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记忆效能的课堂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09-26 03:30:42

影响记忆效能的课堂因素及对策

记忆效能是学生对“当堂”所学内容的记忆效率与记忆能力的总和,是对未经复习的“短时记忆”效率与能力的综合评估,它不同于经过复习而转入的“长时记忆”能力,研究它对于改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很有意义.

记忆效能虽然因人而异,但就一般情况而言,也有一些共性的原因.除了与课堂上学生的身体状况、情绪状态及个人意志品质有关外,还与教师的讲授时间、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课堂组织形式等因素有关.本文仅就后三个课堂因素,谈谈源自于实践的看法.

教师需少讲 美国学者约瑟夫・特雷纳曼通过课堂教学测试发现,教师讲解15分钟,学生能记住41%;讲解30分钟,学生只能记住前15分钟内容的23%;讲解40分钟,则只能记住前15分钟内容的20%,教师讲授时间越长,学生记住的内容越少.

消极影响来自于两方面,一是长时间倾听造成的倦怠影响记忆效果,记忆这种心理活动,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能耗很大,对人的精力和脑力要求较高,身心越疲惫,记忆效果越差.另一个原因是过度讲解对学生记忆形成了干扰,讲解占用了学生“悟”的时间,使本应思考的行为变成了机械记忆行为,除非教师重复的次数可使学生形成条件反射,否则,记忆效果只是浅表的,当堂就可能忘记.

高中物理系统性、理论性明显高于初中,需要留给学生“内化知识”的时间也应增多,教师必需回归主导角色,讲重点、讲易错、讲典例,尽可能把时间还给学生.例如“惯性”概念,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只需一语带过,而将重点放在影响惯性的因素探讨上,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就可以了,比如:铅球以6 m/s和3 m/s的速度滚动,迫使其停下来更困难,能否说明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学生讨论出结论后,再从提高能力的角度追加一问,能否用反证法证明这一结论?――如果有关,那静止的物体将没惯性;如果有关,以不同速度运动的同一个物体的惯性将不同,则惯性与质量无关.

学生应多看 哈佛商学院通过研究发现,大脑每天通过各种感官摄入外部信息的比例分别为: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视觉83%.由此可见,视听结合约占信息总量的94%,两者相比,视觉摄入的信息量又是听觉的7.55倍.可见传统意义上的认真“听讲”应当理解为视听结合的抬头“看课”(图1).

摄入信息多是记得多的前提,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语言的逻辑性、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来吸引学生抬头看课,提高信息的摄入总量.物理中难以讲清楚的微观过程,如布朗运动、链式反应、波粒二象性等知识点,不妨通过动画模拟给学生看,记忆效果明显好于语言描述.还应重视课本上的插图等“看”的元素,如电场线的分布图、氢原子的能级分布图等,这些图形提供了大量信息,不仅可用于定性判断,甚至可用于定量计算.

参与是关键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通过对学习行为的研究,用一组数据揭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学生两周后对所学信息的留存率与学习方式相关度如图2所示.通过“听讲”方式,两周后信息的留存率只有5%.而通过“教别人”,两周后留存率可达90%,讨论、实践、教别人等方式学生当堂几乎不忘,记忆效能极高.

“教别人”等的学习方式记忆效能高,是因为学生要将领悟的知识转化为别人听得懂的语言进行交流,这一转化过程中,管理思考、讨论、实践、语言等大脑皮层就会建立起更加广泛的暂时的神经联络,会显示出比单一模式更高的记忆效果,使学生对知识记忆深刻.

由图表还可以看出,留存率低于30%的学习方式,都是被动学习;留存率高于50%的都是团队学习或主动学习,这意味着提高记忆效能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度.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时间的规定下获得更多的“教别人”的机会呢?“分组讨论”是最佳选择,讨论、辩论、说服别人的过程,便是大面积“讨论”、“教别人”的过程,讨论的“焦点”问题以及“教别人”所引用的知识点,会让学生记忆深刻.高中物理课堂上的专题讲解、试卷评析、单元复习等几种课型更适用于分组讨论教学,分组讨论让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教别人”的机会,传统课堂不可能达到这个比例,也就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记忆效能.

杜威说“教之于学,犹卖之于买”,店家吆喝得响亮,顾客未必就会光顾.同样,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只是“卖”的过程,而“卖”是学生对信息不受自身控制无选择的被动接收,记忆效能极低;而学生主动参与却是“买”的过程,“买”是学生对信息通过自身内化、主动选择吸收的过程,记忆效能自然很高.提高课堂记忆效能要变“卖”为“买”,核心在于多给学生主动获取的时间、适于获取的方式以及足够的信息量.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向“少讲”努力、要给学生更多“教别人”的机会和更多“看”的内容,做到以上三点,课堂记忆效能自会提高.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学科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DHA100243)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心有模式 手画轨迹 巧建模型 下一篇:试析高中物理课堂中建模教学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