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哺育花朵,纯洁净化心灵

时间:2022-09-26 01:10:10

真情哺育花朵,纯洁净化心灵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情感总是伴随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将情感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把握文中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因此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一、善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课堂导语设计

王夫之说“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可见情与景是统一的。而导入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场的第一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导语设计上,善于利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情感所产生和存在的情境,争取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找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点,去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

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为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其景物、其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这种境界,不仅诗词中有,小说、戏剧、散文中也有。当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领略《沁园春・雪》中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飘逸邈远的意境,《珍珠鸟》中活泼可爱又通人性的珍珠鸟……这样的境界时,我们心中能不产生审美情感吗?如果教师导之得法,尽可能地激发起学生的种种体验,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三分诗,七分读”,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文章的多种风格,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如教师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中的“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教师满怀激情,读得慷慨激昂,很好地传达出作者的义愤之情,使学生受到感染,整个教室都沉浸在悲愤之中。要使学生读得真、悟得深,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朗读分为欣赏性朗读和思考性朗读。欣赏性朗读旨在再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形象,要进入境界,绘声绘色、悦耳动听。思考性朗读旨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有阶段性。如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让学生朗读时,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朗读成为学生动脑的过程。这种朗读不是作为一种简单的形式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实实在在的思考性朗读。思考性朗读有一个前提,即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识水平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启发性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沟通新的知识联系,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当然,教师的启发和学生朗读的关系是不拘一格的,可以先启后读,也可以边启边读,还可先读后启等。

如《孤独之旅》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走不出的感觉。”朗读后,感悟第一次远离学校和人群的杜小康,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学生大多能说出:恐惧、孤独、无助、茫然、不知所措等。提出问题:“你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滋味的?你是否有过类似这‘第一回’的经历?”短暂的交流后:有面临父母外出打工的孤独与无奈,有刚住校时对黑夜莫名的恐慌与不安,有在风雨交加的某个傍晚独自赶路的艰难,有在陷入困境时不能自拔的苦苦挣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去关注杜小康经历了怎样一个不平常的放鸭之旅,提出思考“经历磨难后的杜小康,与以前会有什么不同?”要求在理出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历程后作出回答。“课文的结尾交代杜小康经受了暴风雨的考验,变得坚强成熟起来。”“那么,如果你是杜小康,现在回忆起当年的经历,还恨父母吗?说说你的理由。”这是为了锻炼我们。“这是父母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做出的决定。”“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只有经历艰苦的磨炼,我们才会成长起来。”

三、语文教材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叙事、描写、抒情,进行思维训练

语言教师要以语文的形象性、直观性来分析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发现美。对文章的重点语段、美言佳句要引导学生加圈加点,吟诵反复,仔细体会文章的气势和神味,从而受到启发和感染;也可通过逆向思维,正反对比,辨析总结,让学生理解此处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假如那样写效果如何?从而体会作者的匠心。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偷偷”“钻”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生长起来而且崭露头角,同时显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以大地复苏、芳草萌生的新奇愉悦的感觉,真可谓妙笔传神。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要深刻地理解作品,就不得不探寻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探寻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才能理解作品,领悟知识。特级教师高润华在讲《背影》时,进入意境,情不自禁地攀住黑板的上缘,做出一付吃力攀越的样子,完成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特写镜头,感动得学生泪如雨下,既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博大、深邃,又诱发了学生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了作品的内涵。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掌握技巧 迎接会考 下一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