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年段目标,简简单单教语文

时间:2022-09-25 10:03:09

突出年段目标,简简单单教语文

在贵州省第四届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开天地》。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把“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具体而生动。我执教的是《开天地》的第一课时。课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认真反思,也认真听取了评委及听课老师的意见。现将我的所思所感赘述出来,望得到指正。

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定位准确,教有所指,学有所获

根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文题材、体裁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遵循了简明适中的原则。因此,课堂教学中我能集中力量,抓住课文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了较大的收益。

(一)字词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效果满意。

字词教学是小学各学段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从低段才升入中段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不能有所放松的。本课要求学生认识10个生字。怎样高效识字,是我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我采用了形声字识字,辨析词性识字,近义词识字等归类识字的方法。力求生字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就给学生一个较强的刺激。如“肢”、“肌”、“肤”的识记,我就是采用了“形声字”识字的方法,学生不但读准字音还记住了“月字旁的字大多跟身体有关”这一特点。

我们知道,词句教学是中段阅读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为有效落实这一目标,教学中,我采用了分解词素法、看图理解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法、换词理解法、做动作理解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义,积累词汇。如:对关键词“混沌”的理解,通过老师范读想象,结合画面体会,对比现实生活感受,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真切地感悟了词语的内涵,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抡”和“猛劈”的教学,我采用了换词理解和做动作理解的方法,先把“抡”和“猛劈”换成“拿”和“砍”,让学生读句子比较,再让学生做“抡”和“猛劈”的动作,这样教学,学生不但理解了词义,还体会到了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感受到了的力大神勇。

(二)从整体到部分,让学生见“树林”又见了“森林”

《开天地》一文,有六个自然段。叙述的事情虽不复杂,但让三年级的学生整体概说有一定难度。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把课文读成一句话,引导学生找出了课文的中心句。中心句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和归纳,起统领全文的作用。我从中心句入手,接着引导学生从中心句中提炼中心词,并与课题中的“开”相对应。学生找到了“创造”一词,我以“创造”为切入点,把“天和地没有分开时的混沌一片”与“开天辟地、顶天立地的献身精神”这条主线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词析句,揣摩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妙,感受开天地时的那份艰辛。这样教学,体现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让学生见了“树林”又见了“森林。

二、内容简约,细读文本,潜心会文

我知道,在母语中成长的孩子,对母语的掌握不是一张白纸。耳濡目染和语文实践,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我瞄准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和语言发展的生成点,精选了课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教学内容的“泛化”和“不确定化”的问题。如:在教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 我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用多种方式重点感知“混沌”一词,为下文的“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打下基础。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抡”“猛劈” 等词语体会的艰辛和献身精神,让学生通过比较句子,做动作领会文本用词的精妙,感悟的力大神勇。而在学习描写天地变化时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奇妙之处,紧紧抓住文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让学生品读感悟,指导学生体会这一神奇的变化过程,同时积累了语言。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创设情境,通过让学生做动作、引读等方式体会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艰辛的付出。随着朗读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顶天立地的形象就一次比一次高大。学生很自然地体验到了开天地的勇敢与执着,对的崇敬之情也就油然而生,然后顺势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说的话,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更深一层,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也做到了和谐统一。

整堂课的教学,课时划分合理,凸显年段特点,教学过程简单扎实,但也有很多不足。

(一)对学情分析不足

在备课的过程中,虽然我在钻研教材上下了较大功夫,对教材进行了反复研读,但对学情的分析不够准确,没有把学生备到位。课堂上没能很好地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造成在时间的把握上稍显仓促,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如果课前能把预设的内容与课堂可能出现的状况想得更充分一些,我想课堂教学会更得心应手一些。

(二)语文功底不足,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没有敏锐捕捉到,学生在结合动作感受“顶天立地”直到累得倒下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此时你想对说想些什么?有一个孩子提出:“,你这样做值得吗?”我对这一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没有及时捕捉到。如果能顺势将这一个“值得吗”让学生再作思考,再认识,把“值得吗”与的献身精神结合起来作对比,由此更深地感悟人物形象无疑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成点。这一问题的出现,暴露了自身的语文基本功还不扎实,语文素养还有待提升的问题。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也是这节课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

从磨课、执教到反思,一路走来,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语文就像迎面扑来的春风,那么温馨,那么美妙,那么充满魅力。通过参加赛课,我清醒地认识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这将是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懈的追求!

(注:刘轶老师执教的《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荣获贵州省第四届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作者简介:

刘轶(1978.1.23),女 汉族 贵州遵义人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小教高级,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上一篇:阅读名著 扩大视野 下一篇:我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