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陶艺教育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

时间:2022-09-26 11:55:16

初探陶艺教育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

【内容摘要】在中职进行陶艺教育课程的尝试,是顺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需要,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意能力,从而达成与美术教育的目的相一致。让学生通过陶艺教育的学习来表现自己的情趣,展现自己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自我实现。

【关健词】中职课程 陶艺教育 创意能力 自我实现

中国是传统的陶瓷大国,离开中国也不可能构成世界现代陶艺的全貌。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最富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许多国家瓷器工艺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陶瓷工艺的影响。陶瓷也与茶叶、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在中职进行陶艺教育课程的尝试,是顺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需要,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从而达成与美术教育的目的相一致。让学生通过陶艺教育的学习来表现自己的情趣,展现自己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自我实现。

谈到陶艺,总有一种神秘而远古的气息震撼着我们。我国原始社会就开始了烧陶,在捏好的泥巴上绘图经高温烧成陶瓷成为艺术品。因此从小孩玩泥的天性开始,就已显示了陶艺的乐趣。陶艺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对中职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提高有着积极的潜在功能。“陶冶情操”正是陶艺的一种体现,而它独有的魅力不正是开展创新教育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吗?

捏泥与制陶是人类童年特有的手工文化,伴随着这种手工文化的发展而创造了生活器具和生活用品,这种看似简练的手工劳作方式,却是人类进程中的文明标志之一。所以,大凡文明国家的现代美育教育都离不开手工劳作的体验,因为儿童对材料的认识和形制的认识要超过图像和色彩,特别具有动手制作的天性,这种动手认知的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判断和审美判断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开发和思维模式的培育。特别是制陶更具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与道德教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引申为教育成材之涵义,故有“陶冶性情”、“陶冶情操”之说。的确,青少年应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和审美体验的培养,这样才能为以后他们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青少年时期对手工劳作体验的重要意义,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次在陶艺课中,通过对原始陶艺、民间陶艺和现代陶艺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创作的思维与灵感,特别是通过富有生活情趣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创作主题的设置,引导儿童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活动中,陶冶性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空间的想象力、形象的创造力等得到综合性的锻炼。

在陶艺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采集与整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等合作与独创相结合的学习体验,及对泥料粘合、色彩处理、焙烧温度、陶坯的保护等初步的认识与尝试活动,促进学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萌发科学技术的精神。同时在陶艺课中,通过对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区及同学之间作品的评价,对创作过程中的情节交流,成互相学习、互相关爱,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

陶瓷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陶艺教学活动在课堂中出现,陶艺教学是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的好场所,是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陶艺课堂中,学生还可以研究文学,探讨几何体,可以进入动物世界,可以与古人对话,可以奇思妙想,可以用陶泥捏成自己任意想捏的东西。一句话,学生可以用陶泥捏出自己整个的世界。教学证明,陶艺教学是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载体之一,它让学生捏出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他们尽情地体会着创造的乐趣,学习的快乐。

中职陶艺课是以陶土为制作材料,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塑造的工艺课,是一种体现美术教学新理念,给学生提供休闲创造的艺术教学活动。以艺术性、科学性、文化性、休闲性等融为一体并赋予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教学基础。因此陶艺课程的目标是:通过陶艺的学习欣赏,尝试陶艺的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塑造体验陶艺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了解人类文明的由来和发展,激发创造精神,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爱美,去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表现美,这一切都需要审美意识的支撑。我在开展陶艺教育教学中,发现通过创造陶艺形态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首先,是在欣赏陶瓷作品中,发展了学生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通过介绍一个个作品的含义、造型中,学生明白了“为什么美,美在哪里”。而泥塑的作品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来讲是特别适合的,当他们看了陶盘上的鱼形图案,体会到了什么是装饰美,红黑分明的色差,让学生体会了色彩搭配的巧妙,得到一种特定的感受。学生的强烈吸引力在于它具有的可塑性,具有魔术般的变化。这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一种“玩泥巴”的感觉。在陶艺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揉团、搓、捏、接等方法自由地改变形体,从而激发其探索陶土塑造新方法的浓厚兴趣。这样,眼、脑、手等三者方面的协调使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实践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钟声职业中专学校)

上一篇:浅析初中数学有效智慧课堂的构建 下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