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对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9-26 01:37:37

综合干预对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影响。 方法 选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社区管辖范围,某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儿童585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结合学生体检判定儿童的体质类型,筛查出气虚质儿童38例,2013年1~12月实施综合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儿童营养状况变化情况。 结果 干预后儿童BMI,体重过低、超重、肥胖的比例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儿童;气虚质;综合干预;中医干预;按摩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128-0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悄然变化,儿童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也随之发生改变,愈来愈高。国内外专家均已研究证实,假如得不到及早的干预措施,肥胖儿童中超过80%能够将肥胖延续至成年[1]。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主要诱导因素均是肥胖,因此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对肥胖儿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2]。体重过低持续发展会导致营养不良,是引起儿童死亡和健康状况差的首要原因之一,儿童常见贫血、生长迟缓,易患各种感染等。而中医体质理论认为,体质类型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1月开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判定儿童的体质类型,并对气虚质儿童实施综合干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社区管辖范围,某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儿童585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判定儿童的体质类型,儿童的中医体质类型参照王琦教授的体质九分法进行分型,筛查出气虚质儿童38例,男性19例,女性19例,通过学校常规体检对全部儿童进行营养状况观察2年。38例儿童营养状况评价采用儿童BMI法,根据数值主要分为正常、体重过低、超重及肥胖。结合学生的体检结果,排除由于急慢性疾病导致的营养性疾病;对比2年体检体重分析,1年内体重增长为0.5~8 kg,排除学生因减肥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体重异常减轻。

1.2 干预方法

2013年1~12月对38例儿童实施综合干预:①将家庭、学校及个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健康教育,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超重及肥胖儿童杜绝暴饮暴食现象发生,尽量不食用含油多、淀粉含量高及油炸食物;体重偏轻儿童增加营养,避免减肥意识。②为营养性疾病儿童制订相应运动计划,由家长督促儿童认真完成运动计划。③中医按摩:在健康教育课中由医护人员指导家长对儿童进行穴位按摩,使营养性疾病儿童在家便能接受按摩治疗。超重及肥胖儿童使其保持仰卧姿,用手指在儿童腹部分别点揉以下穴位:中脘穴、下腕穴、气海穴及关元穴,每个穴位点揉1 min;再从腹部由上到下采用团揉法按摩,时间为10 min,肚脐周围是团揉重点部位;调整卧位换成俯卧姿,对膀胱经及肾俞等穴位进行推拿。体重偏轻儿童采用坐姿,用手指在儿童双下肢揉足三里穴1 min。每日按摩1次,1个疗程为20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干预前后儿童营养状况变化情况[4]。以儿童BMI法为准,BMI=体重/身高(kg/m2),BMI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儿童营养状况的比较

干预后儿童BMI,体重过低、超重、肥胖的比例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干预前后儿童营养状况的比较[n(%)]

与干预前比较,*P

2.2 干预后儿童营养状况的好转情况

干预后11例肥胖儿童1例转为正常,2例转为超重;6例超重儿童有3例转为正常;13例体重过低儿童有5例转为正常;38例儿童营养状况好转率为28.9%(11/38)。

3 讨论

儿童营养性疾病史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威胁,据相关部门统计,最近几年儿童肥胖的趋势逐年上升[5]。控制体重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需要通过从生理到心理再到行为三个漫长的过程方能实现[6]。影响小学生肥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遗传因素、饮食因素、运动因素、心理因素、家长文化程度及生活方式等[7]。因为很难改变先天性因素,所以心理及后天生活习惯的干预成为小学生肥胖干预的重中之重[8]。本研究将小学生肥胖特点同干预方案相结合,总结出综合干预方案,通过心理辅导、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制订运动计划及中医按摩干预等一系列干预措施,显著改善了肥胖症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9-10]。体重偏轻儿童主要是由于没有及时、合理地添加各种辅食,致使儿童摄入的食物总量不足,没有添加富含蛋白质的蛋黄、鱼、肉等,使儿童的蛋白质摄入不足;还有的儿童有挑食、偏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致使体内某些维生素或铁、锌、铜等微量元素的缺乏,进一步造成食欲不振,影响儿童的生长。

因为小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仍处于相对薄弱的程度,在饮食及运动等生活习惯上仍然有较大的可塑性,所以对其采取干预措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11-12]。由于现在针对小学生肥胖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早期干预成为控制及缓解小学生肥胖的研究重点[13-14]。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行为习惯改变,包括调整饮食习惯、改变生活习惯及矫正心理等。我国正在积极探讨不同形式的干预模式,如家庭干预模式、学校干预模式及社区干预模式等,但均为小范围模式,满足不了迅速增长的儿童肥胖情况。国际上提倡以家庭为主导的综合行为疗法,针对儿童单纯性肥胖获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果,可是因为众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仍存有缺陷[15]。对于体重偏轻的儿童,体育锻炼尤其是力量训练可以帮助其适当地增加体重,其实通过饮食本身就可以增加体重,但增加的大多数为脂肪,因此体育锻炼是正确增重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儿童体重不足仅仅是由于不能正常用餐和充分锻炼来增加和保持体重。保证足够的能量供应,每增长0.45 kg的肌肉和脂肪就大致需要额外摄入12 540 kJ的能量。一般相比正常情况每天多摄入2926~4180 kJ的能量就足以满足运动和增加肌肉的需要了。增强高热量的食物,高热量的食物富含脂肪,每勺脂肪含的热量是糖的2倍,所以提供相同热量时脂肪所占体积小,而且它的能量更容易被贮存在体内。

上一篇:关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生产实习的探索 下一篇:深圳市老年人牙周病患病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