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潜质生角度探讨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25 09:53:08

基于潜质生角度探讨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中潜质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对于潜质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几点改进策略,以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潜质生;高中数学;教学

所谓“潜质生”是和那些处于先进状态或者中间状态的学生相对应的学生群体,也即是指智力发育正常,但是接受知识、掌握知识速度慢或者存在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教师需要发掘出他们身上的潜力,以提高他们的素质.本文将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探讨潜质生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数学潜质生形成原因

1.思维认知方面

高中数学潜质生往往思维方法简单,容易定型.在学习中缺乏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往往采用形象思维与顺向思维,较少使用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明显缺乏独创性.在认知上不少学生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认知缺陷,缺乏自主探索、发现、实践的创新精神.比如,部分学生对所学定义、概念或者定理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也不作辨析,直接导致了在解题中分不清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运用条件而错解问题.

2.能力方法方面

潜质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呆板甚至一成不变的问题,既不探索学习方法的改进,也懒于学习借鉴别人好的学习方法.无论是分析能力还是实践能力都较为缺乏,不善于分析、归纳和总结规律,更无法完成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不少学生并未行成知识技能,不具备高中应有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解题思路混乱,不具有“做一题,解一类”的数学能力.

3.动力兴趣

潜质生往往把数学学习看成负担,缺乏积极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教师和家长鞭策甚至是巨大的压力之下才会被动地进行学习.不少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即使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产生了一点兴趣,也都是一时心血来潮,无法持久.和其他学生相比,他们普遍未能形成独立作业或预习、复习的习惯,在完成作业时抄袭现象严重.

4.心理情感方面

高中潜质生一般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往往认为数学难学,加上自己基础差,学业跟不上,就很容易形成厌学情绪,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上课时无法进入角色.教师布置作业时总是希望教师给出一些提示或直接在黑板上给出解答,课下也很少向教师或学生请教.

二、转化策略

1.开展分层教学

考虑到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意志力以及进取心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单纯的使用“一锅煮”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满足数学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群体的需求,同时也不可能顾及到基础薄弱的潜质生的需要.因而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分层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本班学生尤其是潜质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目标分层、分层备课以及分层授课、分层练习的教学策略,在辅导、设计教学和评价方面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这种方法实施后,有助于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听得到、听得懂符合自己特点的知识,一些潜质生一旦能听懂一些较难的内容后,还会提高自信心,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层教学中,应当禁止出现“潜质生”等词语,以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2.注重利用数学和日常生活或者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并且在合适的情况下将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比如,从大的方面上说,可以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水电费、通讯费等函数问题;也可以介绍交通路径、彩票抽奖以及风险决策等的概率统计问题;还有一些贷款、细胞分裂以及人口增长、退耕还林等涉及到的数列问题.从小的方面说,可以引导观察教室里黑板所处的最佳位置或者水管截面为圆形等一些日常琐事,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注意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应用事例.通过这些不仅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数学原来就来自于自己身边的现实世界.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认识到,数学是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有利武器,势必会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消除数学是高深莫测的消极心理,从儿充满激情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3.尊重和爱护潜质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育界经常探讨的话题,但是教师由于个人素质或者教学任务繁重等多种原因,难以对学生尤其是潜质生付诸足够的耐心和爱护.实际上,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其学习效果也比教师、家长等外在动力更为有效.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避免漠不关心甚至歧视学生的现象,对于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应当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切实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比如,在教学中可以把容易的问题留给较差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应立即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应当尽量帮助他们分析,引导他们再找出答案.也可以通过课堂抢答或者分组比赛,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建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关注潜质生思维认知、能力方法、动力兴趣等方面的特点,努力创新教法,致力多种教法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以促进潜质生的转化,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季金杰. 基于设计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3.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315400) ]

上一篇:浅谈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数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从实践角度探究初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