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简述

时间:2022-09-26 04:57:23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简述

摘要:钻孔灌注桩是桥梁桩基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在高速铁路桥梁施工中极为常见,其施工工艺已经常规化,但是施工中仍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成桩质量关系到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同时关系到施工成本控制。所以应对其施工有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 桩基 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 U443 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钻孔灌注桩是工程中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是,由于各工程的现场情况不相同,重视程度不同,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等主客观条件不一样,灌注桩施工的质量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现场经验,对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进行阐述。

1 钻孔灌注桩

灌注桩系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而定义的一种桩型。

2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3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

3.1护筒埋设

钻孔桩的定位关系到桩位和承台中心位置精确定位,所以钻孔桩的定位应严格按照 “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进行。桩位施工测量放样经自检合格,并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通过后,按照规定埋设护筒。一般采用钢护筒,护筒中心位置与桩中心位置重合,误差在20mm以内,护筒高出地面约20cm并开设泥浆口,护筒内径应大于桩径20cm左右。护筒底部埋至地下水位以下30cm,且护筒内泥浆面水位应高出自然水位2m以上,确保孔壁不坍塌,护筒外侧用粘土回填密实。

3.2泥浆护壁

为了确保钻孔质量、钻孔时选用使用效果较好的膨润土作为制备泥浆的材料。泥浆性能指标:相对密度ρ=1.05~1.20;含砂率≤4%;失水率≤25mL/30min;粘度:16~22s;胶体率≥96%。具体泥浆性能指标应根据现场地质并结合试桩情况进行确定。

3.3钻孔

应根据地质情况选用合适的钻机。冲击钻机主要适用于卵(漂)石土、岩层中钻孔;正循环回旋钻机适用于黏土,粉土,细、中、粗砂等各类土层;反循环回旋钻机适用于黏性土、砂性土、砂卵石和风化岩层,但卵石粒径不得超过钻杆内径的2/3,且含量不大于20%;旋挖钻机适用于砂性土、砂卵石和风化岩层。钻孔开始前应调整钻机钻杆至竖直,中心与桩位中心一致,偏差在容许范围内。应根据地层情况调整钻进速度,较软弱地层及砂性土等地层不得钻进过快,给泥浆护壁足够的作用时间,防止产生塌孔。

3.4清孔

清孔主要有抽渣法、吸泥法和换浆法。抽渣法适用于冲击、冲抓成孔的摩擦桩或不稳定地层,终孔后用抽渣筒清孔;吸泥法适用于岩层和密实不易坍塌的土层;换浆法适用于正循环钻机,换浆时间以排出泥浆的含砂率与换入泥浆的含砂率接近为宜。清孔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进行,清孔至设计标高报请监理工程进行终孔,第二次在下完钢筋笼和导管后进行,清孔后端承桩沉渣厚度不大于10cm,摩擦桩沉渣厚度不大于30cm,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3.5钢筋笼制作及吊放

钢筋笼采用场内集中制作运输至现场进行吊放的方法施工。钢筋笼分段制作完成后,悬挂吊装顺序牌,运输至现场后应及时经行吊放,如不能及时吊放,应置于平坦的地面上,地面沿钢筋笼长度方向每隔2m左右应放置垫木,钢筋笼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以免产生污染锈蚀。吊放时两节钢筋笼接头处钢筋应中心对齐,采用双面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规范规定,亦可采用机械套筒连接。

3.6导管安放

安放前导管应进行水密性试验,以确定各接头处不漏水,防止水下混凝土灌注时因接头漏水造成断桩。

3.7水下混凝土灌注

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整个钻孔桩施工中的关键。漏斗容量应满足首批灌注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0m的要求。混凝土的塌落度以18~22cm为宜。一经灌注,应连续进行,任何原因引起的中断浇筑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每小时浇筑高度宜不小于10m,每根桩浇筑时间应控制在8h内。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一般控制在2~4m,不得小于1m。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时,应放慢灌注速度,防止产生“浮笼”现象。浇筑标高应高于设计桩顶标高1.0m。

3.8桩身质量检查

施工承台前,应对桩身进行无损检测。对于长桩一般采用超声法检测,短桩一般采用小应变法检测。

4 结束语

钻孔桩作为现代最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在工民建、桥梁、铁路等施工中有着重要地位,一般也是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施工中我们应对各个环节严格把控,以保证成桩质量,为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成宇主编. 土力学(第二版).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100-128

[2]史佩栋等. 实用桩基工程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对建筑设计技术的探究 下一篇:电能计量装置中智能电能表的实践思路构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