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实证研究

时间:2022-09-26 07:54:15

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实证研究

【摘要】在日趋激烈的教师竞争中,针对学生教育启蒙阶段的特殊性,关注小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现状研究。在问卷设计与检验的基础上,分析调查结果并从中得出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启示。

【关键词】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调查

一、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小学教师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社会中生活,毫无例外地都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碰到各色各样的问题。为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经常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转化为行为,但有时候也会碰到在非常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却又表现出不那么理想的行为的情况。

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这是由于人们内部的自我参照因素即对能力的判断方式以及这种判断如何影响着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发挥了作用,这种一直“莫名”存在的力量就是他后来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就是小学教师个体对成功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感知和信念。研究问卷的设计与调查也是基于此种定义。

二、问卷设计与检验

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现状的调查研究采用问卷法。包含问卷设计与检验两部分。

(一)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需要及小学教师自身特性,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问卷维度设计包含职业发展效能感、人际交往效能感、科研创新效能感等三个方面。

职业发展效能感指小学教师为实现将来职业发展目标而对自己在当前是否具备做好各种应对准备的能力进行的评价和预期。职业发展效能感的测量项目包括清晰自我认识,职业探索,目标确定,职业规划,职业修正,社会支持获取等6项。该维度测量内容表现为教师能够进行清晰的自我认知,进行有效的职业发展探索并明确职业发展目标,能够规划未来职业走向和生涯发展,积极获取社会支持,应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修正职业目标。人际交往效能感指小学教师在人际交往活动前对自己能够有效运用交往技能完成交往活动的能力的判断,在交往过程中控制各种有利与不利因素的能力以及在交往情境后维持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的判断和评价,测量项目包括个人交往能力与技巧,控制有利与不利因素,利他行为以及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4项。该维度测量内容表现为个人能够有效运用自身沟通协调力、语言表达力等交往技能,并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利他行为,控制各种有利与不利因素顺利完成交往活动,同时还能与他人维持稳定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科研创新效能感指小学教师对在科研活动或者学术论文、课题项目上做出突出成绩的能力的感知和信念。测量项目包括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完成科研任务,参与科研竞赛,攻克科研难点,运用新技术及提出新观点,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等6项。该维度测量内容表现为能够独立或在他人协助下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量,发表较高水平学术论文,积极参与科研创新竞赛活动并相信能取得满意成绩,能够运用新技术,提出新观点并运用于实践活动,解决新问题。

小学教师调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方式,量表中计分1表示自己的效能判断与所描述的内容“很不符合”,2代表“不太符合”,3代表“不确定”,4代表“比较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二)研究假设

根据实证研究需要,提出调查研究假设如下:

1.各维度效能感在性别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2.各维度效能感在生源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3.各维度效能感在专业类别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三)问卷调查实施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100名小学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94%。根据有效问卷数量,从选择的背景变量上划分发现调查样本中基本情况为男性老师占46%,女性老师占54%;城镇来源老师占23%,农村来源老师占77%;文史类老师占61%,理工类老师占39%。

三、调查分析

(一)问卷信效度分析

对于包含三个维度的自我效能感量表,职业发展维度萃取一个共同因子后各题项的因素负荷量在0.560到0.712之间,累积解释变异量43.435%,具有良好的建构效度。信度检验Alpha值为0.869,说明维度内部信度甚佳。人际交往维度萃取一个共同因子后各题项的因素负荷量在0.492到0.712之间,累积解释变异量38.342%,具有良好的建构效度。信度检验Alpha值为0.728,说明维度内部信度佳。科研创新维度萃取一个共同因子后各题项的因素负荷量在0.690到0.790之间,累积解释变异量54.452%,具有良好的建构效度。信度检验Alpha值为0.832,说明维度内部信度甚佳。自我效能感总量表信度检验Alpha值为0.931,说明量表内部信度非常理想。

(二)研究假设验证与分析

1、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小学教师各维度效能感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显著性。职业发展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在性别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科研创新效能感上男性水平要高于女性水平。因此不完全接受假设1。

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小学教师各维度效能感在生源变量上的差异显著性。职业发展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在生源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生源效能感在这两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农村生源,在科研创新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完全接受假设2。

3、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小学教师各维度效能感在专业类别变量上的差异显著性。职业发展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在生源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科研创新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类专业出身的老师其自我效能感比文史类专业老师效能感要强。因此不完全接受假设3。

・调查研究讨论

1、研究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使用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受试背景信息量表、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量表两个部分。两个量表建立在文献分析与总结以及访谈的基础之上并统一于问卷的形式,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均通过统计检验,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研究。

2、关于生源地差异,数据分析发现来自城镇职业发展维度和人际交往维度效能感与农村生源存在显著差异,且在这维度上城镇要比农村生源效能感强。可能原因在于来自城镇的从小接触的受教育所拥有的资源都比农村生源要丰富,虽能够考上同一学校同一专业,但是来自农村要比来自城镇付出更大努力,碰到更多的障碍需要自己去解决,这种以往的经验和认知过程会影响来自农村的效能判断。

在未来职业发展上,城镇生源长期在城镇的良好环境中的生活,所见所闻比农村生源丰富,也有更多时间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选择空间相对也要宽泛,而农村生源经历千辛万苦的求学过程,在毕业后必须立即解决工作问题,承受的职业发展压力更大,来自家庭的社会劝说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教师对自我效能的正确评断;为应对各方面压力,来自农村教师在为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会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交往技能,与人沟通和表达的能力,由于经济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他们通常比较多考虑在交往中自我角色的定位,骨子里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住农村教师人际交往效能的形成和提高。

关于性别上的差异,数据分析发现科研创新效能感在性别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这维度上的得分要比女生高。在科研创新方面尤其对于理工类学生来说,男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将理论用于实践的效能判断要远高于女生,通常举办的诸如数学等创新性活动,获奖比例中男生也要多于女生,这可能与男女生的思维模式和生理特点密切相关,但是具体的影响因素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研究界定。

关于专业类别上的差异,数据分析发现,教师科研创新效能感在专业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类教师均要高于文史类教师,这可能是由于在调研中理工类数量要低于文史类引起。

五、实证研究启示

1、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研究方面。受试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测量中带有社会期许和社会期望成分,在未来研究中需关注测量所编制的问卷如何应对受试者回答效应带来的挑战才能更科学有效地获取有关调研对象的真实信息;另外,如何控制和引导访谈和大样本实地调研以保证数据满足研究需要也值得深思;

2、有关调研数据分析结果带来的思考。自我效能感研究数据与实际情况的切合程度,从测量误差的关联看,未来研究还需考虑更多因素;另外,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也是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检验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陈秋艳(1986-),女,湖南郴州人,现任教于湖南省嘉禾县龙潭中心学校。

上一篇:语言哲学中对于言与行的深入思考 下一篇:浅析小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