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晃车病害分析及整治措施

时间:2022-09-26 12:58:33

道岔晃车病害分析及整治措施

[摘要]道岔是线路环节中最薄弱的设备之一,是造成晃车现象的主要地段。本文主要从道岔结构、道岔养护、道岔线路状态等方面分析产生晃车原因,提出整治措施。

[关键词]道岔 晃车 整治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道岔是机车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入或越过另一股轨道时必不可少的线路设备,是铁路轨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岔具有构造复杂、使用寿命短、限制列车速度、行车安全性低、养护维修投入大等特点。我段管内京沪线、胶济客专等繁忙干线,列车速度高而且密度大,道岔经过几年的使用后,产生了许多病害,严重影响了行车的安全和旅客的舒适度。道岔晃车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甚至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相互叠加造成的,需要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道岔晃车问题,是消除道岔病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一项非常棘手的任务。

1.道岔晃车主要原因分析

(1) 滑床板与基本轨底离缝或少数靠贴。这种病害会使列车通过时尖轨上下跳动影响平顺性,同时容易轧伤尖轨,使滑床板受力不均变形脱焊,当某一滑床板过高时,会增加尖轨的运行阻力,造成尖轨反弹。

(2) 转辙部分空吊板.。由于道岔转辙部分受电务设备的影响,捣固比较困难,捣固效果差,容易产生空吊板。空吊板一旦形成,除会产生车辆颠簸外,还会使尖轨产生振动,尖轨与基本轨在竖向上的贴靠关系发生变化,引起轮轨关系的变化,产生比较明显的晃车

(3) 弹性轨撑、Ⅲ型弹条失效脱落。扣压力严重衰减,造成轨撑失效松脱,引起钢轨向外横移,轨距扩大以及钢轨翻转、钢轨上下跳动,影响钢轨的稳定性导致转辙部分、心轨部分横向及竖向刚性框架结构尺寸不易保持,列车高速运行时钢轨瞬间的竖向和横向位移引起晃车。

(4) 道岔区轨道几何状态质量不均衡。存在小方向多即小碎弯,长度2~4m不等,矢度2~4mm;轨距变化率不顺,三角坑等,在列车高速运行时瞬间的位移变化引起晃车。

(5) 道岔方向不良。忽视道岔的整体维修,忽略道岔前后线路,造成道岔与前后线路方向不顺,道岔的铺设位置不正确,养护维修时又未考虑方向,随弯就弯,逐渐使道岔与前后线路方向不吻合,使列车发生折角运行,作业不合理,在整治道岔各部分轨距及间隔时,错误地迁就导曲线或辙叉,使支距、轨距硬性凑合,造成各接续部不圆顺,曲基本轨未进行弯折或弯折点位置不对,使尖轨前端递减距离和方向难以保持,尖轨尖端和中部轨距变小,尖轨跟部与导曲线连接方向不顺,直股基本轨尖轨尖端方向不良,捣固不实及道岔直股与曲股的运量不均衡使线路出现坑洼,加剧列车通过的摇摆和冲击,增加破坏方向和横向推力,方向容易变化道碴不足降低了道床阻力,方向难以保持,轨距、间隔不对,轨距递减不良等,都能加剧车体的摇摆和车轮的冲击,破坏道岔方向从而形成道岔严重晃车。

(6) 部分道岔中线及其前后连接线路中线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存在大方向,同时由于中交点与设计不符,存在相对位移,使渡线道岔的中线产生偏移,同时在道岔大机维修时,部分单位只考虑单线道岔及前后线路方向的平直,忽视了对线间距的控制使道岔形成喇叭口,造成道岔方向难以固定保持从而形成晃车。

2.道岔晃车的整治措施

(1) 加强滑床板的打磨。滑床板磨耗形成沟槽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电务道岔转换,并且沟槽越深越难打磨处理。因此,滑床板出现沟槽时要及早打磨。

(2) 加强转辙器部分的养护。对轨枕的空吊板问题采取加强捣固、枕下垫等措施,增加钢枕底部与道砟的咬合力,防止空吊板。加快压溃胶垫的更换,充分利用滑床板离缝调整片,对尖轨与滑床板不密贴或少数靠贴的进行调整,使滑床板贴靠受力均衡.

(3) 加强弹性轨撑、Ⅲ型弹条的检查。发现失效松动应立即打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固定,防止轨撑脱落后掉落牵引点处碰触电务牵引杆形成卡阻。

(4) 加强各部联结零件的养护维修。发现松弛及失效的零件,及时紧固或更换,使其充分发挥各种扣件固定钢轨位置的作用,达到对无缝线路道岔的锁定同时,按规定的周期对各部零配件进行除锈涂油保养。

(5)确实做好道岔前后10 0 m线路的整体维修。要保持轨面平、方向顺,在着手防治道岔方向时,先做好线路前后方向,再进行道岔方向的整正(不但要保持道岔内方向顺直,而且要保持道岔与线路衔接顺直)整治道岔方向时,要按照“大弯拨、小弯改、硬弯整”的要求,拉不定长弦线先做好直股基本轨方向,拨好道岔位置。整治位于道岔群中间的道岔方向时,如果前后、左右串动的牵涉范围较大,应事先进行测量,全面布置好道岔群位置,再进行道岔的拨正。大机道岔维修时应严格控制线间距。

(6) 消除岔区焊缝不平顺。对焊缝平直度影响波纹高低和方向的,要采用仿形打磨机、角向磨光机等机械进行处理,也可结合道岔打磨车进行处理。对焊缝质量严重不达标的,应计划钢轨和材料,申请天窗进行重新焊接。同时进行钢轨焊接技术公关,提高钢轨焊接质量。

(7) 钢轨件肥边打磨。道岔轨件如尖轨作用边、非作用边,基本轨作用边,翼轨作用边、心轨作用边,长短心轨连接结合部的肥边应做到预防性打磨,否则容易引起尖轨、基本轨轧伤、掉块及形成假轨距;长短心轨连接结合部的肥边未及时打磨容易引起掉块,形成心轨伤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了维修成本支出。对(胶接)绝缘接头轨端肥边应及时处理,防止连电造成红光带,对胶接绝缘接头轨头中心作用边的凝固绝缘胶要及时清除,以免造成假轨距。

3.结语

道岔的晃车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甚至是由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相互叠加造成的,需要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整治道岔晃车建议工务、电务部门配合,利用天窗修进行整修。事先将道岔基本轨、尖轨、心轨爬行,基本轨内距超限、顶铁长度不适、方向、高低、水平、空吊板等情况全而调查,制定整改方案。封锁后,工务拉轨调缝,基本轨、尖轨、心轨爬行,改正轨距,消灭心轨咽喉、轮缘槽尺寸超限,校核顶铁长度,消除钢轨硬弯,拧紧螺栓,全而起道捣固,彻底消灭空吊板。最后进行电务配合调试道岔。通过工务、电务部门的联合整治,能够较好地解决岔区晃车的问题。如果能够配合道岔捣固车同时施工,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道岔零件较多、结构复杂,各部尺寸相互影响,造成道岔晃车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些问题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铁道部.铁路线路维修规则.北京:中国铁定出版社.2008

[2] 满迎彬.轨道不平顺引起的曲线晃车分析与整治[J].低温建筑技术,2013(4)

[3] 李成辉.轨道.成都: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道桥工程在软土地基中不均匀沉降问题探讨 下一篇:单轴双向深层水搅拌桩施工在黄骅港沿海软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