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浅探企业组织建构思路

时间:2022-09-26 03:10:57

从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浅探企业组织建构思路

摘要:无论宏观还是微观组织,都面临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比如城市及企业。由于城市化进程与企业组织架构的过程有着共同特点,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借鉴城市发展模式建构自身组织的课题。通过对比两种城市发展模式及内生型组织发展的理论基础,提出企业借鉴城市内生型模式不仅可行,而且可以成为企业建构可持续发展组织的重要思路,进而提出借鉴的重点及具体工具。

关键词:城市发展模式 , 组织建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both macro or the microstructure, fac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zation, such as cities and enterprises. Due to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ha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s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enterprise reference mode of city development construct their own organization subject. By comparing the two kinds of mode of 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zation endogenous type theory basis, this paper enterprise reference city endogenous mode is not only feasible, but also can become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important ideas, then puts forward the key points and the specific reference tool.

Keywords: mode of cit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地球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世界各种组织:不论宏观概念上的国家、城市还是微观概念上的企业,这些经济体都面临着如何完善自身组织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课题。而在日益城市化的今天,已经存在很多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企业组织是否可以从这些成功模式借鉴到思路呢?下面首先从两种典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开始分析:

一、 两种不同发展方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一)自上而下的集约化的发展模式

强调以集约化、以城市综合体为城镇核心和主题的开发模式,目前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模式---由政府主导和规划,地产商,零售商全程参与和投入,政策和资本互动的开发模式被广泛推广和复制,城镇大量核心的地产综合体被建成并投入使用。这种模式的发展大多由前期规划决定,结合情况变化的弹性较小,因此可持续发展程度不强。

如计划于2010年完成的上海东滩,数百页的规划及图表详细描述了建成后的美景:节能建筑鳞次栉比,居民漫步于其中,开发区只允许电动力或氢动力汽车通行,附近有机农场供给食品,海上风力和燃烧谷壳提供动力,水渠池塘把湿地连为一体,为市民提供宜居景观,为候鸟提供中转栖息地---但至今这个美好的愿景尚未完成。

(二)自下而上的内生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的出发点认为城市建设是个非常民主、分散管理的的过程,是循序渐进、非常持久的过程,其流动性很高,适应性也强,因此需要从底层开始创建一个可以自主发展的平台,通过平台中的个人及信息交流,自发生成适应环境变化及社会需求的发展程序。其中最大特点就是自下而上发展城市建设,避免了自上而下发展城市的几种重要缺陷:

1、集权式的城市规划者通常会事先制定个设计方案,但是不能反映民间文化,也不会衍生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各种民间活动的。而且,往往是猜测人们的想法,导致这种规划面对变化时很容易崩溃。

2、自上而下的操作方式完全忽略了平民的创新潜力。

3、仅注重效率会忽略社会凝聚力、生活质量、民主、法律规则等基本的社会目标。

因此这种模式具备了自我适应环境及自生成程序的能力,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如"有生命的新加坡"项目,就是依托技术支持体系,设置了一个开放平台,将城市居民和他们携带的电子产品作为感应生活的传感器, 研究人员再在城市其他地方设置了大量通讯设备、微型控制器和传感器,然后把这些设备连接起来形成网络,与城市政府的数据库连接就构成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在这个平台里人们可以相互合作,使用平台中的软件开发出一些新的应用程序;或根据这些设备实时记录的数据,随时分析城市的动态。借此可以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城市。

二、内生型组织发展模式理论基础:不确定状态下的因果图式

虽然大量观点认为:可以依靠现有理论、技术等多种方式实现生态保护、可持续耕地、人口控制等可持续发展,但经济学家STEVEN说过:道德准则,其实是人们对人类做事方式的期望;事实上,经济学才反映了人类真正的行事方式。因此,简单复制修改原有逐利性、短视性的价值逻辑以进行效率判断的模式不一定是合理的。

经历了200多年发展以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学,多适合部分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形,但往往由于认识不到某种合适性才是取决诸因素的恒定,或者说没有认识到恰当因素的真正存在,常识就会因为不完备而受到损害。决策不顾是琐细还是重要均取决事件的显著可能性。但由于我们通常缺乏适当的模型去计算此类事件的概率,因此决策只能是主观和直觉性的。

为纠正逻辑归因体系里存在的歪曲,克服决策者、专家习惯站在自身角度(如维持自身自尊、肯定自我品性和能力),就需要依靠大众的力量,因为体系需要多角度的认知。

传统建构组织重点在于强调系统的预见性、管理层次的简化、管理幅度的增加与分权,但专注于社会和环境重要性为价值中心的组织结构,将削弱企业、个人利益上的诉求,因而在训练整合员工、处理社会责任与商业发展上,演变过程更为复杂,难以用现有模型、数字关系表述,因而需要新的思路。而宏观城市自下而上内生型可持续发展模式正是这种思路在现实中的一个实例,可成为企业建构组织中可借鉴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建构的重点:依赖于教育及先期付出

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自下而上建构组织的关键在于引导和教育:在认知自身局限性的同时,要重点培养组织成员,意识到成员思路的合理性,并采用措施,让多种意见在决策过程中得以表达。其重点在于:

(一) 首先形成一个平台,在转化过程初期效益未产生时,能提供和保证生活资料、安全感及归属感;形成开放的文化,以谦卑及执着的态度,了解成员感受和想法,运用有效的情感系统以确保员工价值观导向趋向目标面。

(二) 通过培训及行动过程,让可持续价值观形成及牢固

1、 在进行培训前,应该明确公司的价值观是在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得以体现。因此,对员工需求予以重视,真诚去面对价值观统一过程中出现的分歧,认识分歧的有利性。

2、 通过综合的方式营造一种文化,并按照这种文化来制定、执行公司的计划。

3、 重视制定决策时员工表现出的独立自主性,独立自主的价值是员工们在听取他人意见后,就给出的论题发表不同看法的强烈愿望。注意将分析推向根本性问题。

4、 不代表所有人都赞同最后的决定,但是所有人都可以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并将讨论继续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

(三) 关注财政管理以谨慎控制展望

企业想要在内部和外部都确立可信性,需要时间去完成价值观到实现价值创造的转变。转变完成前,即使在培训成本上相对增加支出,但通过价值观的整合,减少了如优秀职员的更替和流失、减少招聘成本、培训成本、离职导致客户的流失和失去知识、经验和联系的成本等影响。

以上操作必须建立在加强财务上对资金流动的分析,设计合适的资金折现及回报分析机制模型上,这样才能使企业步伐更加稳健。

四、建构平台的工具:第三方认证

(一)现阶段,我国已有部分企业参与于能源与环境认证标准(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评价绿色建筑的工具)上,该工具既能指导技术层面,更能形成企业自学习训练系统,其特点:

1、针对希望较早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以领先市场的项目群体,以一个权威的第三方评估和认证结果,提高这些项目在当地市场的声誉,取得优质的物业估值。

2、通过相对成熟的辅助工具,分析各种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影响,得出研究成果。由于人们日常生活和这些影响息息相关,经过宣传及推广,让其参与到影响和改变整个系统中,使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3、在价值观及投资回报上建立了纽带,引导大众在行动上慢慢改变。如改变所购买的商品;选择银行储蓄的投资目标;投票选举出支持他们利益目标的行政机构;选择理想的工作场所等。

因此, LEED评估体系的操作原理首先是基于这样的观点:绿色建筑存在各种潜在好处,如果拥有它将更加物超所值,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通过这样的评估促进市场份额的提高,反过来提升绿色建筑的实际价值,逐渐拉开与其他产品的距离。如此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市场转型。伴随市场的扩大,企业选择更多的绿色建筑,更愿意表现出企业的关怀和社会责任。同时,绿色建筑也将为企业带来营运成本的节约、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因病缺勤率的降低,并有助于留住优秀的员工。最后对政府决策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如对于各级政府机构而言,投资绿色建筑,并且推出各种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市场发展的政策工具(配套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将可以在公众心目中树立其关注环境和生态的良好形象。

(二)该标准优势在于其规范和黏合作用,就像中国传统文化,如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制度意义上的制约力虽不强,但可形成无清晰规范制约的“整体”思维惯性,因而产生对系统的巨大影响。

五、结论

企业组织建构的过程与城市化进程有着共同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操作上借鉴宏观城市发展经验有其合理性。企业组织发展中可以借鉴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路,尽快促使自身的商业运营方式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克服企业对价值和投资上过于关注短期回报的惯性。特别在物理技术上予以关注(如引入认证标准),以求形成企业文化、组织架构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哈泽尔巴赫•L LEED-NC.工程指南---工程师可持续建筑手册[M](美)哈泽尔巴赫•L LEED-NC.工程指南---工程师可持续建筑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美)麦勒维尔•M.绿色建筑底线[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 陈劲.绿色智慧城市[J].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美)丹尼尔•卡尼曼等不确定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判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 段进军,张腊娥.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9(01)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上一篇:国道205深圳段改建工程给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 下一篇:公交站亭的防雷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