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9-26 07:20:36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摘 要】本文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8个假设,共选择了13个自变量,以logistic分析方法逐个回归,找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风险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层级权力制衡机制基本无效。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很弱,基本不能满足执业需求。而ST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审计质量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事务所市场集中度低,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作用不是很明显。本文试图对环境风险因素的测度进行尝试和突破,以期达到更好地控制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质量;影响因素

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我国独立审计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假设的实证检验,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选取合适的测度指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质量影响因素众多,这些风险因素中最重要和最不可控的是高风险领域,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以“风险因素”作为测评指标,将审计质量的重大影响因素均视为风险因素,将所有风险因素进行整体回归检验。

一、变量选取与研究假设

(一)变量选取与定义

本文以审计意见类型作为测度指标。一般认为,如果客户的财务报告的确存在重大错报且CPA能够据实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以下简称非标意见),我们就认为审计质量是好的,反之亦然。故本文的因变量为“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定义非标意见为1,“标准审计意见”(以下简称标准意见)为0,还规定除去“标准无保留意见”为标准意见外,其他所有意见类型都归类为非标意见。

2010年,深沪两家上市公司总样本1422家,其中亏损企业170家,占总样本11.96%;1422家总样本中,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有150家,占总样本的10.55%;而170家亏损企业中,非标意见就有79家,占到总非标意见的51%。统计结果表明,2010年非标意见一半以上集中在亏损企业,验证了亏损企业的确存在更高风险,由此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集中度更高。因此本文认为,选取高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ST企业作为研究视角来研究其风险因素指标,比较符合本研究的理论命题,也比较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本文在收集了全部数据后,首先,把审计质量计量模型常用的变量进行多步逐个回归,将有代表审计主体特征的19个变量通过多步回归,剔除多重共线性影响因素,筛选掉部分变量。最后确定和选取了与审计质量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代表性的13个风险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是:事务所收入、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独立董事比率、净资产增长率、现金周转率、资产周转率;本文控制了以下有可能影响审计意见的变量:上期审计意见;事务所变更;两职合一;上市公司危机的严重程度,当危机显性化(债务违约、出现诉讼、违规担保)时,CPA容易觉察公司持续危机并说服客户从而出具“非标”意见。将上述控制变量作为计量研究的虚拟变量,并对所有变量进行定义,见表1。

(二)研究假设

1.董事会独立性与审计意见类型

一衡量董事会独立性,我们选择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比重、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这两个指标。预测当客户面临高风险时,董事会独立性程度越高,CPA独立立场越不受干扰,CPA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越高。由此,得出假设1: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董事会独立性高的高风险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比独立性低的公司大。即两职合一、独立董事比重与审计质量为正相关关系。

2.净资产增长率与审计意见类型

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选取为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170家亏损企业,这些都是ST高风险企业,赢得净资产的增长也表明了企业价值的回升和风险的趋弱。因此,CPA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降低。由此得出假设2:净资产增长率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3.事务所变更与审计意见类型

变更事务所是由于事务所更有可能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结果。由此得出假设3:事务所变更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4.上年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意见类型

因此,上期被出具“非标”意见的高风险公司再次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有可能高于上期未被出具“非标”意见的企业。由此得出假设4:上年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5.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类型

一般认为规模大的事务所比规模小的事务所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由此得出假设5: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6.违规、涉诉以及担保与审计意见类型

巨额担保可以直接导致企业资不抵债、濒临破产,而诉讼与违规行为同样使企业面临被摘牌甚至注销的风险。而高风险点正是CPA异常关注和高度警惕的事项,为此,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由此得出假设6:违规与否、涉诉与否以及违规担保和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7.资产负债率与审计意见类型

资产负债率作为典型的财务风险指标成为显著的财务风险预警信号,而出现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更有进行盈余管理,调整高负债率的操控动机。因此,CPA发现其不当行为并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可能性也越大。由此提出假设7:资产负债率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8.流动比率、现金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与审计意见类型

上述指标越大,表明亏损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回转情况越好,则被出具标准意见的概率高于非标意见的概率,因此选取现金周转效率、流动资产周转效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指标,作为衡量亏损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来考量其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是有针对性的。由此得出假设8:流动比率、现金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二、模型设计与检验

本文的模型如下:

Riorpn06=α+Riorpn05+Income+Doub+Jzczz+Inddv+Ldv+Zfv+Cash+Zczz +10Flss+11Dbje+12Wgyf+13chang

其中,各变量定义如下:

为了验证新模型的可靠性,本文将所选取的数据代入模型,运用SPSS13.0进行模型的拟合优度分析与模型整体显著性分析,检验结果如下:

本模型的Cox&Snell和Nagelkerke的拟和优度统计性不显著,原因在于用度量拟合程度时存在一些问题,在典型的回归模型中,的值在0和1之间,但因变量二元选择模型的不可能接近1①。如果我们假设某事件发生的真正概率服从某个区间的均匀分布,则可以证明1/3是的一个上界。因此对于二元选择情形,可能得到较小的值是毫不奇怪的。所以本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306是比较正常的。

表3所示,模型(Chi-square)统计性显著。

按照理想状况,最好是模型统计性显著而拟合优度不显著;如果两者都显著,说明大样本情况所致;如果模型统计性不显著而拟合优度显著,那么这个模型检验完全不能通过,应该重新设定。本研究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整体显著性通过检验。

三、实证检验分析

在综合考虑所有风险因素特征的综合模型中,我们发现,董事会独立性因素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此支持了假设1;上年审计意见和资产负债率与审计意见类型显著相关,说明上年审计意见类型,尤其是非标意见显著影响CPA的行为;而高风险客户的资产负债率都很高,则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越大,由此强有力支持了假设4和假设7;高风险客户的违规、涉诉以及担保等外部风险很大,导致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更高,由此支持了假设6。见表4。

同时看出,所有风险因素的整体拟合优度非常好,均值为0.358,接近二分类模型的标准拟合优度,表明变量的整体选取以及模型的设计是可靠的,也是合理的。除了事务所收入和流动比例两个变量的检验度较弱以外,其他变量的Exp值以及Wald统计量都通过了统计性检验。尤其是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变量,显著地通过了检验。

四、实证分析结论

根据上述替代指标的实证回归结果可知,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层级权力制衡机制基本无效,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审计需求市场的内在驱动不足,加之政府的过度介入更难形成有序的审计市场。审计市场和治理结构又直接造成审计收费的低价竞争和购买审计意见的自愿寻租行为,由此决定了审计质量低下的必然结果;我国的法律制度安排对审计主体违规责任的约束力总体上很弱,极低的犯罪成本使得CPA为利益驱动而出卖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从而对审计质量的考量错位和缺失;我国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很弱,基本不能满足执业需求;事务所规模越大,更倾向据实出具审计意见,因此,审计质量相对有所保证,但我国事务所市场集中度低,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作用不是很明显;而ST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审计质量也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说明纯风险因素对审计质量更具有的决定性影响。CPA已经具有敏感的风险意识,如果客户上年被出具了非标审计意见,那么CPA会十分关注和警觉,会设法评估这些风险对当期的影响直至降低到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否则,CPA可能会选择放弃客户或者出具非标意见。

五、全面提升风险导向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随着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进驻中国审计市场,势必带来更为激烈的行业竞争。也无疑会带来审计市场的优胜劣汰。政府以及行业协会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加速推行风险导向审计,促进独立审计主体的整合,对内提高质量,对外塑造形象,在国内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诚信度、知名品牌的内资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市场透明度,促使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体对策如下:1.逐步完善审计执业环境,规范审计市场竞争秩序。明晰产权,采用公共契约形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法制建设,疏通审计诉讼机制,建立法律赔偿机制;提高协会监管作用,推进独立监管机构的建立;加快事务所改制,实行有限责任合伙制,提高行业收费标准。 2.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质量管理系统,全面实施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推行风险导向审计,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建立保障制度,慎重选择客户,增强风险承受能力;加强风险导向审计信息资源建设,运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3.培育良好的审计文化,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倡导公众责任文化,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加强素质建设,提升执业能力,提高审计质量。

注释:

①D.G.Morrison, ”Upper Bounds for Correlations between Binary Outcomes and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vol.67,1972.

上一篇:检察官与休学少年 下一篇:中国企业人才培养国际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