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机煎药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26 06:00:19

煎药机煎药效果分析

[摘 要]文章对中药煎药机与传统煎药的比较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 煎药机 传统煎药

中图分类号:U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349-01

汤剂是中药古老的剂型,几千年来深受医生和患者的喜爱,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在医院、药店出现了以煎药机代替传统手工煎药的趋势。对于煎药机煎药的效果,众说纷纭,比较两种方法效果的实验研究也成为热点。本文在查阅近年文献的基础上,对中药煎药机与传统煎药的比较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一、 对煎药机煎药效果的肯定

芮春兰等随机抽取中药处方,按相同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进行煎煮,发现GNG中药抽出机(DHJ-D2, DH-1,中药煎药机与自动液体包装机,韩国)制备汤剂的总固体量高于传统方法近两倍,且阿魏酸含量高于传统方法。金仁达等按相同加水量、沸腾后提取时间、煎煮次数对黄芩、金银花、黄柏、苦参、肉桂进行提取,以药材中的标志性成分作定量指标,结果证明在相同时间内,中药煎药机(韩国HANSLINE公司)煎煮中药成分溶出率明显优于传统砂锅。采用中药煎药机煎药两次,20 min/次,中药成分的溶出量较高。同时证明,第2次提取仍有60%~80%的溶出量,提示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煎药机一次煎药法欠妥。欧阳荣等分别取牡丹皮、砂仁、黄连、桔梗一定量,每一种药材采用13-7-7024型电加热式小型煎药机(韩国)机煎法、直火煎煮法分别煎煮,其加水量、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均一致,结果每组样品中,机煎法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均高于直火煎煮法。其中,桔梗在机煎法中主要成分的煎出率大大高于直火煎煮法,且机煎法中总苷量与饮片所测的量相当。另外,对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虽然机煎法中主要成分的量低于饮片所测含量,但是,两种方法比较,机煎法的煎出率也明显高于直火煎煮法。用薄层色谱法对每组样品进行了对比实验,发现机煎液与直火单煎液的成分均有差异,且每组中,机煎液中的各斑点色泽普遍深于直火单煎液,进一步说明机煎法的煎出率高于直火单煎法。李毅民等取生地、葛根、虎杖各300 g合在一起;党参、黄芪、淮山药各300 g合在一起用两种方法煎煮进行比较。人工煎加水超过药面2 cm(第二煎略少),浸泡30 min。第一煎沸后25 min,第二煎沸后20 min药液合并,过滤,浓缩至浸膏,真空干燥,得干浸膏。先煎的药物第一次沸后煎40 min,第二煎沸后煎20 min,后下的药物第一次投入沸水后煎5 min,第二次煎20 min。机器煎采用星光电加热中药煎煮机,加温水(不超过70℃)适量,浸泡45 min后入机,温度达125℃后抽滤出药液,浓缩至浸膏,真空干燥,得干浸膏。对得膏率及三大类(先煎、后下、一般)中药比较结果的初步分析,对得膏率及有效成分的影响因药而异。矿物类、贝壳类中药因其质地坚实,在高温且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比较容易煎出;一般成分如芍药苷、秦皮甲素、黄芪甲苷、麻黄碱等,机器煎比传统煎含量略高;应后下的中药中主要含挥发性成分的,因煎药机是在密闭的状态下煎煮,不易挥发,所以有效成分含量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就中药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方法做了对比实验。得出结论:①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因煎药机是在封闭的情况下煎煮,不易挥发,所以机器煎药比人工煎药含量高;②矿物、贝壳类药物因质地坚实,在高温且高压的情况下,比较容易提高煎出率,所以这类药物,机器煎药比人工煎药有效成分含量高;③一般成分,如根茎类药材,机器煎药比人工煎药含量略高,或基本相同。此外,煎药机煎煮药液成品的卫生学检测指标是明显优于传统煎药方法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对煎药机煎煮的药液成品进行了卫生学检验,检验结果为:①普通植物类的药液,在 20℃的自然条件下,储存 70 d,按《药品卫生标准》检验符合标准;②含胶类药物的药液,在20℃的自然条件下,储存70 d,按《药品卫生标准》检验符合标准;③含动物蛋白类药物的药液,在 20℃的自然条件下,储存 70 d,按《药品卫生标准》检验符合标准;④含豆豉类药物的药液,在20℃的自然条件下,随时间的延长,杂菌数量逐渐减少,这主要是由于中药本身抑菌的作用所致,储存 70 d,按《药品卫生标准》检验符合标准。陈怡和等利用SK-1600型韩国煎药机煎煮汤剂,在120°C高温高压、密闭、10~20min的煎煮条件下,仍能保留一定量的砂仁挥发油,与传统煎药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二、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法

回顾前期研究工作,我们认为存在如下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研究设想。

1、 实验设计方面

首先,实验使用机器型号不一,传统煎药方法也很难统一,导致结果无法互相印证、比较。其次,对煎药机煎药效果持肯定意见者,其实验中煎药机煎药的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绝大多数与传统煎药相同,而根据我们课题前期对北京12家医院、9个连锁药店的调研,由于受煎出药液量的限制,煎药机煎药实际加水量往往不能等同手工煎药;煎煮次数也均为1次,不同于手工煎药的2次或3次;目前大多由电脑控制煎药温度与时间,而煎药时间与药物剂数、剂量和加水量有关,也很难同手工单剂煎煮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对煎药机煎药效果持否定意见者,其实验中煎药机煎煮次数均为1次,但传统煎药方法与实际也有差异。第三,实验中对可能影响煎药效果的其他因素,如砂锅规格、火力控制、滤材、无纺布袋等描述不够详细,难以严格控制,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建议实验应首先规范传统煎药的工艺条件,挑选目前有代表性的煎药机,由专业人员按照煎药机使用说明书或统一的操作规程,甚或实践中优选出的方法进行煎药,然后进行比较,以提高结果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与可信性。

2、 研究对象方面

前期实验研究单味药多,研究复方少,而临床用药多为复方,且煎煮中可能发生的变化与单味药也不同,煎药效果的比较应主要针对复方。在选择进行比较研究的复方时,应先着眼于临床常用、有代表性的经典方剂,以提高研究的社会效益。临床处方因人而异,所含药物种类性质也不同,煎药机作为一种新的煎药方法很可能不适于所有的方剂,为保证临床疗效,还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比较,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另文报道)。

3、 观测指标方面

前期实验多局限于某味药、某几味药中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煎出量的比较,推测其差异可能引起疗效差异,缺少药效学实验和临床验证。建议在理化指标比较的基础上,增加这两方面的实验研究。

4、 未涉及但值得研究的内容

煎药机高温(大于100℃)、高压(大于0.1 MPa)煎煮药物,会造成一些有效成分分解失去活性,如大黄、番泻叶、牵牛子的泻下成分,钩藤的降压成分,促消化药中的酶、挥发性成分中一些不稳定成分等,因此温度、时间控制非常重要,需要进行不同温度、不同时间药液中有效成分的比较以指导不同药物的煎煮。密封后可长期保存的药液尽管卫生学要求合格,但大量水的存在是否影响有效成分的稳定性也值得研究。

总之,中药汤剂煎煮的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但只有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逐步走向现代化,用煎药机代替人工煎煮中药的改革也不例外,尚有许多问题有待探究。

参考文献

[1] 龚慕辛 李朝霞 聂波 王硕仁,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比较研究概况,论文网,2009.09.

上一篇:提高电站锅炉燃烧效率的优化技术 下一篇:试论如何提升普通外圆磨床加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