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理论宣传的效果

时间:2022-09-26 11:34:48

报刊理论宣传的效果

报刊的理论宣传工作要收到好的效果,要求报刊理论工作者不仅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枝生花的妙笔,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理论的前沿,针对群众的思想特点,运用群众的语言,精心策划选题,灵活运用版面,使理论宣传既能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又生动活泼,既能释疑解惑、又可读可看,既能体现权威性、又讲求引导艺术,让干部群众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感情净化、思想升华。

报刊的理论宣传要注意好引导舆论。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正确的理论引导,能够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激励斗志,促进团结,推动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错误的引导,会混淆视听,涣散人心,瓦解斗志,妨碍事业发展,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说,报刊的理论工作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管形势怎样变化,都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把握好理论宣传的度,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模糊,不能动摇。

在现实社会中,有些新闻宣传单位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编辑记者的理论学习抓得不紧;有的年轻采编人员学习理论的兴趣不浓,对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体会不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理论不甚了解,对党的政策把握不准,对最新的理论成果知之不多。由于理论根基不实,功底不厚,他们虽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写出的理论文章仍没有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他们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或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感到无所适从,对社会现状缺乏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有的甚至良莠不分,出现了某些偏差和失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要克服这种现象,就需要我们的广大理论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丰富发展理论,形成扎实的理论功底。

报刊的理论宣传要注重释疑解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们的理论宣传才会感人、动人、迷人。理论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那么,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宣传上,要紧扣时代脉搏,倾听群众呼声,善于关注群众期望解决的现实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运用最新的理论成果进行诠释和解读,把道理说透,把理论宣传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细化软化为群众向往的人文关怀、人性关切、生命关爱和生活关注。

解疑释惑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就会无的放矢,就会无病,就会人云亦云,跟着人家的后面跑。这样你的理论文章就没意思了,也没人看了,理论宣传和读者需求就会形成两张皮。那么针对性来自哪里?针对性来自实际。今天的社会经济变革与社会变迁正在使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面临一场新的考验,新事物层出不穷,新现象目不暇接,要摸清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从理论上给予及时而权威的解答和指导。在具体工作中,报刊的理论编辑要和广大通讯员建立密切的联系。一般说来,通讯员是各条战线、各个单位的工作骨干,他们生活在群众之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最能反映群众的情绪和思想脉搏,和他们的紧密联系,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就耳目多了,嗅觉灵了,消息来得快了,文章也有活力了。要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群众的来信、来访是社会舆情的反映,它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群众的情绪,听到群众的呼声,可以说,它是一种经常性、大量、真实的民意测验,列宁称这种来自群众的信件是社会政治气候的晴雨表。只有这样,报刊的理论文章才能迅速、积极、准确地反映发展着的、色彩纷呈的世界,给予广大读者的不仅仅是新鲜的东西,还有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明智的规劝。

报刊的理论宣传要善用引导艺术。理论文章要力戒长、大、空、浅和形式上的单调、粗糙、呆板。报刊的理论工作者要始终明白一点,理论宣传的权威性不等于硬邦邦,指导性也不是板面孔,生搬硬套、空洞说教、大道理吓人、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只会脱离群众,只能断送报纸的理论宣传功能。针对这个问题,列宁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对人民不要故作高深,要通俗易懂。”也曾在对出版界的谈话中指出:“报上的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是对的,‘软些,再软些’要考虑一下,不要太硬,太硬了人家不爱看,可以把软和硬两个东西统一起来。文章写得通俗、亲切,由小讲大,由近到远,引人入胜,这就很好。”

理论文章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和简练。有些理论工作者喜欢搞一些生涩的东西,外行看了不懂,内行看又不深,这是很犯忌的。多年来,有些报刊的理论宣传内容空泛和形式陈旧,即各部门工作总结之类的文章多,解读有关社会热点难点的文章少;空话套话大话多,联系实际朴实生动的语言少;重复图解文件条文多,新观点新角度、真知灼见的理论观点少;高高在上的说教多,平等待人循循善诱的少。结果是造成“作者自写自看、编辑不得不看、读者基本不看”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在具体的理论宣传过程中,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和简练。准确,就是语言要切合被表现的对象,从逻辑学的角度说,应该是概念明确,判断确切,推理符合逻辑,做到无懈可击,把高深的道理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易于接受。鲜明,就是态度分明,不含含糊糊、吞吞吐吐。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工具,在理论宣传上必须有鲜明的立场和态度。坚持真理,旗帜鲜明。生动,就是具体形象,富于感染力,使自己的理论文章既要深入浅出,又不流于庸俗浅薄;既生动活泼,又不损害理论的科学性,把抽象、严谨、厚重的学术概念转换成形象、生动、活泼的具体词汇来表达,“写起来如行云流水,读起来似江河放舟”。简练,就是用最经济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不说废话,不舞文弄墨而以词害意。当然,简练并不等于短,更不能简单地说理论文章越短越好,而是要“量体裁衣”,该长则长,该短则短,尽量用短小的篇幅论述丰富的内容,尽量写得精粹、简练。这样,理论宣传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才能吸引读者去看,使读者在轻松中捕捉知识,在愉快中解读学问,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先进理论的熏陶,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效。

(作者单位:《党的生活》杂志社)

编校:杨彩霞

上一篇:从审美需要的角度看媒介发展的规律 下一篇:同中求异 异中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