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所需要的几个条件

时间:2022-09-26 10:30:51

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所需要的几个条件

【摘 要】我们经常“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但是如何做到呢?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摈弃“满堂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打造新的高效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

【关键词】数学课堂;高效

一、认真备课是前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如果备课不认真,考虑不周密,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有些教师为了弥补课内损失,加班补课、多留作业,同时又使教师更没时间备课,以致课堂教学效率更低。这样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工作辛辛苦苦,但教学质量又理想。因此,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即使是有经验的教师,也要坚持认真备课。

备课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通常先从整体入手,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加以通盘考虑和安排,拟定学期计划;然后是进一步作好每堂课的教学准备,写出课时计划。这一工作过程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拟定授课计划,以及准备教具等。要把一堂课上好,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除了对教材教法的把握外,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把握。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另外我们备课时要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课堂走神的现象常有发生,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一是自身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心态趋向平和,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上课的激情也在慢慢的消退,上课似乎逐渐成为一项程序化的内容,没有师生的互动与学生的生成,最终还是成了一节“死”课。

二、提前预习是法宝

正如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重要任务,预习就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良好开端。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知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所以,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课题计划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1)动手翻。我们可以针对新的学习内容,有计划的翻以前学过的课本,复习和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初步了解新旧知识的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的铺垫。比如说老师要教“小数乘法”,在讲课前一定要回想整数乘法的法则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如果回忆不起来,就要找来旧课本复习。

(2)动手划。我们在预习新课时,对新课中的重要的“法则、概念、原理、定律”以及不不懂的地方作一些标志,比如“ ̄ ̄ ̄”“??”等。

(3)动手做。预习时我们勤动手,对书上的实物、直观图、线段图、模型等要动手做一做,动手画一画,从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4)动脑想。我们在预习时要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我们要能针对新知识,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并积极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

(5)动笔练。即要求我们能针对新知识,自己从课后的习题中选择一些和书上例题同等难度的或类似的习题来练一练(如书上的做一做),可是低于书上难度的基本题,甚至有的预习的好的同学可以自己编题进行练习。

预习是提高我们听课效益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我们从小掌握这一种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将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这种有效的预习方法将伴随我们一生。

三、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

有句话说得好:“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的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课堂。课堂上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回避任何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回顾我们的课堂,也许回答问题的更多的是中上层学生,所以中上层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而我们的差生相反的就变得无所事事,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教师如果不推他也就不走了。课后,教师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差生。教师越逼得紧,学生越不想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更高效,教师应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承认其基础的差异,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肯定中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四、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

练习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曾经出现这样的假象,上完课后感觉课上得挺顺利,课堂气氛也空前的好,学生也能配合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不错。结果大出所料,家庭作业质量极其差。归根结底在于课堂上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环节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更应该承认学生基础的差别,因材施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数学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

新课程改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课堂就充满了生命力;把班级还给了学生,班级就充满了成长气息;什么时候学生的激情和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什么时候就有了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辉.《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2]张家伟.《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上一篇:在英语课堂中实践人文精神教育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材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