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议题并非口子越小越好

时间:2022-09-26 10:29:52

监督议题是地方各级人大监督的“路线图”和总纲目。议题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人大监督的方向和重点,更决定人大监督的实际效果。所以说,选择确定好监督议题,是地方各级人大履职行权的基础和抓手,而且是提升监督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证。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人大在选择确定年度监督议题的问题上,思想认识不统一,原则把握上有偏差。有的片面认为,基层人大要依法履行好监督职能,监督议题不能太大,口子一定要小;有的贪大求多、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选择的议题不是涉及面较窄、影响不大,就是偏离主线、没有重点,实施监督效果不佳;甚至一些地方人大是自编自演、主体错位,绕开“一府两院”监督对象,直接到基层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盲目进行监督,造成监督“错位”“越位”,不见成效,影响人大的监督效能。

县区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治等多个领域,面宽事多,范围较广,既不能面面俱到,贪大求多;更不能只盯一点,不顾其他,而应坚持“抓大事、议大题、少而精、重实效”的原则,把人大工作放在区域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大局中去谋划,突出工作重点,找准工作切入点,把党委要求做、法律规定做、人民群众希望做的工作作为履职行权的重点,适时把党委决策的、政府推进的、法律规定的、社会关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及时纳入人大监督的范畴,严格筛选内容,科学确定数量,合理安排部署,才能把人大应有的监督职能发挥好。

如果一味地强调监督议题越具体、越小越好,或只重视对公、检、法、司机关法律监督,忽视对政府专项工作监督,不审议决定重大事项,找不准法律切入点和工作结合点,监督的内容不是区域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社会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但不利于常委会集中精力抓大事、议大事,而且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重点不突出,效果较差,费力不讨好。这样的结果,势必会削弱人大职能定位,造成人大工作偏离方向,权力机关的地位下降,给监督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人大常委会)

上一篇:向着西部风向标的目标前进 下一篇:9个哈密瓜品种叶片解剖结构及其抗旱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