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苹果供应商的隐忧

时间:2022-09-26 10:29:29

一家苹果供应商的隐忧

对单一客户的过度依赖,使莱宝高科收获了股市的荣光,但也成为其最大的软肋。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宝高科”)2011年8月中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2亿元,同比增长33.06%;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6亿元,同比大增70.64%,基本每股收益为0.4435元。如此数据,煞是喜人。

但中报的接下来一个交易日,莱宝高科开盘就遭大单砸盘,迅速封死跌停板,此后接连下探,由此跌回到2010年10月井喷行情的起点。

这家一度备受价值投资者宠爱的著名显示屏生产企业,为何靓丽的中报却换来机构投资者的逃逸?

苹果的宠儿

莱宝高科的前身是深圳莱宝真空技术公司,1992年7月成立,百分之百地持续专注于液晶显示(LCD)的上游,即显示材料,主导产品为ITO导电玻璃和中小尺寸彩色滤光片(CF)。2006年,莱宝高科完成了股份制改革,2007年1月12日,登陆深交所中小板。

莱宝高科股价在2008年底进入历史底部,其后的两年时间则进入上升通道。2010年10月更呈井喷态势,股价最高时较低点上涨15倍。它受到市场热捧,主要源于与著名的苹果公司的“非常关系”。

在苹果供应链上,供应商基本处于保密状态。但宸鸿科技(TPK)公司在2010年末的上市,让莱宝高科浮出水面。它正是苹果触摸屏的上游供应商。

目前苹果iPhone和iPad的触摸屏模组主要由台湾的胜华和TPK生产,TPK为苹果核心供应商,是全球第一大电容式触摸屏供应商。莱宝高科的产品正是通过TPK进入苹果的供应链,应用于iPhone手机。

有数据显示,2009年,在中小尺寸电容式触摸屏领域。TPK供应了40%的iPhone电容式触摸屏;在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领域,TPK供应了55%的iPad电容式触摸屏。

目前,TPK约有80%的小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向莱宝高科采购。这意味着,在已经销售的iPhone中,约有32%使用的是莱宝高科生产的小尺寸电容式触摸屏。

由于是唯一可确定身份的跻身于苹果供应链体系的A股上市公司,莱宝高科因此被捧为“苹果第一概念受益股”,其股价也因此在2009年及2010年受到机构追捧。

莱宝高科2010年报也大致反映了其受益于苹果产品的全球热销。年报显示,当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1.46亿元,同比增长80.17%,实现净利润约4.51亿元,同比增长155.35%。业绩增长的主力,就是中小尺寸电容式触摸屏成功实现量产。

除了优势的中小尺寸的触摸屏外,莱宝高科还在2010年加大了中大尺寸触摸屏的投产力度,以迎合全球市场对于平板电脑的旺盛需求。

2010年10月,它宣布拟投入2.51亿元,追加对10英寸中大尺寸电容触摸屏项目投资。这是不到4个月时间里,莱宝高科宣布的第二桩同类投资,将年产能从早前规划的400万片,大幅提升至8007Y片。完全达产后,一年内将提供8亿元收入、3.2亿元净利润,几乎将“再造一个莱宝高科”。

前景看起来一片光明,但令人不解的是,自2009年开始,莱宝高科出现了高管减持潮。首先是公司前任董事长王亚俊在2010年辞职时,突击减持99.6万股,套现2064万元。在这一效应下,莱宝高科另8名高管及前高管也纷纷赶在2009年底前完成25%的“减持任务”。总经理李绍宗2009年12月14日一次性减持50.70万股,套现1036万元。

2010年4月26日开始,上述高管又开始了新一轮减持。尤其是5月14日,莱宝高科实施10转3派2的年度分红方案,股价逆势走出一波行情,几名高管又再次出手。有研究机构统计,自2009年以来,公司共有15名现任高管及高管家属参与减持,总共减持545万股,套现1.43亿元。

如此密集的减持不由得让投资者心生疑惑。究竟是对公司的未来前景看空,还是充满期待?

成败皆苹果

TPK成就了莱宝高科,但这也是投资者对莱宝高科的最大隐忧。

2011年5月,TPK收购台湾达虹科技19.9%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完成了向产业链上游的整合。据此,TPK和莱宝高科的关系,由单纯的客户关系变为客户加竞争对手的关系。

莱宝高科的业绩对TPK的依赖则相当大。报告显示,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比例在2009年为48.94%。到2010年,急升至76.33%。2011年半年报中则进一步上升至83.96%。对TPK的销售收入,去年最高峰时占了莱宝高科收入的40%强,今年更是上升到了52%。

因TPK而跻身苹果供应商,但目前这项优势却极有可能成为劣势。

TPK早在2010年年报中就表明,此后的发展重心是产业链垂直整合。今年5月收购达虹,正是其产业链整合的第一步。

TPK会抛弃莱宝高科吗?

现阶段来看,暂时不会。达虹与莱宝高科生产同类产品,但达虹主要以中大屏触摸组为主,同时受限于现有产能。短时期内,TPK不会减少莱宝高科的订单。但应该注意,TPK因此获得了采购议价权。同时,由于竞争对手胜华的压力,有券商人士认为,预计下半年TPK会降低采购价格,导致莱宝高科的毛利率继续下滑。

对此,莱宝高科亦有清醒认识,其半年报中称:“部分客户业务向上游产业链延伸整合,并可能释放较大产能,有可能造成公司销售的阶段性波动。”

列单一客户的依赖度过高,尚不是莱宝高科遭遇的唯一问题。

莱宝高科面临的第二大问题,是由于触摸屏行业的门槛不高,新进入者日益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据悉,整条触摸屏产业链可大致分为原材料、触摸屏传感器和触摸屏模组三大块。原材料主要是玻璃基板、ITO靶材、PET基材,美、日、韩三国均可生产玻璃基板,但靶材和基材基本由日本厂商垄断。

莱宝高科位于触摸屏传感器环节,TPK则主要生产下游的模组。触摸屏传感器这一制造环节,并无特别核心的技术,对厂家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工艺上,区别在于大家做出来的产品透光性、敏感性、良品率等指标,有高低之分。

这就不难解释,近一年来,为什么国内公司先后上马触摸屏项目。除莱宝高科、长信科技、欧菲光等业内公司相继扩产外,超声电子、南玻A、华东科技等也先后涌进。中国台湾也有同样趋势。并且台厂在产品性能、工艺上更有优势。

除此之外,触摸屏传感器在产业链中地位尴尬,对上下游议价能力偏弱。上游原材料方面,全球八成ITO靶材由日本企业垄断,日本地震后涨声一片。往下游看,话语权还掌握在终端品牌厂手中。

目前终端的竞争格局是:苹果以外的厂商,要从苹果手中抢市场。苹果为应对Andriod手机兴盛,也要积极保证市场份额。各家都有压缩成本的动力。本月,我国台湾地区已传来消息,终端品牌客户已通令供应链厂商,要求触摸屏价格在明年至少要砍掉两到三成。

除了终端挤压,TPK自身也有削减莱宝高科盈利空间的意愿。莱宝高科的毛利率维持在50%以上高位,TPK的这项指标却远远不及,因此有动力介人产业链这一环节。

第三大利空因素,是莱宝高科在多元化、产业链延伸、新产品推出等方面的努力仍未见起色。

公司尝试了多元化,但诺基亚、索爱等智能手机厂商的订单并没有放量,都还处于被苹果“打蒙”的状态。现在能对苹果做出反应的只有三星和HTC。莱宝高科期盼其他新客户的订单增长起来,但从目前形势来看,并不容易。

它在产业链延伸上做了一些努力,比如与下游的模组厂商进行合作,甚至尝试自己做后段工艺模组,但未见起色。种种原因导致莱宝高科对单一客户依赖性过重。

莱宝高科证券事务代表王行村在8月初就机构砸盘一事接受采访时称,客户集中度高是市场因素造成的。那么,沾了苹果概念的这家供应商,又该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呢?这既是本案例的可鉴之处,也是下一步的看点。

上一篇:古道角逐(上) 下一篇:谁为经济调整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