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身体语言

时间:2022-09-26 04:25:11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身体语言

摘 要: 人的身体可以通过各种动作和姿态,表达对周围人或事物的认识和情感。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主导者,其身体语言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身体语言,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身体语言 特点 要求

课堂教学是各学科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互传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重要角色――教师是承担信息传播的主导者。教师的课堂评议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学生接受信息的效果如何,就是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这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授课行为本身,即教师要言传身教,这个“身”一方面指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另一方面,如果把这个“身”引申到课堂上,则可以理解为教师的身体语言,即教师的表情、动作、眼神、身段姿态,包括教师在授课活动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教学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

身体语言专家认为:“人的身体可以通过各种动作和姿态,表达自己对周围人或事物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做出一些表情、动作、姿态,运用这些身体语言,学会合理而恰到好处地借助身体语言传授知识,交流情感,正所谓要做到举手投足要蕴含神韵美,眉目之间要锁着对学生的情和爱。我认为,教师的身体语言是有自身特点和要求的。

一、神态和表情语言不容忽视

人的神态和表情是沟通人的思想感情的非言语交流工具,是一个人风度的具体表现方式。

就体态表情而言,老师站在讲台上,肩要平、胸要开阔,要精神饱满,落落大方,自然得体;在面部表情上,老师的表情要以自然端庄的微笑为主。质朴淳厚、泰然自若、坦然开朗,这才是最出色的脸部画面。以这样的表情授课和对待学生,能使学生情绪坦然、心情舒畅、注意力集中,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学习热情高涨。切忌面肌绷紧,脸似冰霜,或是过于拘谨,或是怀有不快,学生不敢接近;在声调表情上,语气应柔和自然,诚恳友善,语调有高有低,抑扬顿挫。切忌阴阳怪气,冷嘲热讽。

教师的表情要“形于色”,有时也要“不形于色”。比如,对思维敏捷的学生,老师在表情上表示出喜欢或赞赏,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如果该生骄傲自大,就不可轻易表现出高兴与惊喜,防止学生满足现状,不求上进。老师对于自己生活中的不愉快与哀愁,一般来说应埋藏于心底,不可轻易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来。诸如夫妻矛盾、邻里纠纷、职称评定不太顺利,等等。琐事虽然烦心,但是不能带到课堂上,表现表情上。托尔斯泰曾说:有三种说笑话的人,第一种人自说自笑,听的人却保持沉默;第二种人同听众一起发笑;第三种人最高明,他们能使听众笑出眼泪,而自己却不动声色。教师要做第三种人,学会像控制自己的言行一样控制自己的表情。

总之,只有朴实大方、温文尔雅、亲切自然的神态和表情,才是为人师表者的风范,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眼睛是透视心灵的窗口,眼神语言是身体语言的精髓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的眼睛更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传递信息、表达教师自身意向的工具。因此,教师绝不要吝啬运用眼神。所谓的“眉目传情”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最恰当不过。请不要狭隘地理解“情”字,这个“情”既包含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关心、善意的提醒,又包含对学生的严肃批评、热切鼓励等。

教师一进课堂,就要用目光扫视教室,不放过任何角落,让学生有被尊重和重视的感受;在讲课过程中,老师要不时用眼神环视班上每一位同学,让他们感到是老师在提醒他们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上、眼神中得到信息反馈,读懂每个学生的听课效果――听懂了没有?有疑问的表情上自然流露出来,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或者需要重复一遍,或需要重新举一个例子,加深对这一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在环视课堂时发现有态度不端正者,诸如交头接耳、搞小动作、心不在焉等,此时应该用严肃的目光,让其立刻自觉停止这一行为。切记目光中不能掺杂鄙夷,而是严中有爱;请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鼓励自己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了,也应该听其把话说完再表示同意或反对,不要单凭初时的几句话甚至是几个字就在表情上过早表态,否则,很可能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柔和的眼神能使学生感到亲切;教师信任的眼神能使学生感到鼓舞;教师不满的眼神能使违纪的学生感到内疚。教师的职业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一个准演员,这个演员的每一个哪怕是最细微的动作都很重要,都值得仔细玩味。学会适当运用眼神语言可以体现出神韵美。“此时无声胜有声”,一束目光有时抵得过万语千言。

三、恰当运用手势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手势能在授课时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成为视觉美点的中心。手势语言应展现力度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当大一部分信息是通过手势传递的。老师的手势语言应做到简明。如在讲到重点或关键处,可以通过做一个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手势强调,达到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或是用手势有意识地做出一些动作让学生加深印象,增强教学的活跃性。托尔斯泰说:“无论我们把手多挥舞几下,还是少挥舞几下,并不会因此而丧失任何东西。”手势的运用要以便于师生心灵沟通为度,不能让它“放肆地动作”。试想一个人如果每说一句话就要挥舞一下手,在旁人看来实在令人可笑并讨厌,就好像你面对的不是一群学生而是一架纺车。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并非偶然地说:“不要老是把你的手在空中这么摇挥,一切动作都要温文。”“你应该把动作和言语、言语和动作互相配合起来;特别要注意这一点,你不能越过自然的常道。”尽量避免用手指揉眼睛、擤鼻子、敲桌子等不良习惯,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四、讲究躯体动作语言

从美学角度看,教师的身段语言应具有外表美与性格美相结合的特点。如果说服饰、衣着是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的话,那么,行为举止将给人进一步印象。这一印象可能会加深第一印象,也可能会第一印象。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从内涵到形式都很重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身段语言对增强教学效果无疑是会起到推动作用。如教师走下讲台对学生进行辅导时,试想,此时教师应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呢?若是板着面孔,僵直身子,站立一旁,则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理解为老师对自己不满;教师如若侧转身子,学生就会认为老师是在厌恶或蔑视自己;教师如若背朝学生,在学生看来则更意味着不屑理睬。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对后进生更是如此,微微弯下身体,必要时结合手势,春雨润物般地细心讲解,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优秀的学生继续进步,后进生很快赶上。

此外,值得提醒的是,课堂上不能走动过于频繁,这样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五、把握身体语言的分寸感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身体语言的同时还应把握一个“度”,也就是分寸感。身体语言的运用一定要恰当,比如,在辅导学生时,应微微弯下身体,但是,如果此时不把握分寸,身体弯得过了,似乎是出于好心的、不拘礼节的姿态,实则往往掩盖缺乏教养、对人不尊重的态度,要知道不拘形迹的亲昵态度是同分寸感格格不入的。前面提到的不要过多频繁运用手势语言其实讲的也是分寸感问题。分寸感是文明举止、手势、姿态眼神和情感克制的和谐统一和优化组合,它应当成为每个人出于内心的要求,而不是为哗众取宠的刻意追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将身体语言的各部分巧妙组合,互相渲染,把握好分寸,运用得恰如其分,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钧韬.美与生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美]乔治・桑塔耶纳.美感.缪灵珠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易洪斌.美学漫谈.中国青年出版社.

[4]齐冰.现代公关礼仪.中国商业出版社.

[5][苏]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张定璋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台山市中职电子专业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