4 个维度的核心发展战略。体育场馆发展战略是高校体育场馆的终极目标,在服务好学校正常的教学、训练、竞赛的前提下,努力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做到“以馆养馆,以场养场”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特点是始终把战略和远景放在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使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4 个维度浑然一体。对于高校而言,战略核心应为:以教学为本,以人为本,面向社会,自主经营,以馆养馆,以场养场。

7 市场化运作,引进体育品牌经纪人或物业管理公司

高校体育场馆通常寒暑假、节假日、平时晚上时间段空置率高,在此基础上制定营销策略。寒暑假和节假日,举行品牌赛事、品牌夏(冬)令营、大型演唱会或大型文艺演出等,由于高校大多数地处偏远,其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师生及周边较少的居民,平时主要开放室内羽毛球、游泳、网球健身房、室内篮球、乒乓球,足球等群众基础好的盈利项目。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运动场馆管理机构,引进一批懂场馆维护和管理的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场馆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各种途径的宣传,增加营销手段促进场馆的经济效益。在市场开发方面,引进体育经纪入,通过经纪人可以联络体育市场,给买卖双方提供订约机会,简化市场交易程序,加快交易速度,提高交易效率,并且通过资产评估和市场开发,找出开发体育品牌无形资产的途径和渠道等优势。

上一篇:武术风 刮向何方? 下一篇:连穿于云遮雾绕的五台山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