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六合功第六式

时间:2022-09-26 03:48:55

一、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尾闾中正、提裆收腹,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无极式(图1)。

吸气,双手掌由两腿外侧缓缓抬起,同时双膝微屈(图2),双手抬至胸前时双手小指向里叼手(图3),呼气双掌下按至小腹丹田处,双膝微起——此无极生太极式(图4)。

经曰:太,初始、宗源、无上;极,最端之位、结构之元。太极的真实含义是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机理,以旋机为运动形式,以圆融为运动品质。太极图有七大含义:结构、规则、旋机、均衡、圆融、变易和方向。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二、右青龙摆尾式

接上式,吸气,身体重心向右移动,重心在右腿上,左脚成丁步式,左手臂捧起至眉前(图5)。右手在左肘下,随身法转至左侧,眼随手走,重心移至左腿(图6)。随即右手从左肘下抄过,跟身法转至右侧,右手野马掌置于右耳后,重心在右腿,把握中心,右脚丁步(图7)。

呼气,向前迈一步(图8),随即左手从右肘下云过,与此同时右手从左肩位分掌,左右手心相对,形成交叉的分劲(图9),后脚尖自转带身法向左后方旋转,重心在左腿,双掌分开,吸气,双手掌由下向上收起置于两耳后(图10)。

呼气,双掌虎口(野马掌)从耳门后顺面颊下按掌,身法旋转,尾骶骨上翘,意注掌心劳宫穴(图11)。

手法向后摆动时随身法而动,意念无障无碍,如云中之龙,游憩于寰宇之中,内外合一,形成整体的螺旋拧劲。

三、左青龙摆尾式

接上式,吸气时双手掌外旋抱球式收于胸前,身法重心向右腿移动,重心在右腿,保持身法中正,心中空静,虚怀若谷(图12)。左手从右肘下云手与右手交叉相合(图13),呼气,重心移至左腿,以左脚后跟为轴点自转,身法下沉,手法成云手式随身法向左后旋转(图14),吸气上右步(图15),重心前移至右腿,呼气,双手交叉成云手分掌式(图16),身法右旋,双掌分开,重心置于右腿,吸气,双手掌上挂手置于两耳后(图17),呼气,双掌成虎口从脑后顺口角下按掌至身后(图18)。如此左右旋转可反复练习,一般以8次为佳。

四、收式

接上式,吸气,身法左转,身法重心在右腿,身法中正(图19)。

屈膝上左步,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顺任脉下按至小腹前(下丹田),呼气——无极式(图20、21)。

五、养生之道

青龙摆尾的练习是自上而下再向后的摆劲,在身法旋转时尾骨上翘与手法的后摆劲协调一致。气沉丹田,虚灵顶劲。以前腿为支撑点把握中心垂线。身法在螺旋的状态下后摆,犹如云中之龙,游憩摆尾、逍遥自在。由手法的阴阳翻转自上而下的顺劲配合呼吸吐纳,调运三焦,通调水道。以哈音震动心包,心手合一,通达心包经,畅通心脉,由上而下,由内而外,表里相合。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合。张景岳云:“三焦为脏腑之外卫,心包络为君主之外卫,犹夫帝阙之重城。”故三焦与心包相表里。

关于三焦外有经而内无形。三焦之说,一直是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其说首先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营卫生会》又说:“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提出了三焦的功能。而《难经·三十八难》却说:“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于少阳,此外府也。”一者提出了三焦有形,一者提出了三焦无形,这就引起了后世医家对三焦形质的争议。根据《内经》对三焦的论述及后世医家对三焦的讨论,三焦是有名有形有其功能的脏器。三焦在解剖学上是由胸膜、腹膜、膈膜和通于脏腑的脉络等共同组成的空腔脏器。三焦的功能:一是脏腑的,二是辅助脏腑起到升清降浊、通调水道的作用。上焦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其特点是主宣发,将饮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故称“上焦如雾”。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故称“中焦如沤”。“沤”即是饮食水谷腐熟时的泡沫浮游状态。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其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点,故称“下焦如渎”。“渎”指沟渠。

经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在心下、胃上,其治在膻中,直两乳中陷中者。中焦在胃中脘,当脐上四寸,其治在脐旁。下焦当膀胱上际,其治在脐下一寸。人心湛寂,欲想不兴,则精气散在三焦,荣华百脉。及其想念一起,炽热,翕撮三焦,精气流溢,并与命门输泻而出,故号此府为三焦。受手厥阴之交,中清之府,引道阴阳,开通闭塞,用药动似盘珠。手少阳三焦经起自无名指尺侧端,上出于四、五两指之间,沿手背至腕部,向上经尺、桡两骨之间通过肘尖部、沿上臂后到肩部,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又从足少阳胆经后,前行进入锁骨上窝,分布在两乳之间,脉气散布联络心包,向下贯穿膈肌,统属于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从两乳之间处分出,向上浅出于锁骨上窝,经颈至耳后,上行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至面颊及眼眶下部。另一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行至耳前,在面颊部与前条支脉相交,到达外眼角。脉气由此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灵枢·邪客篇》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其脏坚固,邪弗能容,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也,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经曰:心包络,在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与横膜相粘而黄脂幔裹者,心也。外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包络也。滑氏曰:手厥阴心主,又曰心包络,何也?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手厥阴代相火行事,以用而言,故曰手心主;以经而言,曰心包络,一经而二名,实相火也。手厥阴心包经受足少阴之交,其系与三焦之系连属,故指相火之脏,实乃裹心之膜,此实安身立命之地,尤宜详察,默会其真。该经起于胸中,出来归属于心包,贯穿横膈,联络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从胸中分出,到达两肋部;在腋下三寸的部位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臂内侧,进入肘中,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进入掌中,沿中指到达其末端;另一支脉从掌中分出,出无名指尺侧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纵观以上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的论述,其经络相合,脏腑互为表里。行功时手法的下摆劲与身法相合,呼吸时意念与动作协调一致。以青龙摆尾之势贯通三焦气血,强心主之包络,畅通经络,调和五脏六腑。

(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及病候。三焦腧穴:十三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主脏腑积聚,胀满羸瘦,不能饮食,伤寒头痛,饮食吐逆,肩背急,腰脊强不得俯仰,水谷不化,泄注下利,腹胀肠鸣,目眩头疼。厥阴腧穴:四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主咳逆牙痛,心痛,胸满呕吐,留结烦闷。或曰:脏腑皆有腧在背,独心包络无腧,何也?曰:厥阴腧即心包络腧也。 ——《针灸大成》明·杨继洲)

上一篇:中国光伏产业优势何在? 下一篇:被社会误读的独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