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肝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时间:2022-09-25 07:18:13

乙型病毒肝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摘要] 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据调查,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肝携带者,其中25%的人有很大可能死于乙肝或其相关并发症。实际上,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一百万人死于HBV感染,乙肝已成为排名第九的致死疾病。乙肝具有传播快、不易察觉、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由于目前医学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还没有有效根治的治疗方法,因此研制有效治疗药物及临床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先阐述了乙型肝炎的分类、发病原理等基础知识,然后通过临床诊断、治疗目标等展开探讨,研究目前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手段,并提出一些治疗上的合理化建议,旨在为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早日攻克这一医学难题。

[关键字] 乙型肝炎;发病机制;治疗现状;治疗方法

1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它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治疗不及时,可造成其他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乙型肝炎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儿童和青壮年都是易发人群,少数患者甚至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没有固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但多属属于散发类型。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乙肝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乙型肝炎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其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带病毒器官移植传播、针头注射品传播以及其他密切接触。笔者认为,乙型肝炎的这种传播特点是由其发病机制决定的。具体来说,人体肝细胞受乙肝病毒入侵后,乙肝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而是进一步利用肝细胞摄取养料,提供其赖以生存的资源,然后迅速在肝细胞内复制。病毒复制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原都释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发生反应。这种在肝细胞膜上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可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和破坏,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2我国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第一,有效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第二,抑制或清除肝脏内病毒复制;第三,减轻肝脏炎症坏死、抗纤维化;第四,改善预后,阻止病情进展;第五,延长生存期,保证正常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并无特效药和治疗方法,医学临床上主要采取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以及改善肝功能等治疗措施,取得了显著疗效。但肝炎治疗医疗体系不健全,治疗手段单一、治疗药物选取不当等情况也广泛存在于临床治疗中,我国的乙肝治疗现状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乙肝治疗药物亟待规范。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大致有进口西药、仿制西药、中成药、科研用药、秘方等,按其功能可分为调整免疫、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护肝抗炎等几大类。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面临规范化的急迫问题。对于西药来说,近年来的大量引进唤起了患者的希望,但西药在中国广泛使用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具体表现为某些药物停用后出现肝功及病毒指标强力回升,甚至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病毒变异。对于中药来说,同样面临着急需规范的问题。治疗中数以千计的中草药没有明文规定,患者对此不了解,有的医生也不甚明确,禁用或慎用的标志不明显。除此之外,治疗性用药和保健性用药难以区分,给患者造成误导,甚至导致延误治疗,带来终生痛苦。

其次,乙肝治疗场所亟待规范。许多医院治疗乙肝的环境不佳,有时甚至是恶劣的。一些医院和个体设施简陋,为了盈利,争相开设肝病门诊和病房。乙肝病人作为首要的传染源,没有隔离规范,消毒不力,往往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随访,无形中加大了乙肝传播的可能性。

最后,治疗乙肝的目标亟待规范。对于乙肝的治愈标准,医学界尚无定论,因为慢性乙肝患者的表面抗原往往都是终生携带的,治疗一辈子也可能无济于事,然而患者无法理解常常导致不配合治疗,因此需要有一个权威性的、能被医学界和患者普遍认同的疗效标准问世。

3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许多急性肝炎和轻型的慢性肝炎病人,可经休息、营养而病情缓解。具体方法有合理饮食,营养支持,禁忌烟酒,多休息并进行心理治疗。

乙肝的具体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方法,目前真正具有较好抗病毒疗效的药物屈指可数,被国内外公认的只有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两种。

第一,干扰素治疗。

采用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的主要机制是,诱导感染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并是正常细胞呈现抗病毒状态,从而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调动细胞内免疫清除病毒。

干扰素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调控细胞免疫。它不同与抗生素,直接作用于肝脏细胞,在顺应肝脏自身清除病毒的过程中,更能有效帮助慢性乙肝自愈。一段时间服用后,一般表现为肝脏炎症活动时间缩短,修复时间相对延长,减轻肝脏损坏,减少纤维化。

干扰素治疗最好在25岁以前,这一时期自身清除能力强,疗效最佳。其实,在临床中发现,干扰素的抗乙肝病毒效果同病例有密切关系,不同患者疗效有差异,只有20%―40%的患者对干扰素有效,其他患者特别是对于垂直传播及感染病程长的患者几乎没有效果。

干扰素这一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容易产生干扰素抗性,对治疗中的患者体内源性的干扰素生成不足,还有因干扰素质量引起的药效不稳定、用量不明确等。

第二,拉米夫定治疗。

拉米夫定属于核苷类似物的一种,近年来成为抗病毒药物研究的热点,进展很快,该类药物还有泛昔洛韦、阿地福韦、恩塔卡为等。近几年来,拉米夫定作为一种新的核苷类似物广泛应用于医疗临床,被医患接受,是目前疗效最好、最具代表性的核苷类似物治疗手段。

它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活性,并对病毒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除此之外,拉米夫定还可迅速有效地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但也有临床医学案例表面,患者停药后复发率较高,长期应用可导致病毒变异,引起患者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加大治疗难度。

应该明确的是,拉米夫定是一个抑制病毒的药物,并不能清除乙肝病毒,体内cccDNA还是持续存在的,病毒不会得到清除,停药后必然复发。因此,笔者认为,在应用这一方法治疗时,药物疗效并不完全取决于药物本身,还和病人对HBV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病毒力密切相关,对于特异性免疫较高的患者来说,单独使用很那达到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可考虑联合用药,结合胸腺肽以及疫苗治疗。

参考文献:

[1]吴正林,庄鹏,林汉利,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检测用于筛查隐匿性HBV感染[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9,23(5):381-383.

[2]李治强.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的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7,(3):189.

上一篇:头痛宁胶囊联合速效救心丸\美托洛尔治疗偏头痛... 下一篇:穴位敷贴对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