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时间:2022-09-26 01:58:39

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摘要:中国景观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后,处在了一个转型期的岔路口,这条转变的路该怎么走?本文从对本土传统景观设计的继承、西方景观设计的吸收、时代性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力争为中国当代景观设计献计献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当代景观设计;传统;西方;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090-01

中国景观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农业时代的造园艺术、古代风水及农业园艺技术,但在当今中国的社会背景下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由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快速的城市化更是将当代景观设计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推到了景观设计师的面前。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对中国本土传统、西方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对时代特征的把握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引发了我们对传统的思考和辨析、对外来文化理性审视以及对当今时代精神的思索。

一、寻根之路――对中国传统景观园林思考及辨析

对中国传统景观的思考首先体现在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体系的批判上,中国古典园林是人工景观的典范,更是大众感情的寄托,对石头、古树的迷恋致使它们涌进城市的街头,却给人们带来一种时空的错乱感。可见这种对表层符号的模仿及拼贴并没有达到继承传统的效果,反而引人发笑。对传统园林的简单模仿只能造出传统园林的赝品,而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景观相差甚远。

从根本上说要建造中国当代景观,就必须抓住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之所在,必须从中国的本土文化和生活出发,以中国人自身的方式来思考,将传统的精华理念注入设计中:(一)追求意境的理念,最能体现出独特的中国特色。(二)“天人合一”的理念。尊重自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打扰。(三)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顺随地势,因势随形,展现地域特色。再者对传统景观设计手法的继承及巧用也可以体现出对传统景观的继承和发展。

二、开拓之路――对外来文化的理性审视

在这里首先要提到的一点就是要理性的对待外来文化,既不能像“拿来主义”似的盲目遵从西方,因为适合西方的不一定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也不能“闭关锁国”对其全部否定,首先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不可能闭关自守地发展所谓的民族景观,再者外国对现代景观的探索起步比较早,有较成熟的理论和一些成功案例是,值得我们学习。 对外国景观理论的引入丰富了中国景观园林研究及实践,有利于拓展中国的景观设计思想,为建造出中国特色的当代景观而服务。

西方景观设计对中国当代景观发展的启示:

(一)我们通过分析国外著名案例,发现国外设计师在吸收传统的园林形式和精神的同时用现代的方式表达出来,作品有传统的意蕴又蕴涵现代精神,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这种设计手法我们可以学习。

(二)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景观设计是一门与很多学科有交叉的边缘性学科,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师了解各个学科的特点,将科学的设计理念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渗透于景观设计中。

(三)注重建造地域性景观。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总是与当地的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动植物资源等相适应的,在建造人为的景观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些自然因素,并将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等考虑在内。中国地域辽阔文化多元,注重建造地域景观,有助于凸显中国特色。

(四)在对西方景观的学习中注重理论上的研究,力求把握景观设计的本质,反对不求甚解的形式主义和抄袭风。

(五)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景观被当下大众接受和认可、受人们所喜爱,被认可了的就是好的设计作品。

三、未来之路――立足时代,注重可持续发展

建造当代的景观,就必须立足于当代,把握时代精神,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说是当代景观设计的显著特征,要设计与时代接轨的景观就必须将这些显著特征融入其中。因为当代艺术承载了文化的附加和意义的表达,它介入到景观设计中体现了当代艺术的生活化,能体现时代特征。由于景观系统在自然演变与城市发展间的相互关系异常脆弱,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当代景观的出路,它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的要求,同时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四、结语

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之间徘徊,如何抓住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又能展现当代特征,既借鉴西方设计理念又能体现民族特色,如何设计可持续发展景观,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要立足于自己的脚下文化,用我们的方言景观彰显中国特色,同时还要立足于时代,积极的向西方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集传统和现代、民族和世界于一身的中国式的当代景观。

参考文献:

[1]王晓俊编著.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如何在声乐教育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下一篇:谈谈如何演唱好中国艺术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