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类班会课小组轮值机制、流程、效果

时间:2022-09-26 08:24:29

学科类班会课小组轮值机制、流程、效果

我校秉持“让学生跑在老师前面。做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推行了以“学生练——助教评——教师讲一小组赛”为特征的“练评讲”教育改革。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其中,让学生小组轮值班会课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探索。班会课从初一就开始让小组的同学来设计和组织谈何容易。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试图寻找到一种既简便又有效的方式,解决学生的轮值习惯养成和提高班级管理实效的问题。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找到了一些好的方法。

一、学科类班会课小组轮值机制

班会课小组轮值,机制的建立是前提条件。没有机制保障,小组轮值运行无规则,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科类班会课小组轮值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学科小组轮值。把初一的学科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综合(体育、音乐、美术等)7个学科。让五个学习小组,轮流负责学科班会课,每个星期每个组都轮流负责不同的科目。

2.以学习中的“发现—快乐”为主线,确定班会课的主题,让各个小组施展才华。我把“我发现,我快乐”作为一个阶段的班会课主题,让学生寻找各学科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闪光之处。

3.确立班会课小组轮值认同度评价机制,对每个小组主持的班会课实行认同度评价。不断地激发学生小组自主管理意识和工作热情。

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种从学科人手建立班会课小组轮值机制值得推广。它能够让初一的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表现“快乐”的欲望。因而,整个班级很快进入到班会课小组轮值状态。我的班级只用了两轮10个星期(每个星期1节班会课)的时间就建立起了班会课小组轮值制度。

二、规范学科类班会课的操作流程

学科类班会课的操作流程如下:

1.课前各小组收集问题。轮值小组的正助教,将小组轮值的班会课各组竞赛内容公布给5个小组,由每个小组的正助教负责各自小组的准备工作。刚开始那段时间,基本上是根据学科,布置同学们从近期做过的练习册、测验卷等中找出曾经做错或容易做错的题目。然后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来展示,让大家来评价。

2.课中各小组归纳问题。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个例进行筛选和归纳,让本组学科助教整理评点的思路。

3.课中各小组展示问题。各小组按照顺序派代表展示所收集到的问题,让其它小组抢答指出错误所在,并让本组学科助教当堂评点。轮值小组记录各小组得分情况。

4,值日助教总结点评。轮值小组值日助教对各小组的课前准备情况,课中的问题归纳和展示情况,以及各小组的得分情况等等进行总结,宣布优胜小组名单。

5.班主任总结点评。班主任在小组主持人总结点评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为下一个小组轮值班会课提供指引。

这样的班会课操作上简单易行,而且适用性十分广泛,非常有利于小组轮值这种方式的可持续性发展,非常适合初一学生的实际需要。

一个学期下来,我班的学科类小组轮值班会课,工作进展非常顺利。第二学期,我们在此基础上,相继建立了思想教育类、心理健康教育类的班会课轮值机制,成功地进行了“练评讲”教育环境下各类班会课小组轮值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效。随着学生成长,我们的班会课,无论机制还是模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学科类的班会课,在同学们的心中依然占有一席之地。班级的干部很愿意组织大家上这一学科类的班会课。

三、学科类班会课对班级发展的积极作用

2012年,我接手了初二(14)班的班主任。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我再三考虑之后,决定从学科类班会课的轮值人手,加强班风、学风建设,优化班级管理文化,再次检验一下学科类班会课轮值的效果。试行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班级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班风和学风越来越好。同学们课前收集素材的范围不断地扩大,不再局限于之前的书本和测验卷,课堂讨论更加显得成熟,小组竞赛规则很快就能够达成协议。同学们都喜欢上学科类班会课。在这里,他们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可以体会小组合作的快乐,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小组轮值的习惯,各项班级管理常规工作落实到位。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

2.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科类班会课在培养小组轮值习惯的同时,也促进了班级学习成绩的提升。我们班的学习成绩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大测中,一次比一次好。一个学期下来,已经完全走出困境,实现新的超越,成为年级组的学习优胜班级。当然,学习成绩的提升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归功于学科类班会课的实施也未免草率。但是,学科类班会课的实施,激发了学生自主管理潜能,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改变了他们的学习面貌,进而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成绩,确实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上一篇:“班级分组助教管理”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效果 下一篇:设疑引思,质疑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