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难事故安全预防的长效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26 04:59:43

矿难事故安全预防的长效机制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矿难事故的发生由安全立法不健全、缺乏安全监管机制、违法惩处措施不力等因素所致,提出了增强法律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加深矿难多发因素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强化地质条件勘察等预防矿难事故发生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矿难事故;多发因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TD7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一直以来,由于煤矿行业的生产环境具有特殊性、条件多变性和不可预知性,导致事故的频发机率一直居高不下,据调查资料显示,仅2004—2008四年间我国发生的煤矿事故便有580起,伤亡人数达6445人,煤矿灾难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及国家财产安全,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远远超出了经济的范畴。于是,“安全生产”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二、我国矿难事故的多发因素

我国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特厚煤层少,埋藏较深,因此煤碳开采大都以地下作业为主。与露天煤矿相比,地下开采无疑生产难度加大,危险性也更高,各类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对于这其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法律、煤矿管理和制度方面存在着缺陷。

(一)安全立法不健全

有效的法律制度是维护职业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关于立法方面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元监管模式,强调安全生产责任制,忽视劳动者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这在我国安全生产立法中对于安全生产中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明显不足。而现阶段,只有《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规定了劳动者或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和义务,许多相关立法如《矿山安全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都没有规定。立法的不健全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责任心也随之减弱,尤其当企业的生产经营触犯了安全生产的法律规定,甚至威胁到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时,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的法律手段,无法制衡、遏制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更无法保障劳动者的生产安全。

(二)安全监管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安全生产需要有效的监管机制进行维护,尤其对于单位内部更需加强。自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之后,便由相关立法进行法制化,并一直沿用至今。在目前的企业实践中,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迫于生存发展的压力,在利润追求动机和成本效益经济规则的作用下,尤其是在安全生产违法成本比较低的情况下,从国家的强力干预和控制中解脱出来的企业会在安全与效益之间,在违法与守法之间做出不理性的选择,忽视安全生产的责任,轻视安全生产的投入和保障。

(三)违法惩处措施不力

违法惩处不严是矿难频发的原因之一。在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同时,我国对安全生产中违法行为的惩处相对来说也并不苛刻。在立法上,如果违法违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后果,则不定性为犯罪,不进行刑事处罚,只给予一般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如警告、小额罚款或停业整顿等,几乎没有重罚。这和发达国家的立法中不仅对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给予严厉的刑事制裁,而且将许多没有造成现实损害的违法行为也规定为犯罪的做法有很大差别。而在执法上,很多处罚规定又存在执行不力甚至不坚持执行的问题。

三、预防矿难发生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法律安全教育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强法制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有效遏制矿难的发生。法律对安全生产有许多规定,预防矿难就是要遵守规定。为避免矿难预防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首先,要对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并把该教育与任职挂钩,即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其次,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包括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工人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考核合格后上岗。

(二)加强安全监管力度

强有力的安全监管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矿难的频发率。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监管的重要意义,严格职责权限,做到公私分明,清正廉洁。对此,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给予监管部门及人员适当的经济补助,杜绝检查人员与矿主、地方政府形成利益同盟。

(三)加深矿难多发因素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以瓦斯、火灾、水灾、顶板和机电等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瓦斯、煤尘爆炸机理:煤自然发火热物理特性及火源点探测方法技术;矿井突水治理与预防技术;顶板管理与支护技术等。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技术问题,加强科技攻关,提高对煤矿灾难的识别能力、监测预警能力、防治与控制能力;提高矿井的防灾抗灾水平、事故的抢险救灾水平、安全生产管理的科技水平、事故的鉴定分析水平等。以危险源辨识、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事故分析处理、科学管理等方面为主线,开展重点科技攻关。

(四)强化地质条件勘察

矿井地质条件勘察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地质工作勘探、研究、控制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发展,地质勘探工作贯穿于煤矿开发、利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据统计,在煤矿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中,约有65%~75%为冒顶、瓦斯爆炸、突水等恶性事故,而所有这些事故都与矿井地质勘察工作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加强矿井地质勘察工作,可以有效预防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贺阿红.《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准研究》.《中国矿业》.2010年02期.

2、李娇.《矿难行政问责结果总体合理度的二维评价模型》.《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09期.

3、刘法根,谢康兴.《矿难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中州煤炭》.2011年06期.

上一篇:建筑物常见裂缝成因及预防对策 下一篇:252kV分支母线结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