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时间:2022-09-26 10:59:06

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64-01

中职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向社会提供具有专业技术的职业人才。所以,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机电一体化作为中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操作技能的维修电工和编程控制师,既需要有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以应用和扩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支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改革目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应用型的跨学科的技术,这就首先需要教学过程必须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学生掌握具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其次,将未来工作内容和现今的学习内容结合,主要是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内容应为今后工作的实际服务,以更好地增加课程实用性。所以,针对社会的新要求,我们提出了以下具体的改革方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崇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和专业实践教学紧密相结合,充分合理地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专业实践教学中,有效整合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以“行动研究”为主,在专业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提高,丰富实践经验,形成初步的理论成果。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专业实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二、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的创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首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注重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具有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于一身的特点,能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的教学,如果用语言讲清楚电动机是如何转动起来的,非常困难,学生不易明白。如果把其原理制成课件来说明,学生既有兴趣,也容易理解了。又如,在讲授《液压转动系统》一课时,教师可放弃以前那种在黑板上画图说明的方法,借助PPT、视频等形式,将整个转动系统的组成元件及工作原理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情境中融合视觉和听觉积极参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

其次,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加快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专业技能的培养的教学模式转变。对课堂教学重新定位,确立起以向社会提供更多的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战略。注重将具体的社会需求和未来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引进到课堂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培养,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深刻的体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第三,要将虚拟教学和实际教学相结合。通过打造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强化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充分加强自身对专业技能的了解,合理地利用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来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树立中职学校师生的良好形象。

三、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双重发展,就需要对老师进行具体的划分,也应该划分出具体的理论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将老师的自身优势发挥出来,还可以提高老师上课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将老师队伍进行优化和整合,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真正的对理论和技能进行良好把握并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可以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以及《电工技能》和《电子技能》有效地整合成《电工技能与培训》和《电子技能与培训》两门课程,这样不仅可以把理论和实践进行整合,也有效地提高了老师教学了解的效率。同时也给学生减轻了不必要的理论负担。

总之,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发展的课题,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加强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以适应社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上一篇:建筑机电设备有效节能的管理对策 下一篇:小污门前见大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