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综合素质 实现多元发展

时间:2022-09-26 09:15:16

提升综合素质 实现多元发展

摘 要:特殊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得到适切的教育与发展,需要创设普教与职教有机融合的办学模式。

关键词:特殊教育; 提升素质; 多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29-001

我校是一所融盲、聋教育于一体的市特殊教育中心校,自2006年起创办聋人高中教育,面向全市招收听障类初中毕业生,实施为期三年的中等职业教育。2010-2011学年,改办综合高中,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于一体,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取得初步成功。特教高中如何办学?且行且思,几点感想,与各位交流。

一、当前高中办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当前特校高中办学面临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职业高中学生专业选择的困境。据了解,几乎所有的地市级特校都兴办了职业高中教育,但在专业选择上,如何与学生的未来就业有机衔接,使学有所用,往往煞费苦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职业需求的不确定性,在于学生自身对于未来职业倾向的模糊性,专业选择面临困境。二是普通高中升学的压力。不少地区的盲聋学校都兴办起了普通高中,面向高等院校的对口单招,意在满足学生及其家长“上大学”的美好愿望。而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顺利考取大学,也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进入高校继续学习。

二、聋人综合高中办学的必要性

1.让学生得到适合的发展是特教办学宗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众多的残障孩子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原有单一的“职训―就业”发展模式,期望也能像健全孩子那样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有更好的发展。而一些地区单一的“普通教育――高考升学”模式事实上又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孩子。特殊教育的办学宗旨是让每个孩子得到适切的教育与发展,这就需要创设一种普教与职教有机融合的高中办学模式。

2.提升学生文化知识水平是社会普遍需求。特殊教育作为地方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对我校历年的毕业生就业、生活情况进行了追踪寻访,结果令人揪心:90%的毕业生在本地区福利企业就业,其中在岗仅一半,主要从事不需要专业技能的简单体力型工作,另一半则仅在企业登记注册,由企业提供社会保险,实际另行谋生,他们的生活大多比较贫困。原因何在?据企业反映: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这些孩子文化素质不高,职业技能水平也缺乏,不顶用啊。

3.家长及学生的需要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指针。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殊教育办学早已不再是追求“温饱”,让残障孩子能够生活自理、自食其力,学到更多的知识、本领,成为社会有用人才,追求更有尊严的生存、更有品位的生活,将是家长和学生的真实需求。这无疑应该成为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的主要职能。实施聋人综合高中办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聋人综合高中办学改革实践

所谓综合高中,是指传统高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综合,基本的操作模式大致有三种:一是自高一开始,平行设立普高班和职高班,按照普通教育通行的办学模式实施教育;二是自高二开始,根据学生高一年级学业成绩与个人志愿,划分出职教班和普教班,给予相应的教育培养;三是自高三开始,根据前两个学年学业成绩和个人志愿,实施分流,划分职教班和普教班。普高教育时段,以文化课程教学为主,并以综合活动课程教学形式辅以一定课时的职业项目实训体验;职业教育阶段,则集中进行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

三种教育培养模式,主要的区别在于文化课程教学和职业培训的时间长度、内容及要求不同。因此,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的是第三种做法:高一高二两年集中实施普高教育,以文化课程教学为主,尽可能多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每学期安排一周时间的职业项目实训体验,四个学期里,每个学生可以选择四个不同的职训项目。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可为学生提供的职业教育项目有工艺美术、广告平面设计与制作、艺术木雕、电子电工、花卉园艺、烹饪、齿科等,学生可从中自主选择确定四个项目分别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体验。学生进入高三年级后,根据其文化基础及个人意愿,进行普高和职高的分流,普高班加强文化课程教学,瞄准相关高等院校的对口单招;职高班学生根据四次实训体验过程中对职业项目的了解,自选一个项目,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中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毕业后直接进入相关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对于普高班高考落榜学生则继续组织职业培训,以帮助其顺利就业。

实践证明,此举赢得了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也促进了校风和学风建设。连续两届毕业生中,5人被高等院校录取,其余全部通过人社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考核,取得二级烹饪师、电子电工等从业资格,成为技术工人。

三、聋人综合高中办学改革的思考

1.综合高中办学的支持性要素。首先是学生。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高需求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动力。因此,做好学生及其家长的工作,引导他们规划人生,激发起求知的欲望,保护好奋发进取的热情,至关重要。其次是师资。实施综合高中办学,需要一定数量的高中文化课程的专业教师,还需要相关职教项目的专业师资。基层特校的原有师资大多是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小中师”,其文化背景往往难以适应高中学科(特别是高中理科)教学要求,更不具备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要求。一方面内部挖潜,加强师资培训;另一方面外部引智,实施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办学。第三是课程。文化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参照《课程设置方案》开足开全课程,另一方面要切合学生的文化基础及个性化发展要求,突出针对性。

2.特校高中办学的未来之路。实践证明,当前的综合高中之路是正确的,满足听障孩子多层次的发展需求。未来的听障教育发展之路怎样?未来的特殊教育发展之路怎样?本着“生本”“适切”的基本原则,未来特教所走的一定是多元办学之路,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专业,使之更贴近社会需求、贴近学生实际需要与可能。同时,在兴办好盲、聋综合高中的同时,还应该适当发展培智类中等教育。按照“以人为本”、“应学尽学”的理念,部分智障孩子也有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继续学习、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兴办培智类中等教育是必然趋势。如何兴办?是职业高中还是普通高中?招生标准、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如何设定?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又有哪些新的要求?都需要深入探讨。

上一篇:浅析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包装讲述品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