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贷员杜长江

时间:2022-09-26 02:07:01

“心”贷员杜长江

帮着一个又一个“倒灶鬼”脱贫致富,他的“心”是热的;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儿里,他的“心”是诚的 ;手绝不能往农民钱褡子里插,他的“心”是净的

4月24日,三门信用社信贷员杜长江的宿舍一下子热闹起来。寨沟村的梁佳板、三门村的王功娃、王原村的许春生乡里乡亲都是这里的常客。他们聚在一起喝茶抽烟,跟走亲戚一样闲话家常。 每月逢五,是三门镇逢集的日子,哪怕天阴下雨,杜长江的宿舍也总是“人满为患”。逢集赶会,到信用社串串门,对当地不少乡亲们而言,多年来已是家常便饭。 杜长江,今年56岁,2001年成为平陆县三门信用社的信贷员。13年来,他处处用“心”服务群众,累计发放贷款1.3亿元,无一笔逾期,无一笔欠息,书写了一个基层信贷员的“心”贷传奇。 “手心手背都是肉”:看着一个又一个“倒灶鬼”脱贫致富,他的“心”是热的 新盖的5间砖瓦房和东西厢房里,液晶电视、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靠经营烟叶致富的侯平林告诉笔者:“俺一家人翻身,全靠信用社杜大哥!” 侯平林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没文化,没手艺。过去,他死守着几亩责任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家人挤在一孔破旧窑里,被村里人看作“倒灶鬼”。多次走访中,杜长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出主意,出点子,帮侯平林搞种植业,带他到邻村种烟户那里学种烟、烤烟技术,又贷给他2万元作起步资金,种植烟叶20亩。功夫不负有心人,侯平林当年收入4.3万元,除还清贷款本息外,还在信用社存款1万元。此后,侯平林年年在信用社扶持下发展烟叶生产,小日子过得很滋润,还供出了3个大学生。 “手心手背都是肉,信用社不能嫌贫爱富。老百姓‘倒灶’的时候帮他一把,不怕他不讲信用。”杜长江这样说。 “倒灶鬼”们东山再起,普通群众当然也不甘落后。多年来,在信用社的支持下,三门镇群众努力调产致富,共建成养猪场5个,年出栏1000余头;百只羊以上牧羊户达到15家,年出售1000余只;种植烟叶1800亩,年收入180万元;购买运输车50辆,年运输能力达到5000万吨。 “谁会不顾眉眼亏亲戚”: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儿里,他的“心”是诚的 “那段时间,娃在学校没了生活费,我手头又倒不过来。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我该问谁借呢?最后,还是求助老杜,从他那儿倒腾了1000元。”淹底村养鸡专业户吴占存说,“说实话,问老杜借钱,不是一次两次了,比问亲戚借还家常。你说,人家这样对我,我还会不顾眉眼亏待人家吗?” 事实上,在不少讲信用的贷款户眼里,“老杜”着实比亲戚还亲:东中村胥建学,早年在供销社上班时从信用社贷款2.2万元,买大车搞运输,结果生意赔了,他也患癌症身亡。杜长江十余次上门,帮助其家属寻找致富门路,使对方深受感动。胥妻再嫁后,一次性还清了贷款本息。 “信用社的钱都是老百姓存下的血汗钱,决不能在信用社糟蹋了。”杜长江就是这样,说尽千言万语,走亲戚般温暖着贷款群众的心。他长年累月,骑着摩托车奔走于三门镇方圆180平方公里的山岭沟壑间,全镇14个行政村、60多个自然村落,可以说只要是当家理事的他全都认识,其中很多都成为老熟人或朋友。哪家有喜事了,哪家出岔子了,都有人在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杜长江。 13年来,杜长江发放的贷款无一笔逾期,无一笔欠息,甚至信用社沉睡20余年的110万元不良贷款,也被他一一清回。而这,竟让曾经濒临倒闭的三门信用社起死回生。说起这些,杜长江总是感慨地说:“树不倒,是坑小,钱要不回,还是工夫没到家。如果肯跑,跑成熟人、跑成亲戚,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底里,谁还会亏亲戚不顾眉眼?” “凡事正道来,正道去”:手绝不能往农民钱袋子里插,他的“心”是净的 5间上世纪80年代盖起来的大瓦房。屋里,一台21英寸小彩电,过时的简陋家具咯吱作响,已经褪色的油漆上罩着一层岁月的包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您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工作十几年的信贷员的所有家当。 “凡事要正道来,正道去,才能让群众心服口服。”杜长江自打当上信贷员起,就给自己“约法三章”:不以贷谋私,不吃拿卡要,不赌博。6年来,他从未越雷池半步。他说:“吃了人家嘴软,拿了人家手短,卡了人家理亏,要了人家心虚。”他还给社里的年轻员工讲:“我们的手绝不能往农民钱袋子里插。你放贷时吃拿卡要,你清收时势必心虚胆不正,硬气话说不出口,人家顶住不还,你大眼瞪小眼,没有一点招。” 出生在三门镇大咀村的杜长江,从小养成了勤勉正派的品格。自2001年进社,他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忙社里的事。从信用社临时工做起,起初3年每月拿300元工资,接着是400元、540元直到2009年才被破格录用为合同制员工。靠着这点微薄的报酬,他省吃俭用置下的摩托车却“私车公用”,成了办理公差的唯一工具。 13年来,杜长江骑坏了3辆摩托车,跑了40万公里的山路,等于沿着地球转了10圈。 “平陆不平沟三千”,而北依中条山、南接母亲河的三门镇山最高、沟最深。这里14个行政村虽已实现村村通,但68个自然村之间的交通联系,大多坡陡弯急,碎石当道,极易侧滑摔倒。我们无法想象,杜长江如何经年累月,行进在这崎岖山路上,一次次遭受暴雨的洗礼、冰雹的侵袭,偶尔还会遭遇野兽的围攻和盯梢 “三门坡陡弯急,摩托车无数次摔坏了,修好再次上路;从车上摔伤无数次,甚至曾经骨折,每次一养好伤,我会再上征程。信贷员这个道,我会用‘心’坚持,用‘心’走下去。”杜长江满脸的坚定和执著。

上一篇:“小秘书” 成长记 下一篇:内外合力成就社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