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音乐的艺术精神

时间:2022-09-26 09:42:56

浅论音乐的艺术精神

[摘要] 艺术,它一方面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是它要求生产者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思想、情感、意向、心境、愿望等渗透到生产过程里,渗透到产品对象中去,这一过程也就叫物化过程。当人的某种个性精神或社会精神等意识形态物化于艺术作品中,就产生了艺术精神,它实际上是人的某种精神或社会精神物化于作品的结果。本文就音乐的艺术精神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音乐 艺术精神 生活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分类,是“时间艺术”,是一门通过时间延续的方式进行的一门艺术,它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最直接、最玄妙、最淋漓尽致的手段。音乐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化的提炼,是人们除了语言之外最好的交流工具。它的艺术精神的体现,也是人的某种精神或社会精神物化于音乐作品的结果。

一、音乐的产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各种活动沿处于混沌状态,艺术仅仅是萌芽阶段,音乐成分在原始人类活动中就占有特殊地位了。人类学、艺术古生物学资料表明,在最古老的带有艺术成分的活动中,音乐的原始发声,音乐节奏的简单结构形式,都和狩猎、畜牧劳动中使用的工具或信号器具紧紧相联系,当人类借助这类工具或信号器具以壮声威,不限于某种实用目的,而是用它们的音响效果激发群体心理意志和共存精神时,音乐的萌芽就出现了。神话学资料还揭示了音乐的宗教性质,人类虔诚崇拜神的各种宗教性仪式中,自始至终都伴随着音乐,直到标志西方文明的基督教兴起,在教堂,在圣诞节深夜,古风琴响起圣乐,合唱传送出赞美诗乐音,童贞女孩们扮演白衣天使,燃着火把用歌声向信徒家庭“报信”-圣子平安诞生人间,在这整段时间进程里,按照严格程序展开的活动,由于有了音乐的参与,而导向一种庄严肃穆、浸沉信仰的神秘氛围。宗教音乐证实了时间性强的音乐艺术,在人们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等地位,它既能煽起仇恨心,也能煽起爱心和提高信仰的火焰强力。

在我国古代文化发展中,音乐是早期出现的艺术形态之一。我国古代乐记中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所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知:所有音乐都来源于人的思想感情,而人的思想感情,却又受着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受什么样的影响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产生什么样的音乐。它肯定了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的精神状态。

音乐是一种以抽象而又特殊的假定意象来表达某种情绪的艺术,音乐以它独特的语言,把社会斗争、自然景色、人生哲理都能在音乐形象的世界里得到体现。音乐能以巨大力量表达欢乐、痛苦、戏剧性的激动、强烈的情感浪潮和仇恨的风暴。它所体现的艺术精神,实际上就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的外在体现。

二、音乐的艺术精神的各方面体现

音乐作品,作为一种物化的艺术精神载体,反映了音乐的多种艺术精神。具体可体现为作曲者主体的个性精神、完善的哲学精神、鲜明的社会精神、时代精神。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来说,它首先具有作曲者主体的个性精神。音乐这种艺术形态语言具有一个特点:灵活的程序性。这是一种动态性的形式构成,这一特点又和人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同构。人的情感体验和沉思是一个正在凝聚或正在飘忽消失的、无始无终的不断流程,所以也只有动态性、程序性的艺术形态能直接贴近它们,才有可能将精神意志、心灵及其对外部世界的折射推到至高点。

艺术是一种精神生产的产品,它的存在是首先满足人类精神的需要。从内向性来说,人类需要过一种真正的人的精神生活,这种精神生活包括思想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方面;也包括感情的,对客观世界的态度方面。感情的、感受的方面较之思想的、认识的方面往往是更为深层、更为隐蔽;也是更为微妙、更为朦胧、难以明确表达、清晰言传的。然而,人的精神生活要求一种充实的、尊严的精神生活,也就是要需要精神交流,因为外向性的交流而呈现为多侧面、相互激荡、无比丰富,无限变化着的了。在这里,音乐是在它的层次、角度、多侧面和深度上具有独特力量的艺术形态。所以可以说,音乐是人类通过主体内在精神世界的表达以折射外在世界的得力手段和语言,它具有作曲者主体的个性精神。

现代心理学表明,人类心理活动的两种形式感情活动和思想活动主旨不同的,又同样是不可缺少的。音乐是感性内容占优势的艺术。人类情感生活和作曲家个人的情感生活、情感态度在乐谱、音符和音响中被铭刻、被敞开。音乐对情感生活的虚拟、把握是那样深刻、细微、淋漓尽致,达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中,《第五交响曲》被定名为《命运交响曲》,它体现的人与命运之神的搏斗,正是他个人悲剧的情感生活怒涛激浪式的物化。那简短的主题节奏型--三个短音后面一个长音,意味着“命运之神在敲门”。有人认为,这种独特的、悲剧主题节奏型产生于贝多芬不幸的命运,-来自他对于父亲酗酒之后单调神秘的敲门声的童年回忆。这正说明了音乐正是一种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折射外在世界的艺术,它拥有感性内容的巨大优势,是主体个性精神的物化体现,这也说明了音乐具有作曲者主体的个性精神。

作为一门艺术来说,音乐还体现了完美的哲学精神。

音乐虽然是一种感性内容占优势的艺术,但它在表达理性内容方面也有其它艺术所不能代替的能力。这体现在表达感情层次、感情评价上,音乐不仅能潜入感受过程和情感态度过程,使它们在同一时序里交融地实现;就是对于感情内容正、反矛盾着的复杂成分也可能在同一时序里相反相成,融为一体。

作为一门艺术来说,音乐还具有鲜明的社会精神和时代精神。音乐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有着强烈的社会性,《乐本篇》中提出“凡音者,先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耳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团,声乐之道,与政通矣”。从这段话可以得知:太平年代的音乐安祥,动乱时代的音乐怨恨,亡国的音乐悲哀。音乐的道理是和政治息息相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音乐反映政治。也就是说:音乐作品都能反映一定的现实问题,体现了具体的社会精神。

奥地利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莫扎特,从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被誉为“神童”,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卷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并作有许多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他写出的作品旋律质朴、甜美,充满着青春的朝气,人称“像一座火山斜坡上的葡萄园”。他的音乐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坚定、乐观、勇于奋斗,并蕴含着深刻的人道主义情感。

聂耳第一个在歌曲中创造了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一生中完成的最后一首歌,也是他“最后的吼声”,这首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给了中华儿女极大的精神鼓舞和战斗力量,无数革命先烈就是高唱着这首战歌,用自己的胸膛冲向敌人的枪口,迎接着祖国的解放。

总地来说,音乐作为一门时间艺术,它既是人类意识精神的一种完美载体,又是一种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创造自身的艺术活动。它把人类的某种意识精神,通过音乐这种载体更好地表达出来,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程,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音乐的艺术精神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类内心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

上一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儿童音乐教育刍议 下一篇:走进体育游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