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文本,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26 03:16:18

深度解读文本,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背景和阅读教学的现状

美国作家舒伯特在其Reading is writing中指出,教科书所编写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集聚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转引自朱惠芳,2007:44)。

纵观我们目前使用的《新目标英语》和《新标准英语》这两套教材,其阅读文本的比重举足轻重。但是,当笔者走进常态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和各级以阅读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时,深深感受到,初中英语的阅读课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种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线教师比较薄弱的文本解读能力。部分教师对文本的处理能力往往只局限于简单的处理,而“重点突出地”讲解文本中的语言点;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程,偏离或舍弃文本的主题与核心内容。在活动任务设计中存在着“为活动而活动”、“为问题而问题”现象,过早、过多地补充或拓展课外内容。表面貌似行云流水的阅读课,教学活动有效性明显缺失。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其认知的停靠点。究其这种低效或无效的阅读课的原因,笔者认为,教师的备课缺乏对阅读文本的充分乃至深度解读,上课没有真正回归文本,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

经过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如果教师进行多视角解读文本、全方位分析教材,真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回归到文本之中,充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实在收获阅读技巧和策略、语言水平、文化体验,从而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性课堂教学活动的内涵

有效性教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任务时,要根据阅读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合作能力及创造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深入思考以下问题,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习哪些词语和语言知识点?提高哪些语言技能?

(二)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能力?

(三)开展哪些教学活动?目的是什么?怎样体现整体参与性原则?怎样明确单个学生和全体学生的任务?

(四)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怎样组合这些活动以达到最佳效果?

(五)怎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探究初中英语文本解读的有效策略

(一)多视角解读文本,全方位分析教材。

温州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新标准英语》中每个模块的第二单元都有一篇阅读文本。阅读文本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编者的本意是:通过对第一单元对话的学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模块语言功能。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在第二单元的阅读课中运用本模块中所学的结构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初步尝试运用语言,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有效的文本解读恰恰也要求教师能改变教教材的理念,努力做到全方位解读教材,即教师能解读到教材内容所体现的语言信息之外的,包括跨文化意识、阅读策略、情感态度和英语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变基于阅读的词汇教学为基于词汇的阅读教学,,并能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真实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的教学目的。

(二)尊重文本内涵,凸显学生阅读主体性

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和体验,鼓励其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引导其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这是凸现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策略。学生的语言输出基本与本节课目标语无关,没能充分借助和运用阅读材料的文体特点、文本结构、主题思想、重要观点及核心语言等方面进行有效输出。说和写是输出性技能,它需要由输入性技能―听和读作为前提,为此,听和读的材料需要起到实质性的示范作用,真正体现阅读材料所有具有的范文功效(谢萍,2008:29)。

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多元解读和感悟,又要引导其尊重人文主旨,追求共同见解,正确处理一元标准与多元解读、个性解读与文本主旨、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余文森,2009:176)因此,当学生对文本阅读提不起兴致的时候,教师应激发其阅读欲望和兴趣;当学生读得肤浅和模糊时,教师应引导其读得充分和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文化内涵和情味理趣时,教师应点拨其思维、启迪其智慧、激活其现象、拓宽其思路。

三、结语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成效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处理,即对文本的有效解读。优秀教师往往能做到基于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重组和建构文本,并适度超越文本以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成效,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倡导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9.

[2]《新标准英语七年级上册教师用书》陈琳 Simon Greenall(英)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年版

[3]李秀文.第八届山东省初中英语优质课比赛的评价与反思[J]. 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2009(4):33.

[4]戴军榕.《读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上一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下一篇:情景教学法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