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井下作业的安全研究建筑研究

时间:2022-09-26 10:34:40

非煤矿山井下作业的安全研究建筑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非煤矿山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严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文章针对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了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提出了管理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非煤矿山;井下作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安全生产状况是生产力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职工伤亡事故往往要经过逐步增加,发展到高峰,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然后逐步下降的过程。目前,我国部分沿海地区的职工伤亡事故已经出现逐步下降的良好趋势,其成效来之不易。其经验和做法,是经历伤亡事故频发,矿业秩序混乱之后的正确选择。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对于目前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应认真总结、借鉴沿海地区的经验,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和措施,少走弯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一、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形势

1、事故情况

目前,我国非煤矿山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严峻,主要表现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事故大多发生在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事故集中发生在有色金属、非金属矿山行业;事故多发地区比较集中,主要在广西、浙江、云南、广东、辽宁、河南6个省区。

2、事故原因分析

大量的中小型非煤矿山企业无证开采、非法经营,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根本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有些企业尤其是私营、个体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投人,加之大量矿山从业人员未经过上岗前的安全培训,冒险蛮干;安全生产法规建设跟不上新形势发展需要,现有安全法规对大量涌现的非公有制企业显得软弱无力。

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依法设立的非煤矿山企业应具备下列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按照批准的设计施工并验收合格;矿山地面及井下供配电系统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爆破器材管理符合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规定,储存仓库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并有严格的保管、发放、领用、清退登记制度;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器材、保护用品和安全检测仪器符合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矿山提升运输设备、装置及设施符合有关规定;矿山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包括地质图,矿山总布置图,矿井井上、井下对照图,矿井、巷道、采场布置图,通风系统图,防排水系统图,避灾线路图。

具备适应安全工作需要的管理机构和胜任工作的安全管理人员,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按规定发给职工劳动保护用品,职工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和使用安全工具;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其中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矿山有合理的地面、井下防水排水系统,有防止地表水泻人井下和露天采场的措施;有独立的通风系统,风量、风质和风速满足井下作业场所的需要;露天矿山的阶段高度、平台宽度和边坡角满足作业安全和边坡稳定的需要。

每个矿井至少有两个独立的能行人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每个生产水平和各采区至少有两个能行人的安全出口,并与直达地面的出口相通;矿山井巷布置留有足够保障井上和井下安全的矿柱和岩柱;井巷支护和采场顶板管理能保证作业安全,穿过断层破碎带的主要巷道有可靠的支护措施。

三、非煤矿山安全管理

矿山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逐步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建设工作的同时,必须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建立、健全安全卫生机构和通风防尘专业队伍或专职安全人员,并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安全资质条件。矿长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和考核,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矿山事故的能力。安全工作人员和通风、防尘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矿山实际工作经验。

安全教育。应对职工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安全法规知识,进行技术和业务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要害岗位、重要设备和设施的作业人员,都必须经过专门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或执照后,方准上岗。人员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和规划。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在编制年度生产建设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同时,必须编制安全、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和规划,并按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该费用必须全部用于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不得挪作他用。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及岗位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值班制和交接班制。应建立、健全安全活动日制度,认真执行安全大检查制度。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对其所属矿山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矿每季至少检查一次,坑口(车间)每月至少检查一次。检查时,应有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参加。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和尘毒危害问题,应责成有关部门限期解决。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必须按规定向职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职工必须按规定穿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与用具。

事故抢救及处理。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和药物;每年应对职工进行自救互救训练。发生伤亡或其他重大事故时,矿长或其人必须立即到现场指挥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对伤亡事故,必须按规定如实上报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调查分析.查清事故原因,并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井下防火、防爆,有自然发火可能性的矿井,其主要运输巷道是否布置在岩层或者不易自然发火的矿层内,是否采用了预防性灌浆或者其他有效的预防自然发火的措施;矿井是否有防灭火设施和器材,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消防的规定;有矿尘爆炸可能性的矿井,是否采用了防爆电器设备,是否采取了防尘和隔爆措施。

提升运输设备、装置及设施,钢丝绳、连接装置、提升容器以及保险链是否有足够的安全系数;提升容器与井壁、罐道梁之问及2个提升容器之问是否有足够的问隙;提升绞车和提升容器是否有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电机车、架线、轨道的选型是否能满足安全的要求;运送人员的机械设备是否有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提升运输设备是否有灵敏可靠的信号装置;钢丝绳、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定期检查、更换。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矿山全员安全意识、规程意识和法律意识。所谓全员意识,就是从矿长、坑长、班组长到安全技术人员;从党委、党支部到党小组;从人事、教育、技术、劳资、基建、财务、卫生到行政各部门;从工会和团组织的各级领导直到每一个工人都应具有安全意识,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安全必须规程化,安全管理必须制度化,矿山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最近颁布的“安全生产法”。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程的约束性和安全意识到主动性做好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井下采场和巷道地压的日常管理,尤其是回采期问的地压管理。要坚持合理的开采顺序,自始至终要做到自上而下,自上盘而下盘,自一翼向另一翼的开采顺序。在矿石、围岩破碎不稳固的情况下,可以按“三强”的原则组织生产,提高回采强度。因为在大的地压来临之前,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问,用“三强”的办法,把采场的切割、落矿和出矿工作抢在这段时问内完成,就可以避免大的地压威胁,避免或减少采场的坍塌等事故的发生。所谓“三强”,即强掘、强采和强出,是指集中力量,强化一个采场或一个分问的掘进、落矿和出矿工作,达到快

结束语

针对当前非煤矿山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趋于严峻的问题,要以党的十会议重要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立足防范,依法整治,强化监管,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王启明,鲍爱华.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现状与技术发展[J].采矿技术,2012,(2).

[2]唐敏康,叶青,吴飞,钟志宏.论非煤矿山的井下安全整治[J].金属矿山,2003,(9).

上一篇:钢结构施工中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高层建筑地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