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归”导写

时间:2022-09-26 09:21:01

命题作文“归”导写

文题

“归”字可组词归程、归根、归宿、归心、归宁、归省、归真、回归等。

请以“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以“归”为题构思作文,有以下几个注意点:

一、提示语中列出了有关“归”的一系列组词,写作时千万不能一锅烩入,从“归程、归根、归宿”写到“归真”和“回归”,以致东拉西扯,文意散漫。

二、对有关词语的理解不能出现偏差。比如“归宁”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不能提笔就作判断“‘归宁’的意思是让我们回归安宁”;同样,“归省”指回乡省亲,不可误以为“省”是“自我反省”;而“归心”词义有二,一是“诚心归附”,二是“回家的念头”;至于“归宿”,其含义倒是可实可虚(虚指义即“精神归宿”)。如此种种,都应认识到位。

三、其他与“归”相关的内容也可写,比如“归隐”,但写“归隐”时选材不能陈旧老套。

四、为了更好地凸显题意,可把与“归”相对立的内容写进来,在对比中丰富内涵。比如“归真”,通常的组词是“返璞归真”,那么与其相反的就是“浮华”“奢靡”一类的概念。

例文

施远

叶落归根,自古以来体现的就是漂泊的游子对故土的情意,可是,千千万万的游子仍旧在路上。

古往今来,游子们魂牵梦萦的便是那一片热土,那个家所在的地方。家,不止是一间房子,还是那些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他们在,家就在。李清照与赵明诚因分隔两地,才有了“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咏叹。李清照的“家”,便是赵明诚。三毛与荷西,不论是在撒哈拉还是在伽纳利,两人的感情好得叫人倾羡,这超越国界、超越种族的爱情告诉我,三毛的“家”,是荷西。家这个地方,没有伪装,没有虚华;有的是人世间最真最切的情感,是游子们永恒的心灵寄托之处。

尽管思乡之情总是深切的,可归家人的心境却大相径庭。离家时,一个个满怀希望,斗志昂扬,可归家时却有了项羽“自刎乌江”之类的故事。游子的无奈,不是亲身体验,恐怕是不得而知的。当然,衣锦还乡的人也不少,想想刘邦在家乡沛县的风光吧!于是,有的人满心欢喜地归家,有的人却毅然选择了不归。

那些选择了不归的人,也可能找到心灵的归宿。有很多人自愿去西部支教,为了什么?对于他们而言,将自己所有的知识如甘露般洒在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心田上,便是最大的幸福。条件艰苦算得了什么?天寒地冻算得了什么?物资奇缺又算得了什么?这一切在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心灵,只会因为付出与奉献而更加充盈。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那么多感人的事迹,许多人甚至用年轻的生命来换取心灵的饱满与甘甜。这样的选择,是没什么可后悔的。

但也有一些可悲的人,守着一个物质的家,却踏上了心灵的不归路。在当今中国,一些官吏为了钱财与权力放弃了做人的准则,让心灵迷失了正确的航向。不禁想起任长霞,这个“人民的女儿”,她用生命昭示了另一种美――壮美,人民记住了她,历史记住了她。而那些因一时贪念而只能面对铁窗、了此余生的人,又将作何感想呢?

归,是心灵的选择。沿途的风景千变万化,有些人却能品出其中值得玩味的东西,且心中的目的地始终明朗。

那么,途中的游子们,一路走好!

评点

本文突出的优点有二:一是思路开阔,逐层深入。作者紧紧围绕“归,是心灵的选择”,从“家”“是游子们永恒的心灵寄托之处”写到“归家人的心境却大相径庭”,再到“那些选择了不归的人,也可能找到心灵的归宿”以及“但也有一些可悲的人……却踏上了心灵的不归路”,其整体思路是由实入虚,趋于深入。二是行文隽永,耐人寻味。尤其是“家,不止是一间房子,还是那些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他们在,家就在”“沿途的风景千变万化,有些人却能品出其中值得玩味的东西,且心中的目的地始终明朗”等佳句,饶有意蕴,颇具个性。

上一篇:人味太浓 第12期 下一篇:柔软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