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时间:2022-09-26 10:45:18

大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摘要: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为基本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是大学教师教学的重要工作,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大学教师应从激发认知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恰当目标;满足合理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归因;给予学生积极期待;合理批评与表扬、奖励与惩罚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 大学教师;学习动机;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38-01

教育心理学上把学习动机定义为引起、维持学习活动,并将其指向学习目标的心理倾向或意向,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1]。学习是一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一个人成就的取得往往智力因素只占25%,而非智力因素却占75%”[2]。这说明了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学习动机在学习与成才中的重要作用。据调查,大学生与高中相比,在学习积极性方面,积极主动的占23%,能完成学业但较被动的占45%,采取应付态度的占23%,不能完成、放任的占9%。[3]

由于社会、学校、家长、学生个人等复杂化,学生学习动机也显露了它的问题: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主性;学习目标狭隘低俗,定位不准确;学习压抑,需求得不到满足;自负或自卑;学习不合作,排斥老师;学习价值模糊,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大学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意义重大。

一 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大学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寥寥无几,据赵志红的有关调查,大学生中对专业感兴趣的人数只占31.4﹪。[4]只有学生有着强烈的兴趣时才能主动探索求知,学习才是愉快的情绪体验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启发式教学,要善于循序引诱,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宽视野,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机械讲课、学生被动听课做笔记的做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上尽可能灵活多变、生动活跃,吸纳最新的学术科研动态并与学生分享,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探索知识,积极主动思考问题。

二 帮助学生建立恰当的目标,维持良好动机水平

好的学习目标要具体且难度适中,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目标应比学生现有能力稍高为妥。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对学生不利。本着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原则,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尽可能发现自己,相信自己并肯定自己。大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时应考虑动机的水平,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3]教师应根据不同难度的任务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在操作简单任务时应维持高水平动机,在操作复杂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应有所降低,以减轻学生焦虑、紧张情绪。

三 尊重学生个体 满足学生合理需求

调查表明,发展需要是大学生在发展、尊重、交往、贡献、安全与生理等需要中最强烈的需要[1],这是大学生的角色所决定的。在心理生理上,大学生已处于成人水平,能够清楚全面认识自己,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自觉要求自己、发展、完善自己;在社会层面上作为未来社会的精英,社会角色要求他们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他们在学习中不愿按部就班,更希望挑战自己并独立探索研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应把某种主观意识或价值观念强加给学生,也不能将学生“囚禁”在思想的牢笼中。

四 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或结果加以解释或推测,这个过程心理学家维纳称之为归因, [5]大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避免消极的归因模式。学生取得成功或满意的结果时,应肯定他能力以增强其自信,使他挑战有成就感的任务。若是学生失败了,教师应告诉他是因为他缺乏努力使他坚定对自己的信心,才能保持对高难度任务的热情。若是把成功归为运气好,把失败归为能力不足,会造成习得性无助。

五 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给予学生积极期待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里是最出色的,这很大一部分决定了其动机水平。“亲其师,信其道”,[6]教师应与学生互相尊重平等,应尽量利用微笑和眼神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交流,肯定学生,任何忽视、偏见、挖苦的做法都会增加学生焦虑,会对学生造成毁灭性影响。大学教师应该牢记“皮革马利翁效应”,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合作,给每一位学生积极的期待。

六 合理批评与表扬、奖励与惩罚

表扬和奖励是一种有效的强化剂,能令学生产生愉快的体验,使良好的动机增强,增加相应行为的频率。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7]说明了积极肯定的作用。现实当中,大学教师应善于运用表扬与批评,对于进步的同学给予肯定,后进的同学更加需要肯定。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提出恰到的批评,必要时采取惩罚措施。此外,要警惕学生当中单纯为追求表扬与奖励为动机的学习,只有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才是永恒持久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赵格.浅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2):140,140

[2] 周学红.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浅议[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67

[3] 游志勇.浅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02,(5):116,117

[4] 赵志红.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培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3):330

[5]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3

[6] 樊斐然.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J].新课程研究,2008,(2):13

[7] 赵洪珊.大学生主动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J].纺织教育,2009,(5):71

[8]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杨旺群,男,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上一篇:毕业实习报告对就业能力的体现 下一篇:从儿童生活的近现代立场看中国的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