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记叙文中融入景物描写

时间:2022-09-26 08:09:03

如何在记叙文中融入景物描写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一种文体,但是一篇好的记叙文必定少不了描写。但学生很少有意识在写人叙事中融入景物描写,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景物描写的意识,并指导学生记叙文写作时适时地融入景物描写呢?

一、 交代事件背景时,融入景物描写

人物的活动,故事的发生,总是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在叙事中穿插必要的环境描写,能为事件的发生、开展做好必要的铺垫,或者为人物行为、心理做出一定的暗示。如《最后一课》开头部分: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段优美生动的文字既描绘了当时的自然风光,又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为最后一课做出了暗示,也为小弗郎士的心理、行为的转变做好了铺垫。

二、 渲染气氛时,融入景物描写

杜甫在《春望》中写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原本没有情感的花怎么会溅泪,鸟鸣怎么会惊心呢?只是因为人面对国破家亡的惨境格外伤痛、脆弱罢了。人将自己的感情移之于物,物便著上人的情感。所以须要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时,比直接描写气氛、抒写情感更好的方式是,用景物含蓄地去营造、去表

会,要求对生活的观察更细致,对人生的思考更深刻。我们可以结合课文《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散步》等进行读写指导。这几篇文章对人物的描写细腻具体,在内容上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通过细节描写,比如阿长帮我买《山海经》、父亲给我买橘子、老王送我香油、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母亲惩罚我说错话、用舌头舔我生病的眼睛等事例,充分展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讴歌了人间真情。从写作技巧方面说,首先,这几篇文章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背影》一文以线索背影贯穿全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欲扬先抑的手法、《老王》一文的卒章显志手法等;其次,多种表达方式要灵活运用,特别是描法在记叙文中的灵活运用,以《散步》为例,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作者却前后两次集中描写了初春田野的生机勃勃,我们可以和学生重点探究这两部分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样,写景抒情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其训练的重点也是有所区别的。初一年级上册的单元写作活动“感受自然”,须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能够多角度、有顺序地进行观察,通过运用修辞手法、长短句,来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本次作文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参考课文有《春》《济南的冬天》以及《祖父、后园和我》的写景片段。而初三年级上册的单元写作活动“寻觅秋天的踪迹”,则侧重从一种景物的角度,来深刻展现秋天的唯美,引发对秋天的思考,最好能有一定的哲理思考。

作文重点训练,有利于学生把握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集中训练写作的某一方面,逐步夯实写作的基本功,避免每次作文“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当然,对于初四学段来说,作文的综合训练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文体的把握、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选材与立意等,都是训练的重点。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育才中学(255100)

上一篇:学生写作的“苦痛”与“痛苦” 下一篇:通专融合视野下高职教育集群型课程模式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