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马儿过草原

时间:2022-09-26 09:19:55

骑着马儿过草原

终于来到草原了。站在白色的毡包前,随着像水波一样漾开去的草甸,极目眺望远山勾勒出天空下悠闲的羊群,我的心想飞。尽管今年草原干旱,尽管不是赫赫有名的呼伦贝尔,但这里的草依然可以没过小腿,这里同样是天苍苍野茫茫,比起京郊一眼就望到头的坝上草原可要正宗多了,况且它还有个美丽而诗意的名字――希拉穆仁。

送我们去的司机是草原的常客,他没有把我们扔在人满为患的旅游点上,而是一直开进草原的深处,停在了牧民自家的毡包前。不善言谈的主人家把我们请进毡包,端上奶茶、手扒肉和烤羊腿,就径自走开了。待到太阳偏西,按捺不住渴望已久的心情,我们要到草原上去骑马了。

主人家找了几匹比较驯服的马给我们骑,把我们送到一条岔路口就回去了,他找了个少年来帮我们几个牵马带路。这里不似景区那样骑马只是围着场地转圈,我们可以随意在辽阔的草原上驰骋,只要到时能回来就行。少年说翻过两座山头有个敖包,我们就决定向那儿进发了。

经过自己的用心体会,我很快找到了骑马的感觉。其实马是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它能够觉察到骑马人的情绪:人紧张,马也会紧张;人放松,马就会更自如。人如果找到马的节奏,那么人和马就浑然一体了。你想快,一夹马肚子,它就向前奔去;你想慢,一拢缰绳,它就停下来;你若放开缰绳,那就信马由缰了,随它带着你到哪儿。有时你也得小心,因为马也有“人来疯”,如果边上有马跑过,它也会一路撒欢,跑着起哄,让悠哉游哉的你来个措手不及。至于策马飞奔的感觉,我是没胆量去体会的,下次吧。

了解了马的性格,骑在马背上的我就自由多了。不再用少年牵马,而是自己挽着缰绳,随意四处游荡,感受着拂面而来混着青草香的微风,让平日里受尽拘束的目光向四周无限张扬开去,心灵在无边的旷野上尽情飘荡。间或马儿的蹄声会惊起草丛中歇息的小鸟,少年说那是布谷鸟,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漂亮的野鸡呢。

前面山顶上就是敖包了。双脚一磕马肚,手中没鞭可扬,就拿缰绳代鞭,轻轻抽了下马儿,马儿便迈着碎步,向山上一路小跑而去。

上得山顶,马大约也累了,停下脚步,我也下马休息一下。山顶的风很大,吹得敖包上的彩幡哗啦啦作响。敖包是蒙古族特有的,是他们用来祭天的地方,凡是路过的人,都会捡块石头放上去,可以祈福安康。其实,最初敖包的出现是用来为人指路的,因为草原非常辽阔,几乎没有可以用作标志的东西,人们很容易迷路。于是蒙古人就在山顶上或大路边筑起敖包,树立四根杆子指向四个方向,为牧人指路。路过的人为了表示感谢,就在上面添块石头。后来慢慢演变为的象征。我面前的这个敖包已有一人多高,顶上有一个风干的马头。马是蒙古人的朋友也是他们的图腾。按照少年讲的习俗,我们每人抱着一块石头,围着敖包虔诚地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对着敖包许了自己的心愿,然后把石头郑重放上去。今年草原干旱,我们祈求能够下雨,让草原重现它的勃勃生机。也许真的是我们的虔诚感动了上苍,就在第二天我们离开草原时,突然阴云密布天降大雨,我们惊喜地冲进雨幕,不知该说什么。

太阳要下山了,映着天边一带橙黄,草地镶着耀目的金色。牧童赶着羊群,有一句没一句地唱着往家走去,我们坐在马背上,也踏上归途。路上经过一条小河,水不深,刚没过马的小腿。打马从河中趟过,溅起的水花四处飞扬,惬意之极。虽无“铁马冰河”般壮阔,也足以让我们兴奋不已。

不觉中,已经看得到我们的毡包,马儿也知道要到家了,一下子加快脚步,害得我们又是一片大呼小叫,惊起路旁的一群云雀,在空中飞旋。当我们下了马,走进毡包,一边商量着第二天还要再骑马的事,草原已被笼罩在美丽的夜色中。

上一篇:热炉铁上的冷汤 下一篇:一支凄婉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