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车铁路”的评价

时间:2022-09-26 09:09:43

对“马车铁路”的评价

摘 要: 中国于1881年自建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由于利用骡马牵引,被称为“马车铁路”,高中历史课把其作为一个反面事件来讲述。本文通过对此事件的论述,说明“马车铁路”乃是由李鸿章提出,并非清政府要求。“马车铁路”是中国铁路起步的一个过渡,而且“马车铁路”在19世纪其实是一个正常现象。对于“马车铁路”应该用正确的历史观给予评价,不能讥讽。

关键词: “马车铁路” 背景 由来 评价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由于这段铁路用骡马牵引,因此被世人称为“马车铁路“。高中历史教师在讲授必修二《交通与通讯变化》这一课时,经常引用“马车铁路”这件事叙述清政府统治者愚昧,而且课后的阅读与思考也以此为材料。本文认为对于“马车铁路”事件的评价不应该持嘲笑和讥讽的态度,而应该掌握此事件出现的背景及由来,再正确评价。本文认为“马车铁路”的出现有其时代背景,并且还要看到它的积极方面。

一、“马车铁路”出现的背景

铁路作为现代的交通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861年英国的铁路里程达到一万五千公里,德国一万公里,1881年的美国的一年的铁路筑路里程就达到了二万公里。而中国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了自己的10公里左右的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虽然距离短,并且用骡马拉车,但是能保住这仅有的铁路,也是一种进步。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清政府洋务运动期间,当时的中国正在进行外交、军事和工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因兴办洋务的问题上的争议,清朝官员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其中顽固派的共同特点就是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拒绝和排斥新思想、新事物。对于洋务派提倡的学习西方的措施百般抵制,深恶痛绝。两派于六十年代因为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一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在八十年代又因为修建铁路的问题再次引起争论。慈禧太后在这两次争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慈禧太后善于玩弄权术,一手扶植那些反对奕和洋务派的顽固势力,一手又重用和支持洋务派。中国铁路事业迟迟不能起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慈禧太后的权衡操纵伎俩造成对铁路政策的反复无常。①

清王朝此时不论统治者还是人民都是十分愚昧和落后,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封建迷信,他们都很相信风水,就连李鸿章亦如此。封建迷信的观念影响着当时的每一个中国人,在与顽固派争论修铁路的问题上,李鸿章不敢正面还击顽固派阻止修铁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修建铁路,破坏风水。据载:(唐胥铁路)行车未久,“连奏弹劾,谓机车行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②当时社会对铁路的看法,非今天的人们可以想象。1874年英商怡和洋行就在中国修筑了一条铁路,当时百姓认为其破坏风水,震动祖宗龙脉,当地百姓纷纷阻止火车通行,面对巨大的反对势力,清政府只能用285000两白银买了此段铁路然后拆毁。由此可以看出风水迷信的思想对铁路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是“马车铁路”出现的重要背景。

二、“马车铁路”出现的过程

中国近代铁路的修建和李鸿章有密切的关系,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就是由他首倡。甲午战前,中国筑造铁路447公里,而由李鸿章主持的就有200多公里。李鸿章在1866年就提出要在中国修建铁路,但当时并未引起朝中注意。1874年,为讨论海防,李鸿章指出:“西洋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数百里。”③因此,他认为中国欲加强海防,立于不败,就必须仿设铁路电线,但此建议仍未被采纳。

直到1880年刘铭传在李鸿章的授意下上传奏折――《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提出:“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栝则在于急造铁路。”建议借用外资,先修清江浦(位于江苏淮安府,为漕运总督驻地)经山东至北京一路,以利漕运。④慈禧阅读完奏折后作出了指示:她认为修建铁路的想法是“系为自强起见”,同时命令李鸿章等人悉心妥筹具奏。于是李鸿章立刻向慈禧太后上奏《妥议铁路事宜折》,支持刘铭传主张。但此建议立刻遭到了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其中就包括醇亲王和翁同等人,顽固派刘锡鸿是反对修铁路最出名的人物,此人是去过欧洲、乘过火车的前驻英副使。他认为修筑铁路有百害而无一利,说“我国乾隆朝之世,非有火车也,然而廪溢库充,民丰物阜,……西洋亦效贡而称臣”。“火车实西洋利器,而断非中国所能仿行”,并详细列举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⑤御史屠仁守也上奏说:“自强之道,不务修道德、明政刑,而专恃铁路,固已急其末而忘其本”。⑥从以上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修筑铁路的想法遭到了顽固派强烈的反对,毕竟当时的中国人还是认为中国为世界的中心。最后顽固派甚至骂李鸿章和刘铭传为汉奸,观该二臣筹划措置之迹,似为外国谋非为我朝谋也。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修建铁路的确是困难重重,并且反对势力也十分强大。在此情况下朝廷下发谕旨:铁路断不宜开,刘铭传所奏,著毋庸议。面对此种情况,李鸿章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保留下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可是面对如此大的反对势力,李鸿章可谓煞费苦心,他为了减少顽固派的反对就采用了骡马在铁轨上拉火车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保留下来这十多公里的铁轨,可以说李鸿章用心良苦,这也是“马车铁路”的由来。由此可见“马车铁路”是为了在中国能发展铁路才不得已采用的办法。这条建议实际也是李鸿章提出的,并非清政府要求。综上所述“马车铁路”其实是在中国发展铁路的一个过渡。

三、“马车铁路”并不是唯一

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用骡马拉火车其实在当时应该算作一个正常现象。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动力的火车机车,而在此之前基本所有铁路上都是用人力或畜力,而马拉火车应该是一种常见现象。而整个十九世纪实际上是马车铁路与机车铁路并行的时代。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纽约等城市就曾模仿火车厢体的样式,建造有轨道的街车,车首以马匹为动力,极为盛行。1876年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就有马车铁路。中国在1913年还有马车铁路。⑦由此可见,“马车铁路”在当时的世界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并非只有中国一处,也不应该把它看做是笑谈。1881年中国的“马车铁路”只是世界铁路史上的一种正常现象。

四、最后的结论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对其评价采用肯定的方式,那么对于“马车铁路”我们也应该采用同一种评价,不应该把历史上出现的事件割裂后再评价,更不能拿现代人的观念理解当时的事件。如果做到以上两点,就可以看出马车铁路出现的正常性和必要性。面临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任何改革措施都会遭到顽固势力的坚决反对,何况先进的火车机车。面对如此情况,如果没有李鸿章提出用骡马拉车的建议,那么中国第一条铁路运行还要推后很多年。而有“马车铁路”做一个缓冲,那么反对势力肯定会减小,李鸿章相信只要铁轨存在,中国铁路就一定能够发展。此后,李鸿章采用各种办法说服清王朝,例如给让慈禧在紫禁城修建了一条铁路,让慈禧感受到这一交通工具的先进,这样就逐渐减轻了在中国修建铁路的阻力,在不久之后清廷便同意用机车牵引铁路。

综合以上论述可以给予“马车铁路”正确的评价。首先,“马车铁路”是由李鸿章提出的,而并非清政府不允许采用机车而用骡马,其实清政府当时是不准修筑铁路。“马车铁路”是中国铁路事业起步的一个过渡。其次,马车铁路并不是只有清王朝这一条,19世纪用马拉火车是普遍现象,所以不能以嘲讽的方式看待此事件。最后,“马车铁路”的出现也算是一个进步,因为出现了这一妥协性的产物,所以才能在当时的中国发展铁路。

注释:

①朱从兵.试论李鸿章在中国铁路上的地位.玉林师专学报,1997,(4).

②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中华书局(第1册),1964:121.

③李鸿章著,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书・奏稿,1905年刻本,VOL24:22-23.

④刘铭传文集.黄山书社,1997:520.

⑤⑥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1994:129.

⑦肖福园.双城的马车铁路.黑龙江史志,2000,(5).

上一篇:巧设情境,化难为易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