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经济风险的国际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9-26 05:29:22

奥运经济风险的国际分析与对策

[摘 要] 为促进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全球经济贸易的繁荣;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证分析和逻辑分析比较法,对奥运经济风险的国际经验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并提出对策,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奥运经济风险的负面影响。为把握与运作2008北京奥运会的商机,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奥运经济风险 低谷效应 对策

一、前言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弘扬奥运精神的同时,为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

益也日益明显。世界各国对奥运会主办权的激烈竞争,一方面是为了展示国家和民族对奥运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体育带动经济,提升国家的整体地位和实力。奥林匹克运动会对主办城市而言,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特别是奥运会结束后所面临的风险。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加强对奥运经济风险的研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奥运经济风险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奥运经济风险――“低谷效益”

奥运经济风险,主要表现为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奥运会作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会,在短短的16天里,需要满足人数众多的运动员、境外媒体记者以及几十万境外游客的需求,需要修建大量体育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以满足奥运会短期的超常需求。但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这种需求急剧衰退。这使举办城市经常处于两难境地:如果大规模兴建城市基础设施和体育场馆,奥运会后设施的闲置几乎不可避免;如果只顾及奥运会后常态需求,不建或少建

设施,又会在举办奥运会时捉襟见肘,有损举办城市形象,对城市长远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奥运会前后需求的巨大落差,成为举办城市最棘手的问题。这种需求的巨大落差,是奥运低谷形成的重要原因。

1.投资下降导致“低谷效应”

由投资下降导致的经济增长波动是奥运会后“低谷效应”的第一种表现。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比较集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投资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直接拉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结束后,与奥运会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场馆建设投资的结束,如果不能够合理引导投资,有可能造成主办城市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对城市经济平稳发展带来风险。因此,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如何合理引导投资,推动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2.体育资源闲置导致的“低谷效应”

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奥运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住就成为举办城市的沉重负担。这是奥运会“低谷效应”的另一种表现。不同的主办城市,由于休育场馆数量和功能不同,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发展阶段不同,在体育场馆方面的投入也有很大不同。随着奥运会的结束,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严重程度会很不同。2008年奥运会.北京新建、改扩建和临时性比赛场馆达31个,还有100多个训练场。相比较于洛杉矶、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等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新建的场馆数量多,投资大,赛后运营费用也很高。如何保证奥运场馆设施的后续利用,无疑是一道十分复杂的难题。除了上述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风险外,就北京奥运会而言,还有一个如何利用奥运会提供的历史机遇,最大限度提升中国形象、北京影响和中国企业品牌的问题,也就是奥运营销问题。

三、发展奥运经济应借鉴的国际经验

1.雅典的经验

赛后利用三原则:一是不孤立考虑某一场馆,而将其与周围地区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使对该场馆的利用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助推器,实现场馆利用效益最大化。二是创造和开拓新的需求市场,拓宽场馆利用渠道。众多场馆的赛后利用需要协调,不能相互竞争。三是场馆赛后利用的招标面向国内外,而且让公共机构以及私人企业都参与进来,尽量让民间资本参与到赛后场馆的利用上,对场馆实行项目管理。

2.悉尼的经验

悉尼奥运会的筹办者在奥运会筹办期间就提出了后奥运战略,充分利用其在举办奥运会的经历寻求新的商机。例如,营销奥运举办经验,首创了奥运史上举办知识转让的市场机制,有计划、有系统地将自己举办奥运会的经验作为无形资产出售,并获得成功。其后的举办城市雅典、北京、伦敦等都成为其着力营销的市场。营销奥运专业知识,不仅使澳大利亚人将本来已经无使用价值的举办经验获得持续的经济效益,而且创造出其他的种种商机,延续其奥运效益。经营体育赛事,应对场馆闲置。悉尼奥运会的主会场能够容纳1万人,1999年开始投入使用时出现了亏损。以后加大了经营体育赛事力度,2003年悉尼举办世界橄榄球世界杯赛,194个国家对这一赛事进行了电视转播,观众达34亿人次。赛事还拉动了相关的餐饮、住宿、购物消费,金额高达10亿澳元。这一赛事更为重要的意义是恢复了人们对经营使用奥林匹克公园和主体育场的信心,使其运营状况开始得到改观。

四、降低奥运经济风险的对策

北京自筹办2008年奥运会以来,为降低因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的风险,在奥运场馆选址、规划和设计等方面,已经考虑到赛后利用问题。例如,增加临时场馆建设;将一些场馆建在大学校园内,奥运会后,可直接为大学生体育活动服务等。此外,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社会投资占了投资总额一半以上,这使政府投资的压力小了许多,而企业也可在政府的市场开发中找到自己的平台。为进一步降低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风险,还需要采取以下一些对策措施:

1.加强引进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

充分利用奥运场馆,关键在于体育、文化、会展、旅游等活动的组织。在体育赛事方面,应当积极努力,大量引进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争取把北京打造成国际重要体育赛事中心。从2007年起,北京市政府将连续三年每年拿出5亿元左右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打造六大体育功能区。这些体育功能区的发展,为打造北京作为国际重要体育赛事中心创造了条件。奥运会结束后,可以将全部场馆和配套设施如奥运村、记者村等改为居住社区出售或出租,也可叫‘用于国内外体育比赛和训练以及大众体育、娱乐和商务活动。

2.根据场馆特点,采取恰当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

目前,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经营大多采用内部承包责任制办法,这造成了各场馆、项目相对独立经营的局面,不利于消费者系统消费。采用场馆集团化经营可以合理地配置场馆资源,有效避免单独经营、单独消费的情况;还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场馆优势,合理利用资金形成拳头项目;并在人员分工上,责任明确,专职专责,作到管办分离。从经营效果看,也便于采用通卡、通票的做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经营,使场馆经营逐渐向大众体育健身的会员制过渡。因此,场馆采用集团化经营对于场馆多、项目全的单位是较易操作又合理有效的方式。二是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经纪)公司和体育管理公司。体育经理公司和体育管理公司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及一整套手段和办法,能够根据场馆的资产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合理引进适合群众需求的体育健身项目,并通过商业运作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

3.利用场馆优势,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奥林匹克运动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的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与精神遗产。而最能见证奥运历史辉煌和代表奥运文化物质遗产,无疑是这些奥运场馆群。以奥林匹克公园为核心的奥运场馆及场馆本身和周围建筑提供的良好的旅游设施,如高雅的座位、包厢、餐厅、酒吧等,都可以为游客提供高档餐饮、服务和坐席等消费服务。奥运会结束后,在没有比赛的时候还可以把场馆变成会议设施、零售、博物馆、康体中心、电影院、演唱会等,为其他商业、文化、娱乐活动的展开提供场所和设施,这样必然会吸引不同需求的旅游者的到来。综合利用奥运场馆周边的饭店、基础设施、娱乐休闲场所设施,满足游客全方位的需求。将其打造成为北京市最有品位的文化、体闲、健身区域,相应的设施也将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此外,利用奥运会场馆和周边设施,吸引民间资本建设商业、会展、酒店互补项目,积极吸引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大型展览会议,形成以大型体育比赛、大型会展、人文生态旅游、高级商务为―体的体育会展产业区,同时带动商业、餐饮业、旅游业、酒店业的发展,以降低后奥运时期“低谷效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 放:奥运商机大策划[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3]刘 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4]Assessing the Economic lmpact of the 2012 Olympic Games on the Economy of New York Gity and the Metropolitan Area. Preliminary Report.2001

上一篇:我国循环经济“再使用”原则实施探讨 下一篇:APEC模式对国际组织法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