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健康心理状态的调整

时间:2022-09-26 02:39:24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健康心理状态的调整

摘 要:心理问题危及到全人类的心理健康,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也引起人们重视。以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师为例,对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情绪;豁达;幽默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学生的成长。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的模式也由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多媒体课件演示转变为三维动画制作。所有的这一切都给教师增加了无形的心理压力,也要求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有更高的心理素质。为了解教师的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我们对淮安市洪泽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一、中职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心理健康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即知觉、情感、意志、活力,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教师的心理素质是以教师的生理素质为基础的,在教学活动实践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而发展形成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的整体体现,是教师职责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心理素质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行为训练才可以提高。

2.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问题危及全人类的心理健康,WHO在1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多中心合作研究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5.4%。1994年对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显示:总的患病率为25.29%,其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1.62%,情感障碍为0.3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为4.86%,神经症为18.4%。10年后教师范围内心理状况调查显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在工作中心理压力很大的占20%,心理压力一般的占40.85%,心理压力较小或很小的占39.15%。据2004年对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64%,主要问题是抑郁、敌对、强迫、人际关系及焦虑。2013年3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测查时发现,心理问题发病率为14%,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6.5%,常见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及敌对等。从平素心理咨询的情况来看,焦虑、抑郁、强迫及人际关系问题最多。

3.对心理障碍识别困难

在针对中职语文教师的调查中发现,语文教师普遍缺乏心理卫生知识,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存在,但不能识别和救治。在工作中发现个别语文教师出现典型的自责、无用感、自杀和严重失眠的抑郁症状,但始终未意识到是出现了心理障碍。只是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测评时才意识到是由压力造成的心理障碍,且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治疗。但在担心他人嘲笑的心理下,有些中职语文教师不愿意接受心理辅导。

4.心理健康教育较片面

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经常性工作,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另外,健康教育的对象也较片面,多是面对学生,而忽略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5.心理健康工作者数量不足

由于中国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研究起步晚,而且早期是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出现了专业知识人员少、经验缺乏的现象。

二、培养中职语文教师健康心理的策略

1.用情绪作良药

情绪是人类的第一味药,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主控着我们一天的生活,如果不良的情绪长期积累,它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位无形杀手。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如果情绪不抒,就会影响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行,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进而诱发脾胃失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运行。如果进食,不仅会造成营养浪费,还会增加代谢垃圾,威胁健康。

现代中医研究显示,人体处于不良情绪的控制下,肠胃胃酸的分泌就会发生紊乱。若处于紧张愤怒的情绪之下,胃酸的分泌就会发生紊乱;若处于抑郁忧虑的情绪下,胃酸的分泌就会增多,胃黏膜有破坏的风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

相反,若人心情舒畅,胃肠道的运行也会变得“有效率”,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效率也较高。相应的,其他脏器的运行也会变得井井有条,气血运行通畅,心情愉悦,健康自然长随。

2.用豁达做药引

人生总有一面镜子,若你总是以消沉悲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看到的都是苍凉,陷入痛苦深渊中,不能自拔。长时间的悲观会使人产生抑郁与悲观,进而有自杀的倾向,这就是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所以我们应向陆游学习,在面对颠沛流离的人生忧患时,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从容而不急进,自如而不强求,稳重而不浮躁,坚韧而不堕落。

因此,要学会慢养身、养心。上班时我们可以追求高效率,但下班后就要学会把节奏慢下来,比如利用午休时间,出去散散步;晚上回家做一些轻松、缓和的运动;周末可以去郊游。另外,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有利于人体的全面放松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生活有张有弛、动静结合才是最好的。

3.用幽默做药膳

生活中总有很多不顺心的事,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遇到对文化课不爱学、认为专业课太枯燥的学生时,心情难免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学会适时地转弯,用幽默的方式将事物的严肃态度隐藏在其中,在不失真理的同时也达到化解的作用。

遇到问题在用以上三点化解的同时,还需多看一些有关心理卫生的知识,并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专家讲座以提高自己对早期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对预防和提高中职学校语文教师自我健康心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美]卡伦・达菲.心理学改变生活[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07.

项目来源: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ZZ2)。

上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意... 下一篇:探究高校美术教育的瓶颈及其突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