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

时间:2022-09-23 03:07:16

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艺术歌曲在校园

2006年,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徐坚强来到该院民乐系任教,着手开设艺术歌曲写作课程,本科一年级开课,每周一堂课,为期半年,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写作钢琴伴奏曲,声乐部分也能够基本掌握。此举不仅开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的一个先河,在全国音乐学院也不多见。谈到初衷,徐坚强告诉记者,此举有很强的针对性,目前具有艺术性、时代感好的民族声乐作品太少了,很多场合大家仍然只能选择《我爱你,中国》《长江之歌》等经典中国艺术歌曲。更多的创作者倾向于民族器乐、室内乐的写作,认为写艺术歌曲无法展示才华而不去涉猎,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和误区。

在作曲系任教时,徐坚强本人及其学生近几年在为数不多的几次艺术歌曲比赛上不断获得好的名次,其教学成果颇为引人关注。作曲系实行的是“自由创作”,学生自己确定主题和风格,任教民乐系之后,徐坚强在加强学生基本功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写作具有民族风格和旋律的作品。为此,他引导学生大量听中国戏曲、民歌,从中汲取灵感,挖掘素材。而作为一个作曲家,徐坚强本人觉得好歌词匮乏也是艺术歌曲创作的一个障碍。

上海音乐学院涉及艺术歌曲创作和教学的系科还有声乐系和音乐教育系。据歌唱家、声乐系教授宋波介绍,在声乐系的教学中,本科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唱的是我国早期的艺术歌曲,如青主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黄自的《玫瑰三愿》等,以此训练学生的声音、技巧。待到了大学四、五年级时,学生们的演唱技术和艺术修养均达到一定的水平再学唱近代的中国艺术歌曲,如谷建芬的《那就是我》,陆在易的《我爱这土地》等,这时的学生才有可能诠释好这些作品。宋波在教学中还特别强调要演唱好艺术歌曲,除了演唱者自身的因素外,钢琴伴奏的配合也很重要。演唱者与钢琴伴奏应对作品取得统一的认识,这不仅包括诗词内涵、历史背景、语言规律、音色特点,还应对作品的细节处理、层次的铺垫达到高度的默契,这样才能共同携手进行“二度创作”。

针对一部分人轻视艺术歌曲,追求大的歌剧作品的观念,宋波认为这是不够全面的。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应该是既能唱好歌剧也能唱好艺术歌曲,可以说是否能唱好艺术歌曲也是检验一位歌唱家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的试金石。因此,从理论到实践、课程设置、具体措施上都要更加重视艺术歌曲的教学,对一个从事声乐演唱的人来讲,中外艺术歌曲的学习、演唱对于磨练技巧、增加修养、锤炼语言都是非常有效的。

斯特拉文斯基曾经说过:要成为歌剧演唱家的学生应当通过学习歌曲来开始他们的戏剧训练。但愿这句话成为更多师生的共识,用纯粹的艺术之美感动人心。

上一篇:卞祖善送交响乐到包头等 下一篇:从争夺获奖学生看声乐教师的名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