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争夺获奖学生看声乐教师的名利观

时间:2022-09-26 07:40:18

从争夺获奖学生看声乐教师的名利观

音教关注

在一次研究生的集体课上一个学生向我发问:“X在进某艺术高校前就唱得很棒,音乐表现得体并High C自如。可那所高校有两位老师都说X以前唱得很差,也没有高音,X从技术到艺术的一切都是他们教出来的。特别是X获奖后,两位声乐教师更是有“抢功”的势态,争说X是自己教出来的。那您说这位X是他们教出来的吗?”,面对这位“调皮”的学生,我只能问一句:“你说呢?”

学生是不是自己教出来的,教师心里最清楚。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大多是把某个学生教到某种程度,而从学生一点基础都没有开始教,直至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相当专业水准并在国际、国内专业赛事中的获奖者,这种先例是极少、极少,甚至可以说从没有过。以笔者的经历而言,仅在大学期间除了接受黎信昌教授的指教外,也得到过喻宜萱等教授的点拨。在毕业后的几十年里(包括在海外的十年),曾上过中外声乐教授不下十余人的声乐课程。在黎信昌教授从事声乐艺术五十年纪念演出活动中,来自海内外的学生们纷纷感谢黎先生当年的苦心教导,而先生却说,大家有今天的演唱水准决不是我一个老师的功劳;上海音乐学院的周小燕教授到中国音乐学院讲学时,面对学生中有人说“周先生真是训练男高音最有办法的大师”,周先生却平淡地说自己并不是什么大师,而只是自己的教法正好与那几位(张建一、魏松等)男高音学生的情况相吻合;中央歌剧院的男高音歌唱家王丰每当见到周小燕时总要感谢先生,而周先生却总是不肯过多地领受他的谢意……

一方是争名夺利,而另一方却是谦虚、谨慎,客观、理智地教书育人。面对这样的反差,我们每个声乐教师不应该反思些什么吗?如果能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培养出几位国内外比赛获奖者固然是一件幸事,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声乐教师都想成为沈湘、周小燕、金铁霖、黎信昌等教授那样,桃李满天下且获奖桃李盈门的教育者。可是,虽自己治学严谨、不辞辛劳,出于某些原因,培养的学生却没有机会获奖,我想,无论如何也没有理由将这些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准予以全盘否定。可以说,在我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乃至普通音乐艺术院校,一生培养出大批“高水平却没有机会获奖的学生”的声乐教师、教授不在少数。我想,这些教师、教授的作为,远比去拉关系、走后门,甚至自己攒赛事、搭评委班子,给自己的学生或亲友封个什么奖项的人要可敬得多、高明得多。

面对竞争,面对名利的诱惑,我们声乐教师队伍中的确出现了一部分急功近利者,争“种子赛手”、寻“夺奖捷径”,以求“短、频、快”地将“获奖者学生”收入囊中,从而迅速抬高自己的知名度、上扬自己的课时费。我认为,任何一位考入音乐院校的学生都应获得平等学习的权利,能够考入大学的声乐表演类学生已经应该是百里、千里、万里挑一了,如果声乐教师、特别是手中有些小权力的声乐教师再从中挑拣那些形象好、声音好、音乐感觉好、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而摒弃那些条件相对一般的学生,那当初的招生选拔岂不是浪费感情?假想一下,如果一个“非成品”的声乐学生基本具备了一个“成品”歌唱家的一切,那这个学生还用你教吗?记得一位教了一辈子声乐的老教授曾如此调侃:“有些人专门挑那些进校时就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那教起来还不省事吗?”。我们知道,按照我们国家现行的学制,声乐学生大学的学习时间最多是四、五年,老教授所谓的“八年级”指的是那些有着相当演唱程度的学生。很多学生在考入大学之前已经随声乐及音乐基础理论教师学习了一年甚至几年,甚至有些人已经是专业团体的“台柱子”或是已经在圈内、乃至社会上名声显赫的“大腕”,这样的学生当然教起来出成绩的机率也要大得多。曾有人大胆地对声乐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靠学生的获奖来给你们脸上贴金”,此话尖刻,却是逆耳忠言。

我认为,声乐教育者要耐得住平淡,以一颗平常心敬业、精业,踏踏实实地做好声乐教学工作。我们决不可对我们曾经教过或正在教授的“悟性不是很强”、“还没有太大出息”的学生加以鄙视;更不可对我们曾经教过的,经实践的磨炼取得了辉煌成就、获得重大奖项的学生采取“疯狂套磁”的做法,过分夸大自己施教的“业绩”。我曾有在国家乐团担任过独唱演员的经历,现在作为国家高等音乐学府的声乐教育者苦苦耕耘,未必能获取什么名气,更谈不上挣到什么大钱。但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为我喜爱的事业付出了我的一切!歌唱家王丰不总是把出演一部歌剧看做是收获了一百万吗?那我们声乐教师努力为歌剧舞台输送十位百位合格的人才,让他(她)们去演唱十部百部的歌剧,我们的收获岂不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

上一篇:上海音乐学院 下一篇:北京市翠微小学课内外共同推进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