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韩国娱乐节目《情书》等

时间:2022-09-26 09:26:32

解构韩国娱乐节目《情书》等

大型综艺节目《情书》是韩国SBS电视台每周六4:50-6:50播出的《实际状况!星期六》中的一个板块。该节目聚集众多韩国当红男女明星,通过聊天、舞蹈、游戏等各种方法选出现场最有魅力的一对男女,作为当期最佳情侣。《情书》的单位不是集,而是季,每季内容形式都有很大变动。不过总的来说就是在主持人的指挥下,男嘉宾、女嘉宾各自展示自己的魅力,通过跳舞、游戏等方式,最后赢得对方的芳心,成为COUPLE。总体思路有点相当于湖南卫视早期的《玫瑰之约》,但具体的形式和参与人员有很大的不同。节目的宗旨是让大家过一个愉快的周末,而通过开播以来韩国电视观众的反应和现在正热衷于看这个娱乐节目的中国观众的反馈可以发现,该节目内容健康、轻松、搞笑,大部分的观众确实感到心情愉悦,能在忙碌的工作后放松心情。

《情书》节目的主角都是演艺界的明星,舞蹈和游戏组成整个娱乐节目的内容。为什么在我们认为明星娱乐时代己经过去,平民娱乐、超女之类的平民选秀节目才是主流的今天,这些纯粹的“明星・游戏”节目类型能掀起新一轮的收视高潮呢?这里以《情书》为例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分析能使国内的一些娱乐节目得到些许启发。

栏目设置创新化

1 节目形式

《情书》虽属周播节目,但与国内的娱乐节日形式不同的是它的单位是“季”、“代”。每批选手参加录制节目算“一代”,每“代”分上下集,每集一个小时,一周播一集。到目前为止,《情书》共播出了三季。

第一季由一个女嘉宾和八个男嘉宾对阵,通过男嘉宾的个人才艺秀,由女嘉宾选出当期的“完美男士”。第二季节目,参加的嘉宾从七(八)个男嘉宾和七(八)个女嘉宾共同游戏配对,由“八男抢一女”变为“一对一配对”。第三季的《情书》由6个女嘉宾・10个男嘉宾参加。通过女嘉宾投票将男嘉宾分为国王和炸弹两组,做各种游戏后嘉宾进行配对。

每一季的节目形式、游戏类型、地点、舞美都不一样。有时还会走出摄影棚,到泰国普吉岛和巴厘岛这些非常美丽的外景拍摄。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观众长期看同一形式节目所产生的“审美疲劳”,甚至还会使观众产生“期待”心理,期待下一季有更有趣的游戏。更漂亮的节目外景……总之,在节目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观众的胃口已经被吊起来了。主动感兴趣要比被动的接受节目的忠诚度要高的多,收视率也就会稳定上升。

2 参与的明星

在节目中,参与的明星都能拿出自己的低姿态,不怕被“恶搞”,也一般不避讳自己的缺点。因而我们看到的都是不完美的明星,都是有这样那样有缺陷的、在游戏中争强好胜的、赌气的、伤心的,很笨拙地输掉的,被大家一哄而笑的明星形象。游戏扯掉了明星身上光环的面纱,露出他们更率真更可爱的一面,而这一面正是他们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真性情。这才是观众需要的明星形象,这样的人才是真实的人,和观众完全没有距离的人。同时参与节目也是明星提高人气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因而他们也乐于上这样的节目。

3 游戏设置

“旧酒新瓶”:一些传统的游戏,比如我们看起来比较幼稚的“斗鸡”、“做动作猜句子”等等,但是因为有了新的游戏成员和新的惩罚方式。就会显得“新颖”,观众也饶有兴趣。也有新的游戏:爱情背背看,击鼓回答问题等。还有很多竞技类的游戏,跳高跳远蹦极,非常健康。按照游戏规则安排节目进程,让嘉宾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节目中来,充分调动参与者以及观看者的积极性,这是节目获得吸引力的又一大法宝。

主持人的人性化

参与《情书》节目的所有嘉宾都是韩国的演艺界明星,有当红的歌手、知名的演员,也有正在做宣传的新人。一方面有这么多明星的到场对观众是一种强吸引力,但另一方面主持人如何有效地驾驭、参与整个节目也非常重要。

《情书》主持人姜虎东虽然长得不帅,但是多才多艺,特别有灵性,懂得适时地调动气氛,人缘也不错,因而主持娱乐节目有很大的优势。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他经常妙语连珠,幽默夸张搞笑,在出现冷场的时候,能很快地调动参与者的情绪,深受韩国观众的喜爱。是SBS的王牌主持之一。

但在国内的明星娱乐节目中,明星俨然成为主体,一切都围着明星转,主持人按照明星的喜好说话,按照明星的特长安排节目内容。主持人被放在了一个被动的“尴尬”地位,成为了节目的附属而不是节目的主导,这就失去主持人应有的意义。而在《情书》中,主持人的本身也是明星,和其他明星之间的关系平等,合作起来也较为随意自如。所以通过节目可以发现,主持人和嘉宾融为一体,他们按照朋友的方式做游戏,有时候还站在观众的角度,提出一些观众关心的问题,故意让某些嘉宾出丑。同时,主持人也参与到节目的各个环节,和嘉宾一起跳舞、游戏、比赛,表现往往比明星更具有吸引力,这也真正地体现出了他们在节目中的主导地位。

从而,可以看出主持人能否利用自己的实力将节目整体自然随和地串联起来,是节目能不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后期处理的娱乐化

《情书》采用的是录播形式,因而在后期处理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情书》在后期处理上创造了很多让观众开心的成分。

比如字幕解说,当嘉宾脸上出现复杂表情的时候,屏幕会不失时机地根据具体的环境打上“尴尬、紧张、害羞、恐惧”等词语。一方面这些词语能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节目的内容,另一方面这些词语配上背景音乐和嘉宾的表情能产生很大的戏剧效果,让观众在不经意间会心一笑。

在后期过程中还进行了动画形象处理。比如游戏是渡河取椰子的话,嘉宾和主持人之间的软垫在后期上就“变成”了波光粼粼的小河,主持人就“变成”了守护椰子的黑猩猩,非常形象逼真。

在慢镜头及回放镜头上,《情书》也很有一套。在出现搞笑场面或是比赛时出现比较精彩的动作时,多方位机位就会提供各个角度的镜头进行紧凑地回放,这样使观众更加清晰多角度地看到这些精彩的场面。有时一些镜头是观众自身很难关注到的,通过后期处理把这些细节放大给观众,帮助现场观众找到节目的精华。同时紧凑的回放又使节目充满节奏感,不拖沓。通过这些处理,观众更加形象地体会出游戏中的花絮和参与嘉宾的个性。这也正是节目受欢迎的一个方面。

很多国内的娱乐节目也是录播,但对后期的细节处理不注意。当我们看正式播出的节目时,一切都完美无缺,没有任何不顺畅的环节。可是《情书》却故意将这些笑场的、错误的地方用很形象的后期处理呈现给观众,把一个真实的节目留给观众。用传播学里关于“两面说”理论来解释,就是如果只把好的方面给观众,反而使观众失去信任感。观众需要的不是完美无缺的节目,而是

真实的、能够娱乐身心的娱乐节目。因为人无完人,适当的出现笑场,错误更能拉近观众与节目的距离。

国际新闻编译的国际传播思考

杨 东

国际新闻和国际新闻编译定义界说

什么是国际新闻?可能有人会认为“国际新闻就是来自外国的新闻”或“国际新闻就是国际间的新闻流动”,但这些解释并没有对国际新闻的性质、任务、对象等做出清晰的概括和总结。国际新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人们对国际新闻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把“外国新闻”当作是“国际新闻”。这是一种“世界新闻论”,就是把国际新闻等同与世界新闻,认为本国以外的新闻都是国际新闻。

其二,把“对外新闻传播”当作是“国际新闻”。就是把国际新闻传播完全等同于对外新闻传播,即通过别国语言传播出去的新闻就是国际新闻。

其三,把全球性新闻事件当作国际新闻报道。认为国际新闻就是国际上的新闻流通,新华社记者在国外采集然后又提供给国外媒体的新闻就属于这一类。

本文认为,以上三种观点虽然有很大的分歧,但都体现出国际新闻的一个共性,那就是“跨国界”的新闻传播,是国际新闻的三种外在表现形式。即世界新闻型,对外传播性和国际传播型。对外新闻就是“出口型”,来自外国的世界新闻就是“进口型”,而来自国外又向国外的新闻就是“进出口混合型”。因而笔者认为,国际新闻应是对国际事件、国际问题、涉及中外关系的事实的报道,是被及时、公开传播的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有关国家之间事实的信息。

新闻编译是新闻翻译的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主要方法,被通讯社、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采用,如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参考消息》以及《上海译报》等。新华社高级编辑刘其中对新闻编译的定义是:新闻编译是通过翻译和编辑的手段,将以原语语言写成的新闻进行翻译、加工、综合,使之成为用译语语言表达出来的新闻的翻译方法。与原来的新闻相比,经编译而成的新闻更便于进行二次传播,也更适合于译语语言读者的阅读。鉴于国内新闻从业人员所编译的国际新闻大多是国外媒体的外语新闻,并且主要提供给国内读者和观众,本文把国际新闻编译定义为:通过选择、翻译,编辑的过程把国外媒体用外语报道的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加工成能够为国内受众服务的新闻报道的实践行为。

国际新闻编译的特点

之所以需要编译国际新闻,原因有二。首先,有些具有二次传播价值的新闻需要翻译,但对“本媒体”来说原语语言新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因而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删减和编辑。其次,新闻媒体的版面、节目时间、制作过程等都十分有限,为了在有限的版面和播出时间内传播更多的新闻信息,新闻编译就成了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法。

国际新闻编译有其自身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时效性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通讯设备的运用,新闻定义已经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变为“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所以国际新闻的选材和翻译都得迅速及时,否则读者和观众就不能够及时了解到事件的最新进展。因而新闻编译是一项紧张而繁重的工作。

其二,责任重大。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新闻编译工作的责任最为重大。如果编译出错误,而校对、编辑和发稿人都没有发现而被国内外新闻媒体所采用,其后果将不堪设想,除了会降低我国新闻媒体的信任度,同时也会使国外和本国受众遭受不必要的信息误导。

其三,业务水平要求高。新闻编译不但要快,而且要编译的好,那么编译人员的水平就要高。这罩所说的业务水平不仅指外语水平和汉语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国际知识和政治敏感。同一个词“forejgn minister”,由于各国政体不同,美国的要翻译成“国务卿”,英国的要翻译成“外交大臣”,德国的要翻译成“外交部长”,日本的要翻译成“外相”。各国的国情千差万别,从行政区划到军衔。从选举法到货币,从风俗习惯到社会生活,国际新闻工作者都要傲到心中有数。

国际新闻编译是国际传播的组成部分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第一、二世界的传播学者和第三世界国家倡议建立“新国际信息与传播秩序”的呼声日渐高涨,国际传播从此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国际传播指“超越各国国界的传播,即在各民族各国家之间进行的传播。”这种活动以人员流动和传播技术为载体,包括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

国际新闻是国际新闻传播,是国际间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活动就是一种信息的采集和传播活动,而国际新闻编译就是对蕴涵在另一种语言中的信息进行发掘、加工和再次传播的过程。这一过程造成了信息的跨国流动,因而是国际传播的组成部分。国际新闻中的信息内容多种多样,它们的社会功能也各不相同,因此,国际新闻编译人员在选择信息时,在信息的内容和功能上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

国际新闻编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

国际新闻编译不仅是一种新闻实践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因为新闻传播就是一种文化传播,而国际新闻编译是把一个文化的产物引到另―个文化中来的实践活动。由于国际新闻传播是国际间的新闻传播活动,所以往往具有跨文化交流的特征,尤其对中西方的新闻流通来说,这种跨文化交流的特点更加突出。国际新闻编译的新闻事件中有很多跟其他国家的社会和文化有关系,要求编译人员在编译的过程中要掌握丰富的外国文化知识,熟悉事件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宗教、历史、风俗习惯等。

除了明显具有文化内容的新闻外,相当部分新闻报道也都具有文化含义。报道者报道事件的角度、立场、出发点、对事件的理解及评论等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所在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因而新闻传达的内容除了事实之外还有文化内涵。这就要求编译者识别和体味原稿的文化含义,正确把握这些文化含义与本民族文化含义的共性和差异,把它们准确又恰当地反映出来。

小结

目前的国际新闻编译工作中。存在着重技巧而轻理论的现象,特别是认为国际新闻编译仅仅是翻译的一种,而没有放在国际传播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和实践。用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国际新闻编译,就是把国际新闻编译置于国际传播的范畴之内,把它与国际信息传播、跨文化传播等国际传播的组成部分联系起来。这为认识国际新闻编译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为研究国际新闻编译的本质、特点、原则和指导思想以及国际新闻编译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国际新闻编译只是国际传播这个大研究领域下的一小部分,用国际传播的理论分析和从事国际新闻编译工作,会自觉摆脱编译就是两种语言互译的错误理解,而是把国际新闻编译放到国际传播,跨文化交流的高度上来,为国内外受众提供更准确、更全面,更公正和带有中国自己声音的国际新闻。

上一篇:《生活日报》读图版的探索等 下一篇:农民为何不爱看对农节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