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22-08-08 04:35:39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在现实中,很多老师认为德育只是班主任的工作,与其他科任老师无关。其实,每一位科任教师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和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形成优秀的品质,让他们用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去接受美的事物,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休戚相关、无处不在的。为了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深入发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英语知识的传授中。

在学习四年级Module 1时,我让学生绘制不同国家的国旗,并让他们解释五星红旗的含义,介绍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史,告诫他们不能忘记过去。同时,又结合政治动态,让学生知道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此时所有的学生被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所震撼而饱含热情地喊出:We are Chinese. We love China.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接触到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这些材料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教师通过引导,反对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用小组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在教学中要教给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学生努力自己找答案,攻克难关。

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在为回答老师问题而犹豫时,我们可以用“Never mind.”、“Be brave!”、“ You can.”、“Try again.”等来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在教师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三、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

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课堂用语应讲究文明礼貌,在叫学生回答时或坐下时,常用“Please”,请学生帮忙时用“Excuse me”,学生帮了你或回答时,不忘对他说“Thank you”.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orry”等。教师这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再如: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对自身和社会、国家未来发展的意义;教师应满怀豪情地教学“China”和“Chinese”,“We love our motherland.”等词汇或句型;在学习职业词类时,教师应关注“farmer”、“ worker”等词汇的落实,注意采取课堂机智让学生喜爱应用这些不受人“欢迎”的职业词汇。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具备文化意识的同时,学会分析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客观公正地看世界,定准自己未来的人生奋斗目标。

四、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做到德育渗透经常化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道德行为要经过反复实践,养成习惯,才能成为稳定的道德品质。在英语教学中,及时的巩固和评价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够促使他们更快更好地培养良好品质。例如:在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的职业后,利用复习课的机会我问了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他们说出了8种职业外的更多的职业,如:船长、水手、宇航员和导演等,对于没学过的新词,我都教给他们正确的英文说法,他们都很自觉的跟着我大声重复新词。真没想到学生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抱负是如此的大。我追问了一句:“Why?”他们的思维则愈发活跃起来,口语表达愈发流畅:我想成为一名医生,治好病人的病,让他们不再痛苦;我想当宇航员因为我可以乘坐宇宙飞船,去太空和外星人做朋友等。我趁热打铁:“如果你们学习不努力,上课不专心,没有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你们的理想能实现吗?”他们认识到学不好文化,空有远大的理想也是不能实现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使德育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立志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上一篇:中考物理实验题复习策略 下一篇:新课改下的新教法——愉快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