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眼睛”看世界

时间:2022-09-26 02:17:58

透过“眼睛”看世界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计算机的眼睛也是一样。因为在虚拟的世界里面,别人都是通过它来观察你的音容笑貌。不过据我们观察,大多数新手朋友对摄像头都是抱着一知半解的态度,这样做可不好,如果你对它不了解,又怎么能让别人通过计算机的眼睛来了解你最“真实”的一面呢?

但凡接触过计算机的新手朋友们,想必都不会对摄像头感到陌生;但如果说到对这个“计算机的窗户”有什么深入了解的话,很多人摇起脑袋来就像货郎鼓一样。正因如此,很多新手朋友容易陷入两个极端――“唯性能论”又或者是“唯外形论”。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

像素数:不应该是勇敢者的游戏

但凡与视频有关的设备,大家最关心的参数就是像素数量了。可能很多朋友对摄像头像素的理解还是从手机上的摄像头开始的,现在手机上面标配200万乃至500万像素的机型随处可见;不过用在计算机上的摄像头可没有那么“先进”,现在摄像头的普遍水平还集中在48万像素或者130万像素的级别上。

说到这里,新手朋友们肯定很迫切地想知道如何来查看摄像头的真实像素数呢?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安装驱动程序之后启动摄像头自带的控制软件,进入显示设置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摄像头的最大物理分辨率,将这个分辨率的横向和纵向像素数相乘得到的就是摄像头的实际像素数。由此可见,如果要实现500万像素的话,那就需要2592×1944的分辨率,对于现阶段的民用摄像头产品来说并不现实。

注释:很多摄像头的最大分辨率是插值之后得到的(在下拉菜单中一般会有说明),所以我们要以最大的物理分辨率为准。

感光器件:CCD比CMOS好在哪里呢?

很多新手朋友都听说过CCD感光芯片的成像质量好于CMOS感光芯片的说法。事实上真的是这样么?CCD与CMOS两种感光芯片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感光原理方面,新手朋友们没有必要去深究其中的技术细节――一般来说,CCD在成像信号的控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其成本远远高于CMOS。这样一来就决定了CCD多用在较高级的感光设备上,而COMS则是“实惠”的代名词。

使用在摄像头上时,我们能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别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受限于狭小的空间和镜头成像质量的影响,厂商使用CCD或者CMOS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很难感觉出其中的差异。

某些使用CCD感光芯片的摄像头产品宣称可以实现更高的帧速(如最快每秒90帧,普通CMOS只有30帧),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技术上的优势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因为平时我们多使用352×288的分辨率(在这个分辨率下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达到30帧的扫描频率),使用到640×480的机会都很少,更不要说更高的分辨率了a在现在95%以上摄像头产品都使用COMS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非要去追求CCD所带来的“成像质量”。

注释:352×288的分辨率是OQ等聊天软件最常用到的视频分辨率。

镜头位置:千万别给固定死了

现在市场上的摄像头产品形状千奇百怪,其中不乏一些至轻至薄、且造型诡异的产品。很多朋友认为这是一种个性的体现,但在接到计算机上时却发现镜头里面的人模糊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呢?

熟悉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朋友一定记得物距、像距还有焦距三者之间的关系吧,摄像头也是一样的。如果镜头的位置被固定死的话,相当于焦距和像距都被定死了,那么你与摄像头的距离(物距)也就是定死的。这就是说只有在特定位置上的时候,才能看清楚你的模样,无论远一点或者是近一点,镜头里面的你都是模糊的。

人脸追踪技术:亦真亦幻,安能辨我是雄雌?

如果说到摄像头的特色技术,那么人脸追踪功能肯定是人气最高的一个。不过说到人脸的追踪功能,这里面既有真的人脸追踪技术,也有“假的”人脸追踪技术,你知道其中的原委么?

真正的人脸追踪是指机械式的摄像头追踪技术,这方面最早的产品如罗技快看太空版。这种机械式的人脸追踪技术,实现起来非常复杂,首先要控制摄像头在两个轴向上的运动(左右和上下),其次还要用软件来判断人脸的主要特征和位置的变化,然后调节摄像头的镜头来实现准确的对焦。光听着就很复杂了,所以这种机械式的摄像头追踪技术最终也没有进入大面积的普及;而现在广为流行的则是用软件方式来实现的追踪功能,一起去看看吧。

所谓的软件面部追踪技术,其实现起来首先需要大像素摄像头的支持――比方说130万像素的摄像头,而我们使用到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30万像素的区域或者更小。如果我们的位置放生了变化,只要不超过摄像头的取景范围,那么面部追踪软件就会自动调整当前区域来跟踪我们位置的变化。由于这种技术主要依靠软件来实现,不需要复杂的机械结构,所以推广起来就非常迅速,现在大多数摄像头的人脸追踪技术都是这种模式。不过与机械式的追踪技术相比,软件方式还有有一定的缺点,比方说不能利用全部的像素数来实现最佳成像、有取景区域的限制等。

镜头直径:“长枪短炮”口径越大越好么?

人们常用“长枪短炮”来描述各路记者在采访时的兵器,诚然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口径”越大自然威力也越大,那么对于摄像头来说,“大口径”的镜头是否也同样适用呢?

直径更大的镜头可以允许更多的光通过并参与成像,这样就可以实现比小尺寸镜头更好的成像效果。但大家不要忽略一点,光镜头大是没有用的,因为成像的质量取决于整个光学系统中性能最低的那个配件(光学上称这个配件叫做“光阑”)。受体积大小的限制,摄像头的CMOS感光芯片大小多在4mm×6mm左右,为了保证成像的效果,在镜头与CMOS芯片之间还有数量众多的叶片来限制光圈的大小。综上所述,实际用到的“成像区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块,正是这个原因,大多数摄像头的镜头都很小;而使用大镜头除了“好看”之外,并没有太多实际的用处。

夜视功能:用台灯还更实用一些!

经常逛市场的朋友们会发现现在很多摄像头都带有“夜视”功能,乍听起来好像很神奇的样子,那么这种摄像头真的可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使用么?

拆开包装盒,你会发现所谓的夜视摄像头与普通摄像头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多了几个LED指示灯及其的控制开关。哦,原来夜视功能就是这么用的啊!很多人大呼上当。其实这么做的初衷是好的,在光线较暗的时候,多几个LED照明灯可以起到加强背景光的作用,帮助提高成像质量;如果你有台灯,也可以起到同样的(甚至更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提高在光线较暗环境下成像质量的方法,那就是提高CMOS的白平衡参数(ISO数值),这类技术也有很多厂商在使用,如罗技的RightLight技术等。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提高成像质量的作用,但一味地提高ISO值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画面像素化严重,甚至变成了一幅“油画”。

虚拟背景:硬件技术还是软件技术呢?

很多高级摄像头上都开始支持一种虚拟背景模式,它可以为用户设置虚拟的聊天背景,甚至用虚拟的卡通形象来代替人物的各种表情,这是如何来做到的呢?

其实,这是一种“软件+硬件”的混合技术。软件方面提供相应的聊天背景,以及各种各样的虚拟形象和面部表情;而硬件方面则要求相应的驱动程序能够支持。正因为如此,这项技术只有在少数高端摄像头产品中才能看到,如罗技、天敏的一些高端产品。配合各种插件,玩家甚至还可以自己去DIY专属于你的卡通形象呢!

写在最后

除此之外,新手朋友们在选购和了解摄像头时还存在着其它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误区,如USB 2.0和USB 1.1之间的产别、全玻璃镜片与塑料镜片之间的差别等等。因为这些问题在《微型计算机》前几期的市场栏目中已经出现过,所以在此我们就不再赘述了。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和心得体会,不妨写信告诉我们,和广大的新手朋友们分享你的经验。

上一篇:谁更适合Vista 下一篇:别只顾着看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