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学生内需,激发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26 06:52:38

抓住学生内需,激发学习兴趣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握数学的本质,抓住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提到:“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 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 ” 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有挑战性,感觉到学数学有用、有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创设了为母亲买礼物的情景:母亲节到了,小明为妈妈买了一份礼物(课件演示长方体盒子,并展示长、宽、高),他想用包装纸把礼物包起来,需要多大的包装纸?怎样计算呢?你能帮帮他吗?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创设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主动去探究数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再如,教学“平年和闰年”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名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许多学生都纷纷说:“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这时我抓住契机说:“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 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能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二、联系生活,诱发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就是做“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成了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 而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 我们数学应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并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其“身临其境”地学数学.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儿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我先提问学生:你们看电视时, 注意过电视机右上角的时间吗?很多学生都表示知道. 然后我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说出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或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或表示出爸爸、妈妈上下班的时间. 学生在练习中兴趣盎然,十分投入. 这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化抽象形象为具体形象.

三、加强操作,引发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动手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通过搭拆框架证明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并且有三组长度相等的棱,正方体的十二条棱都相等;通过“贴—撕—装—拆”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活动中很自然地认识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而且通过操作,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 四、巧用多媒体,提高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这种直观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 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 比如,教学“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教材的情境图“甜甜的梦”动态化,变为孙悟空活灵活现地出现,一声“变”中出现金箍棒,从关注金箍棒的长短变化中引导学生进入对毫米的认识. 如此的呈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一双双小眼睛都紧紧地盯着大屏幕,声、色、图的多重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打开,整个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

五、用活评价,保护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点滴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满课堂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在温暖的课堂里敞开心扉,快乐地学习和思考. 如教学“分类统计”一课时,在几个环节我设计了如下的语言:课中,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了问题后,及时地进行鼓励:“你看大家多了不起,在欣赏了美丽的大海的同时,还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使我们的学习更深入了一步. ”在学生说出了可以按男女去统计后,及时地给予评价:“这名同学真是善于观察,他抓住了游泳的这些人的一个特点,有男有女,你们也能像他一样吗?”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可以灵活调控:“他们组发言的时候,咱们应该做什么?仅仅认真听够吗?不够还应积极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 ”“通过他们的汇报,你有哪些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从智慧的语言上下功夫,让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课堂才有可能掀起一个个学与思的高潮. 因此,灵活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不断产生 “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胃口”,寓教于“趣”,使生“乐学”,教学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上一篇:数学课的导入方法 下一篇: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