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海洋文明千年兴衰历史考察

时间:2022-09-26 07:53:21

西方海洋文明千年兴衰历史考察

摘要 西方海洋文明在近代之前只在环“地中海”内左冲右突,未越“雷池”半步;自近代“冲出地中海”之后,便开始了四处侵略、殖民的罪恶历史;其政治、经济的“游戏规则”至今未变,仍在影响着世界,但其“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已经暴露无遗。拯救这个世界的“基因”,是爱好和平、“海纳百川”、以“天下共享太平之福”为己任、曾在数千年中历久弥新的中国文明及其海洋文明。

关键词 西方 海洋文明 海洋文化 中国文明

“海洋文明”、“海洋文化”的界定及其中西方的不同类型

“文明”,有泛称和狭指之别。泛称,指的是人类告别蛮荒时代有了“文化”现象之后的历史阶段的整体文化面貌,如称“人类文明”;狭指,是对某一个具体的人类社会单元或曰“文化区”(大单元,如国家、民族、多国多民族大区域等;小单元,如部落、一国一民族内的较小区域、小地理空间、社会族群等)的整体文化面貌,如称“东方文明”、“西方文明”,“中国文明”、“埃及文明”,“黄河文明”、“伊斯兰文明”、“玛雅文明”,等等。“文明”作为一个或大或小的整体概念,其“文化面貌”是由具体的文化现象构成的。那种认为“文明”有高级低级、先进落后之分,或“文明”单指“(较为)高级”、“(较为)先进”的社会单元或社会阶段的流行观点,是一种认为人类社会只有一种模式直线发展的“进化论”思维逻辑,既不符合人类社会各个单元的发展模式即文化面貌千差万别的实际,也反映着说者对他文明、他文化的歧视。任何说者,即“话语(权)”者,事实上是从来不会认为自己的文明比别人的文明低一等的,只有中国近代以来被西方殖民奴化了或者收买了的一些说者即“话语(无权)”者除外。

由于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其间、并四处分布的这个地球,一般看来,主要的“基地”是陆地,而不是海洋,因而人们往往对海洋影响人类的深广程度及其重要性不无忽视。但事实上,一方面,就世界范围而言,地球总面积的70%多是海洋,陆地被海洋切割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人类社会就是分别居住、生活在“海洋地球”中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的,古往今来,无论民族如何迁徙、国家如何变迁,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地区、民族都是沿海或环海的“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另一方面,即使是不沿海的“内陆” 国家、地区和民族,历史上也大多与“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发生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疏或密的联系,“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对他们的影响,同样形成了他们的文明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至于在当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地球看作是一个由“海洋”和“岛屿”组成的世界,把整个“陆地”视为一个“大岛”、几个“中岛”和众多“小岛”。在“全球化”时代,随着现代交通与通讯工具的全球性使用、经济贸易与文化传播的全球性流通,“纯粹”的“内陆”国家、地区和民族已经少之又少,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地区和民族,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与“海洋”密不可分。

事实上,就整个人类的总体的“文明”及其“文化”而言,既离不开陆地、充满着陆地的因子和元素,又离不开海洋、充满着海洋的因子与元素,无论认定其性质和色彩是“陆地文明”、“陆地文化”(整体意义上的),抑或是“海洋文明”、“海洋文化”(整体意义上的),都是片面的,不足取的。但具体到某些狭义的文明体、文化区,则可一方面根据其主要对海洋抑或主要对陆地的依赖程度及其文明体现、文化表现,一方面根据其主要对海洋抑或主要对陆地的重视程度及其文明体现、文化表现,“判定”其文明、文化(整体意义上的)的性质和色彩是属于“陆地文明”、“陆地文化”,抑或是“海洋文明”、“海洋文化”。

一般而言,凡是一个文明体、文化区是沿海、环海的,只要那里的社会人群懂得打渔捞虾、煮盐晒盐、行船航运,是为“靠海吃海”,就是有了以海洋为因子、元素的文化,就是“海洋文化”;即使还有更小的文明体、文化区不懂得这些,不从事这些,总会接触海洋,哪怕只知道站在海边远远地一望,观一观潮,览一览浪,他们也必然会有所思所想,积淀形成并传承着对海洋的看法,也许是对海洋的“科学”的认知,抑或是对海洋的浪漫的畅想,这同样也是“海洋文化”。至于一种文明体、文化区对海洋的依赖程度多少、重视程度多大,其文明、文化的基本性质和色彩才“是”海洋文明、海洋文化,不但不同的历史空间条件、时代条件下是不同的,而且在不同的历史空间条件、时代条件下,人们的认识、解读和论说也都是不同的。因此,从整体上判别一种文明体、文化区是不是“海洋文明”,有的、有时很容易,因为很“显然”,而有的、有时则很难,因为很不那么“显然”。因此,我们所说的“海洋文明”,只能是粗略的“归类”,只要海洋对这个文明体、文化区十分重要,都可以称其为由诸多“海洋文化”现象构成的“海洋文明”。

世界不同沿海国家、民族、区域的海洋文化,都既具有其作为海洋文明及其海洋文化的共性,又具有其本国、本民族、本区域的海洋文明及其海洋文化的个性。就人类文明发生、发展的早期历史而言,不同区域的生存环境及其生活资料来源,决定了其早期的文明模式和文化特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类沿海、环海地区的“渔盐之利、舟楫之便”,是其早期历史上的基本文明模式和文化特性。例如中国先秦时代沿海的齐国地区、燕国地区、吴越地区等①;公元之前先后不等的腓尼基地区、古埃及地区、古希腊地区等,都是这样的海洋文明区域。但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展和国家、民族的整合及其文化区域的扩大与演变,多种模式类型的海洋文化区域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期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以沿海、环海或海中岛屿为疆域空间的“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其海洋文化是“单一型”的;以沿海、环海和岛屿与幅员辽阔的大陆同构为疆域空间的“海洋”国家、地区和民族,其海洋文化是“复合型”的——即海陆兼具、互动互补、整合汇融的有机整体。这可以看作是世界上海洋文化区域的两种主要类型。前者以环地中海多个海洋文明的“单体”为代表;后者以环中国海海洋文明的“整体”为代表。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鉴别就容易看不清“这一个”和“那一个”的面貌的区别。人们长期以来看不清中国海洋文明亦即海洋文化的面貌,也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看清西方海洋文明亦即海洋文化的面貌的缘故。在世界史、世界文明史亦即整体意义上的世界文化史范围内比较中国海洋文明亦即海洋文化与西方的模式及其发展道路的异同,是确立中国海洋文明亦即海洋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定位的一种必需的视角。鉴于此,这里对西方“海洋文明”及其海洋文化的“西方特色”模式及其历史上的兴衰过程作一梳理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知和定位自我。

上一篇:阅读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网络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