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新加坡本国连锁超市员工的综合素质及启示

时间:2022-09-26 01:10:31

简析新加坡本国连锁超市员工的综合素质及启示

[摘要] 该文对新加坡本国连锁超市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其员工学历较高、语言能力强、业务水平突出的结论。提出了我国连锁超市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把好员工入口关和加大现有员工教育培训力度的建议。

[关键词] 简析 新加坡超市员工 素质 启示

新加坡本国的连锁超市与我国一样,面临家乐福、沃尔玛和7-11等外国著名连锁超市的冲击,但新加坡连锁超市能顶住压力,使本国连锁超市占据国内大型超市60%的份额。是什么原因使新加坡连锁超市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带着疑问,利用在新加坡学习的机会,拜访了新加坡人力部,深入到新加坡部分连锁超市,例如平价合作社(FairPrice)、冷藏公司(Cold Storage)等下属的5家商业超市进行调研,发现新加坡本国连锁超市员工综合素质高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新加坡本国连锁超市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开展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综合素质简析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综合素质普遍较高,主要是由于基础教育扎实、双语学习及在职教育普遍等因素形成的。

1.学历较高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的学历层次与我国相比普遍较高,其原因一是新加坡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接受至少十年的免费普通教育(即中小学教育),所以新加坡公民特别是中青年人基本上都具有中学毕业学历(相当于我国高中学历);二是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发达,拥有东南亚乃至世界上最庞大的职业技术院校――工艺教育学院,该学院在新加坡设有10个分院,在校学生超过3万人,每年能向社会提供各类技术人才1万多人(新加坡总人口仅为400多万)。这些都是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学历较高的主要原因。另外,新加坡超市员工受教育的情况差别较大,不同岗位员工的学历分布不一样,从高中到硕士学历的员工都有,主要依据工作岗位需要来配置。一般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学历较高,而维修、清洁工的学历层次较低。具体情况见下表。

2.语言能力强

新加坡是一个英联邦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政策,从小学到中学,每个学生必须学习两种语言――英语和母语,使学生从小就很好地掌握了两种语言。双语政策使新加坡的青年能掌握工作上所需要的英文,同时还能以母语来认识他们的传统文化。因此,占新加坡70%的华人大部分都能讲华语,超市员工基本上都具有运用2至3门语言的能力,这就使他们能非常自如地接待来至世界各地的客人,充分体现了国际大部市大型企业员工的素质,也为招揽顾客,提高营业额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笔者接触了几十位超市华裔员工,他们基本上能讲中文,笔者认为他们讲中文普遍比香港人标准,就是一些马来民族的员工,也能讲一些简单的中文。

3.业务水平突出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业务能力普遍较强,这得益于平常的业务培训。新加坡政府对国民实施了全员培训、终生教育政策,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一是建立了50亿新元的“技能发展基金” 和10亿新元的“终身学习基金”;二是调整了技能发展基金的资助方式,以鼓励更多雇主为员工提供较高技术的技能培训。如果雇员参加广泛性的训练,可以获得课程费用的50%津贴,参加有证书鉴定的训练,可获得80%的津贴,参加高技术训练还可获得70%的薪金损失津贴。三是建立国家终身学习体系,开设了一系列终身学习的课程,这些培训课程大致可分为三级:第一是基础培训。培训对象是少数没有中学学历的员工,主要开办的是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课程。第二是实地培训。通过企业内部训练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或为中上层的工程人员或管理人员开设专业文凭或证书课程。第三是研习培训。由本地的两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以及新加坡管理学院主办的开放大学所提供的学术性提升课程,它是配合个人的学术专长和深造发展的需求而开设培训,对象是以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为对象的学习培训。因此,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每人每年在职受训可以达到40小时,公司每年用于培训的经费占总薪金开支的4%,员工年受训率为20%左右,20至29岁工人的受训率则高达37%。

二、启示

新加坡本国连锁超市与我国连锁超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新加坡锁超市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一些有益做法,对促进我国连锁超市的长远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1.连锁超市的发展关键也在人才

当今连锁超市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关键又在于人才,人才是连锁超市成功与否的关键。连锁超市虽然是劳动密集性企业,但如果要使企业真正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学习新加坡连锁超市的经验,把人才建设作为连锁超市发展壮大的核心工作来抓,以优秀人才来取得企业的成功。

2.要把好员工入口关

新加坡连锁超市员工的整体学历层次较高,基本上都具有高中以学历,大专、本科毕业的员工所占比例也较大。反观我国一些超市,学历层次较低,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比例很小,甚至有些大型超市部门主管或分店总经理,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在一些中小型超市,员工的学历层次则更低,初中学历员工的比例很高。为此,超市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者,不要目光短浅,不要为节省成本而招聘太多素质低的员工,要站在比较高的角度理解员工的文化素质,因为高素质的员工,更能为公司增值,为企业发展作更大的贡献。

3.加大员工教育培训的力度

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是成本低、见效快的一种基础性投入。因此,我们要像新加坡那样,加强对现有员工教育培训的力度,着力提升他们素质,努力把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人才优势和竞争力优势。一是要大力加强职业培训。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建立起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制定政策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拓展与更新知识。二是政府要制订强制性的法律,规定企业员工的培训制度。三是企业要制订系统的员工素质提升计划。要把理论文化培训与在职的敬业培训、管理能力培训、创新意识培训结合起来进行。如果企业内部培训力量不足,也可以像新加坡一样,引进“外力”向高校“订餐”,通过与高校共同编制培训课程,使受训人员既能掌握管理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又可以针对连锁超市员工现存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潘宏峰主编:南洋感录[M].新加坡:新加坡创意圈出版社,2004.133―140

[2]Fang Yongqing.Moder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Singapor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2005,(6):57―58

[3]杨明星:新加坡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南海人才,2005,(5):46-47

上一篇:开放资源商业模式分析 下一篇:消费主义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