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莼时节话莼菜

时间:2022-09-26 03:22:13

【前言】采莼时节话莼菜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莼羹的莼,是一种水生宿根植物,属睡莲科,古时亦作“蒪”,又名“马蹄草、水葵”。我国江南用莼作羹,古已有之。杭州钱塘江两岸莼菜,久负盛名。白居易就写过“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住江东”之句,这里“江东”指的就是钱塘江彼岸的萧山湘湖。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

每年的春夏两季,正是西湖莼菜采收的时节

莼羹、鲈脍是我国古代的美肴。早在千年之前的西晋,就流传着“莼鲈之思”的佳话。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儒生张翰,曾在洛阳齐王司马冏手下任大司马东曹掾,张翰见司马冏骄奢专横,又沉湎于酒色,将来必然失败,会祸及自己。那年又见秋风乍起,特别思念故乡的莼羹、鲈鱼脍,于是激流勇退,辞官归里。他归隐后不久,长沙王发兵攻冏,齐王司马冏被斩于闾阖门外,张翰得免于祸。人们说他有先见之明,所谓思恋家乡的莼羹、鲈脍,只不过是他抽身避祸的托词罢了。后人便以“莼鲈之思”作为思乡之情、遁世归隐的代名词。

自此以后,“莼、鲈”便成了“游子思乡”的象征。旧日,云游天下的江南学子,最为牵挂的事,莫过于三件了:“倚门的老母、临窗的娇妻”,还有就是家乡的莼菜羹。莼菜之美,竟然能与“老母、娇妻”相提并论,令人不可思议。但是,唐代的彦谦将莼菜与“国事名利”相联系,倒是千真万确的事。他的名句有:“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史料所载,“乾隆六下江南”,每到杭州“必以莼羹为食”。

古人请客吃饭,如果桌上有一盆“煮莼菜”摆着,举座皆惊,不敢举筷争尝,待吃完饭后,依然留恋盘中余香。明代雅士李流芳《煮莼歌》是这样描述的:“一朝能作千里羹,顿使吾徒摇食指。琉璃碗成碧玉光,五味纷错生馨香。出盘四座已叹息,举箸不敢争先尝。浅斟细嚼意未足,指点杯盘恋余馥。”

从以上记载不难看出,莼菜之美,无与伦比,在古人笔下,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莼羹的莼,是一种水生宿根植物,属睡莲科,古时亦作“蒪”,又名“马蹄草、水葵”。我国江南用莼作羹,古已有之。杭州钱塘江两岸莼菜,久负盛名。白居易就写过“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住江东”之句,这里“江东”指的就是钱塘江彼岸的萧山湘湖。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有“短艇湖中喜采莼”的诗句。杭州近郊和萧山湘湖盛产莼菜。

我国采食野生莼菜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种植历史也有l000多年。《齐民要术》称,“诸菜之中莼为第一”。莼有水中碧螺春的美誉。在日本,莼菜被视为“水中人参”。

人们喜爱莼菜,还因莼菜营养价值极高。据科学分析,它的嫩茎嫩叶里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而且它的嫩叶和嫩梢富含一种琼脂般胶质黏液,这种胶质黏液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滑柔,而且含有多种特殊的营养物质。其营养成分远远超过蟹脂的营养价值,故有“莼脂清轻胜蟹脂”之誉。莼菜还是一味有相当药用价值的中药。《本草纲目》中曾说,莼菜“消渴热痹,和鲫鱼作羹食,下气止呕”,还可以“治热疸、厚肠胃、安下焦,逐水,解百毒”。

据明《西湖游览志》记载,莼菜最早发现是在西湖苏堤望山桥附近,这也就是被称为西湖莼菜的原因吧。其实,莼菜并非出产在西湖,钱塘江边周浦乡仁桥村三面环山的铜鉴湖才是它真正的产地。周浦种植西湖莼菜也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其品质口味优异,文化底蕴深厚。每年春暖花开时候,杭州西湖区周浦铜鉴湖村,小木船排成了队列,漂浮在莼菜塘上。小木船只够卧着一个成年人,基本上都是中青年妇女,她们戴着草帽,双手在水底灵巧地采着鲜嫩的莼菜,飞快地放进身下的船舱里。采莼者说,坐在椭圆的木桶里,手心向上,用食指和中指夹着莼菜叶,轻轻摘下来,很滑溜,比采龙井茶难得多。

莼菜的另一产地是在萧山湘湖。宋代,湘湖莼菜已作为朝廷贡品。南宋《会稽志》载:“萧山湘湖之莼特珍。”明代万历县志云:“莼出湘湖至美,较胜他产。”清代《四时幽赏录》这样记载:“旧闻莼生越之湘湖;初夏思莼,每每往彼采食。”清代《萧山志》有“杭州盛行莼菜,西湖所产无多,皆由萧山贩往”记载。民国《萧山志》称:“‘西湖莼菜羹’盛名之后,其莼多出湘湖。”近代《中国特产志》也说:“西湖莼菜,以湘湖、上泗为正宗。”

在钱塘江边,有一家当地最大的莼菜加工厂,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在加工车间,工人把一桶桶刚收来的莼菜倒进开水池里,这是第一道工序,叫杀青;经过冷却漂洗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即分级挑选。在一排排台面上,工人们用一把小铲刀飞快地将莼菜切断,有的是叶,有的是芽,有的是粗茎。叶与芽分成两处存放,粗茎则丢弃。他们把加工后的莼菜分成三个等级,最高的是S级,都是嫩芽,主要用于出口日本,价格也最贵。

从古至今,莼菜美味不知令多少游子墨客魂牵梦萦。其实,莼菜本身并无什么味道,要用其他作料做的好汤配之。正如叶圣陶在他的一篇文中所写:“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从古籍上看,古代莼菜羹常配以各种鱼,如鲈鱼、鲤鱼、鲫鱼,而以配鲈鱼为多。《本草纲目》引《尔雅翼》曰:“今吴人嗜莼菜鲈鱼,盖佳味。”古时人们多用它细切为脍,故称鲈鱼脍。松江鲈鱼名闻全国,鱼肉细腻,口味极佳。用杭州莼菜和松江鲈鱼烹制的莼羹鲈脍,那是响当当的中国传统名菜。《耕余录》说:“其味略如鱼髓蟹脂,而轻清远胜……”楼外楼的大厨取鲈鱼净肉切丝,配以莼菜、鸡肉丝、火腿丝、香菇丝烩制成一道羹肴。此羹鲜嫩,清隽甘美,菜名即为“莼鲈之思”。

莼菜入馔,可汤可菜,可煮可炒,颜色碧绿,惹人喜爱。莼菜作羹,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它滑嫩、醇香、清心、可口。莼菜的烹调可分为“鱼羹、肉汤、素食”三大类。鱼羹,“以鲫鱼、鲈鱼、黑鱼、白鱼做羹最为有名。”肉汤,“可用家禽、火腿、猪排骨煨汤,以鸡汁莼菜汤最为有名”。素食,以“豆腐、面筋、腐竹、素鸡、蘑菇等,配以调料,制成‘莼菜虾仁’、‘鱼丸莼菜汤’、‘莼菜黄鱼羹’”,这些都是以荤托素的莼菜佳肴。

据说,前几年,联合国有位负责粮食、食品调查的官员,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盛赞:“杭州的莼菜,鲜嫩爽滑,吃过一次,终身难忘。”

西湖莼菜对于杭州来说,不仅是美味的佳肴、闻名的特产,更像是一种文化的符号。但现在西湖莼菜产量却越来越少,经济效益成为莼菜种植的“瓶颈”,因此这一流传千年的名菜在今天显得越发珍贵。如今,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如何将西湖莼菜这一品牌发扬光大,已成为摆在杭州现代农业面前的新课题。

上一篇:守望与开拓 下一篇:温哥华的美丽人文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