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实性、必然性与持久性

时间:2022-09-26 10:29:26

[摘要]从投资与居民收入的对比,供给和产能与需求的对比,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实性;基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阐述我国产能过剩的必然性;立足产能过剩的传导机制论述我国产能过剩的持久性。进而提出化解我国产能过剩的对策。

[关键词]产能过剩;现实性;必然性;持久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 F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2)08-0001-06

从20世纪末开始,产能过剩不仅逐步引起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重视,也逐渐成为理论研究界的重要研讨内容。当前,产能过剩已成为我国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探讨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实性、必然性和持久性等基础认识问题。

先给出相关概念界定。产能,即生产能力,指一个企业(或行业、或产业等)利用固定资产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通常情况下所能够达到的最大生产水平。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相对于需求量的过剩,这里的需求量指有购买意愿和能力的需求量。

一、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实性

(一)从投资以及与居民收入的对比来看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逐步确立了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税体制和官员考核标准,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导作用,并诱发地方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冲动,根据统计数据计算,1980年~1990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数(按当年价加总计算)为2,682亿元,1991年~2000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数(按1991年不变价加总计算)为12,123.96亿元,而2001年~2010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数(按1991年不变价加总计算)为56,895.70亿元①。1991年~2000年投资水平是1980年~1990年的4.52倍以上,2001年~2010年投资水平是1991年~2000年的4.7倍。如此强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无疑为产能过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如何释放?居民消费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渠道。而居民收入是居民消费的支撑基础。看看固定资产投资与居民收入的对比情况。表1列出了1995年~2010年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率。

很显然,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和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率可以衡量居民消费释放生产能力的功能强弱;这两个比率越大,表明居民消费释放生产能力的功能越弱。表1显示,在1995年~2010年间,这两个比率呈增加态势,2010年为1995年的倍数分别是2.81倍和3.34倍。所以,我国居民消费释放生产能力的功能正在逐步减弱。这就为产能过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二)从供给与需求对比及产能与需求对比来看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大量增加,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总体上告别卖方市场并进入买方市场,国民经济走出了“短缺”状态。从价值形态看,我国社会总供给在1996年以前一直小于总需求,而1996年上半年,总供给大于总需求3,391亿元;从实物形态看,1996年下半年,在609种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有571种,供不应求的只有38种且多数是农副产品[1]。而到了1998年,国家商业信息中心对601种主要商品的调查统计显示,供大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达100%[2];再到了2002年~2005年,600种消费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比率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70%以上[3]。

再看看产能与需求对比的情况。从2003年开始,我国产能过剩问题逐步体现在重化工业行业。根据国家发改委2005年底的统计数据,钢铁行业产能已经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可是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电解铝行业产能已经高达1,030万吨,其中闲置生产能力260万吨;铁合金行业的企业开工率仅40%左右;电石行业有800万吨产能放空;焦炭行业产能超出需求1亿吨[4]。国发〔2009〕38号文件《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中的数据为:2008年粗钢产能6.6亿吨,需求仅5亿吨左右;包括在建拟建项目的水泥产能将达到27亿吨,预计未来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2008年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30%;2008年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预计2010年我国风电设备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而每年风电装机规模为1,000万千瓦左右。

从上述这些数据对比中可以判断,我国出现了事实上的产能过剩。

(三)从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来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管理部门对我国产能过剩的重视程度经历了“小”、“中”、“大”三个阶段。

“小”是指在1998年~2001年产能过剩问题还是小问题,当时政府管理部门重点关注重复建设问题,更多地采取关、停措施,以治理混乱的小企业重复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1998年12月7日~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整顿和关闭“五小”(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企业,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1999年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关停小火电机组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1999年5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清理整顿小玻璃厂小水泥厂意见的通知》;2000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清理整顿小钢铁厂意见的通知》。

“中”是指在2002年~2004年产能过剩发展成中等程度的问题,那时政府管理部门重点关注多个行业的重复投资形成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了综合治理措施。针对我国钢铁行业、水泥行业和电解铝行业投资的过度膨胀,2003年11月19日,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关于制止电解铝行业违规建设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关于防止水泥行业盲目投资加快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2003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还发文督促各相关部门遵照执行。之后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严格的项目审批、供地审批、贷款核准和强化市场准入与环保要求、清理违规项目以及目录指导等措施,进一步严格控制相关行业的投资,避免可能出现的严重产能过剩。

上一篇: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探讨 下一篇:宏观审慎视角的短期国家资本流动监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