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改”模式 提高批改实效

时间:2022-09-26 02:29:15

构建“三改”模式 提高批改实效

教师采用“学生自改、学生互改、师生共改”的修改形式,将习作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习作评改的全过程,能培养学生自主评改的能力,有效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

一、学生自改,凸显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在习作批改中,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必须得到彰显。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只有反复修改,才能把文章中的语句、段落、情节改好、改美。在学生明白修改的好处后,老师就要指导学生自改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我会建议学生采用“默读改错法”,一字一句地用心读自己的习作,边读边改遗漏的内容或错别字。我还建议学生采用“朗读改句法”,如果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愉悦的感觉,一般就没有问题,读起来不顺口,那大多会有毛病,我告诉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大声地反复地读,找出病因进行修改。我还建议学生采用“读听法”,文章修改后,读给老师听,读给同学听,让大家提出宝贵意见,直到文从句顺为止。

刚开始操作,学生大多会缩手缩脚,不知从何下手,遇到一点问题就问老师,经常十几位学生同时拥过来问这问那,这场面真的难以控制。每逢这时侯,我都会不慌不忙地来到同学们身边,让他们先静下来,然后以较快的速度弄清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选出一篇比较典型的习作进行分析、讲解。我还经常和学生一起朗读文章、分析文章、共同修改不足之处、共同品评好的语句,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帮助他们将习作改得更优美,而不是在挑毛病。对于习作基础差的学生,我更是耐心地指导,无论是改句、改段、改文都细心引导,让学生从内容、语言两个方面进行修改,只要学生有点滴的进步,我就毫不吝啬地肯定表扬,使他们评改习作的兴趣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涨。学生自改习作后,我会及时进行检查,或普查,或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学生互改,取长补短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完成习作后,将自己的习作交给同桌或好朋友,也可以小组式互改,这样面对面交流,使习作评改成为一个互动的过程。依据《改进习作教学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多鼓励”、“多保留”的修改原则,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对待同学的习作,要多尊重同学的原意,能不改的尽量不改,确实不通顺的才改,批改后写上修改意见并签名,最后评出最佳“修改员”。

学生明白老师的要求后,孩子们跃跃欲试,小心翼翼地捧着同学的习作本,大胆而又认真地修改起来,有些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就主动请教老师或写作较好的同学,他们活像一个个“小老师”似的,一丝不苟地修改别人的习作,我在一旁不断地用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互改习作的积极性,并加以方法上的指导。我还调整了作文的评价标准,不以初稿论成败,而以修改稿的水平定优劣。只要改得好,哪怕只是一点,即给予肯定。对于习作基础差的学生,我会有意安排习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习作给他修改,让后进生在学习修改别人习作的过程中学习,从而让他也慢慢地喜欢上写作,促进他们进步。

三、师生共改,讲究实效

在一次习作评改课上,我用投影出示一位后进生袁同学的习作,题为《童年趣事》,其他学生看后,有的说错字太多,有的说语句不通顺,有的说字体太差,有的说第一段是从课文中照抄下来的……我看看习作的小作者,他低下头,看上去想哭的样子,这时,我对同学们说,刚才有同学说这篇文章的开头是从语文书中抄来的,我觉得他能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灵活用在自己的习作上,做到学以致用,而且用得比较恰当。这篇作文是这位同学习作以来写得字数最多水平最高的一次,老师感受得到他是很用心的。紧接着,我又补充说,如果这位小作者能注意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加以改正,今后的习作一定会更好。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不再带“有色眼镜”看袁同学的习作,接下来的环节相当顺利,收到理想的效果。由于我及时肯定了袁同学,他习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常常把自己课内外学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主动帮助老师修改习作,从厌恶写作到喜欢习作,写作水平和修改习作的能力稳步提高。两年后,他在学校举行的第三届读书节现场作文比赛中荣获高年级组第二名。事实证明,好的习作往往不是老师改出来的,而是学生写出来,改出来的。

上一篇:放飞心灵 快乐学习 下一篇:中考作文形式创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