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创设意境

时间:2022-09-26 03:08:28

[摘要] 导语是课堂教学中的绪言,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好的导语可以培养兴趣、集中注意,启迪思维、诱发思考,画龙点睛,突出重点,承上启下,架桥过渡。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思想品德课设计导语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和设计导语的方式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思想品德 导语设计 教学效果

一部优秀的电影,一般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紧扣观众的心弦,使观者欲罢不能,政治课教学的导入也是这样。导入就是一节课教学开始时,教师为有效地导入新课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它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又是组织教学的科学而巧妙的手段。因此,导语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我们45分钟的教学效果,每个教师都应当精心设计。

一、导语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导语设计要有概括性――力求一个“精”字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注重精讲,把时间让给学生多活动、多参与。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导入时,同样要注重少而精,要简洁,要切中要害,有画龙点睛之妙。教师要力求用最少的话语,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巧妙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集中到要讲授的新的教学内容上。以一二分钟为宜,要把宝贵的时间让给学生活动,使学生通过体验、领悟、实践,受到真正的教育。切忌庞杂、烦琐、冗长,以至于影响新知识的传授。

2.导语设计要有启发性――力求一个“疑”字

教师导入的设计能否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在导入时,设计的导语一定要具有启发性,能启发学生质疑、探究,激发学生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使学生感悟出某种道理,并激起他们道德践行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抓住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巧妙设置学生感兴趣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情境以拨动学生急于探究的心理状态。切忌干巴巴地平铺直述,更不能东拉西扯,使学生如坠云雾之中。

3.导语设计要有趣味性――力求一个“妙”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教学成功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乐而好学”的心理倾向,学习效率自然会高。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时,一定要围绕一个“妙”字,使精彩的开场白像无形的“磁铁”紧紧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并且愉快地进入探究学习的氛围。一曲悦耳动听的歌曲、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一个幽默风趣的故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都能收到妙趣横生的效果。

4.导语设计要有针对性――力求一个“准”字

教师在设计导课环节时,既要针对教学内容,不能使之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又要结合学生实际,针对他们的年龄牲、心理状态、知识基础而定。如果在课堂教学的导课过程中,教师以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讲述着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一定能使听课的学生如入胜境而留恋忘返。

二、导语设计的方式

1.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悬念,一般是指那些悬而未决,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和好奇心的问题和现象。教学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说。悬念是思维的“启发剂”,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它能有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悬念的设置要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才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在讲初一“坚强的意志”时,手里拿着一把锤子,两个竹钉,一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敢让我用竹钉钉一下?”此言一出,学生本能地缩起手。“看样子,你们都不敢,因为竹钉钉进肉里是非常痛苦的。”话锋一转:“可是,有一个人当竹钉钉进双手时,毫不屈服,毫不退缩。他是谁?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什么他不怕痛呢?因为他有着坚强的意志。”

2.联系实际,运用时政

理论是灰色的,但生活之树长青。政治课教材大多是枯燥抽象的定义、原理和说教,但现实生活与学生的距离最近,学生容易接受。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复习《党的基本路线》一课时,我用实物投影展示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的“百姓生活大变迁”的数据资料,这一组资料包括鼓起来的钱袋子、多起来的私人轿车、靓起来的衣着服饰、精起来的饮食、高起来的文化程度、大起来的住房等数据,然后让学生分析数据,互相交流谈感悟,并让学生上台即兴演讲。在这个导入设计中,我利用了鲜活的社会材料包括学生自身收集的材料,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的演讲突出了本课的主题,联系了诸多的知识要点,整合了不同的知识要素,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3.故事漫画,形式灵活

用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故事作导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觉悟;恰当地利用漫画作导语,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力与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与人为善》这一课时,我用《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作导语,让学生思维自然而然地集中在这一内容上来。同时借助这一寓言故事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真正做到与人为善?

在讲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我请学生看漫画“小鸟的悲哀”。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然后由学生思考讨论:这幅图说明了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采用这种导入新课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汇集所学知识,不局所限,展开想象。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很快的被吸引到学习新知识上来,让学生在愉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一举两得。

4.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作导语,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不仅使学生对整个过程都充满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铺设好了道路,而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体现知行一致的原则。

如在讲授《消费者权益受法律保护》内容时,创设了旅游前在商店购买商品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购买商品,了解消费者应享有的权益,懂得当自己购买到了假冒伪劣商品时,应采取什么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种寓教于生活的形式,正是生活教育的理念,即教育回归生活,也正符合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要求。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恰到好处便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成为启迪思维、发展能力的“兴奋剂”和有效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环节,不断创新、尝试新的导入方法,激活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一石三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2]马振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0问.

[3]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上一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 下一篇:巧设问题,为阅读教学注入倾听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