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2022-09-26 04:29:09

让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贯穿着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精心设置有效的提问,在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再设计一些有效的答题方式以及答题技巧。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的基本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然而,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1)教师的提问次数较多,但往往有些问题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比如“懂了吗?”、“是不是?”、“对不对?”、“还有不会的吗?”、“找到了吗?”等无效问题;(2)当学生对一个问题不知如何回答时,教师就会又提出几个问题,试图用这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个问题,但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课堂提问难以收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向学生提问,在备课时也考虑提问的目的,但对提问的有效性考虑得太少,简单地认为提问就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促进学生思维,至于所提的的问题是否有效,能不能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能不能激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对于这些问题考虑较少,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落实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内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指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根据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设置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体验活动,并在师生间互动问答活动中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激励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在生疑、释疑、解疑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富有自主性、创造性地学习,并在数学解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均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

三、实施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有效提问要把握好时机

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实现有效提问,这不但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更要善于创设或利用最佳时机把握提问时机。一个问题,若提问过早,学生在认知结构或思维过程上会出现断层,欲速则不达;若提问太迟,提问的结果可能会皆大欢喜,但失去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时,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来。教师也可以在学生们都陷入困境时以“问”代启,让学生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心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新授课结束时提问。可以说,掌握好恰当时机,将问题置于学生的疑惑处、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和学生思维的“盲区”处,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并且在问题提出后,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促使学生跳一跳,摘下属于自己的那个桃子,这应该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案例1:《平方差公式》的教学

在学习《平方差公式》这一节时,教师设计了一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题目:

比一比,看谁计算得快:

(1)(x+1)(x-1)

(2)(1-2a)(1+2a)

(3)(2m+n)(2m-n)

(4)(3x+4y)(3x-4y)

学生们快速完成上述题目,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最佳时机提出以下问题:“你们能发现这些题目有什么规律?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他们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结果都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于是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新课程中来。

二、有效提问要把握好难易度

众所周知,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问题过于深奥,也会使学生不知所云,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注意难度和梯度,在提问的过程中,所提的问题既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这样所提的问题才能行之有效。

案例2:

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钟表问题中,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同学们,我们知道新闻联播开始的时间为晚上7点整,这时分针与时针的夹角为多少度呢?新闻联播结束的时间为7点30分,那么这时分针与时针的夹角为多少度呢?

(2)我们知道“焦点访谈”是时事政治性较强的一个节目,选择在晚上7点到8点之间,时针与分针重合这个时刻开始播出,你们知道“焦点访谈”播出的准确时间吗?(结果精确到分)

(3)若现在是10点和11点之间的某一时刻,在这之后的6分钟,分针的位置与这之前3分钟时针的位置反向成一直线,则现在的时刻是几点几分?

在案例中,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既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又喂饱了中等生,也提升了尖子生,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不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而且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效提问要把握好“角度”

好奇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如果他的提出平淡无奇、“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同一个问题,教师的提法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课堂提出的数学问题,教师在提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对于一个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变换角度提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从而做到“一题多解”;对于同一种方法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做到“多题一解”,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案例3:《日历中的方程》的教学

在学习日历中方程后,教师给出下面一个问题:“某月日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和是30,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设未知数的?”

上一篇: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阅读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